天天看點

唯有此國能與秦國抗衡,不願将領地割給秦國,兩場戰役後才肯屈服

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具有重大變革的一段時期,諸侯們之間的政權争霸,最後出現了戰國七雄。戰國時期同時也是一個百家争鳴的時期,各種類型的變革與戰争政策的發展都使這段戰國成為我國曆史上文明成果最繁盛的時期,此時的戰國七雄實力更是十分穩固,最終秦國統一天下,結束了這段戰火連天的時期。

唯有此國能與秦國抗衡,不願将領地割給秦國,兩場戰役後才肯屈服

曾有曆史學家提出疑問,在戰國時期,能夠與秦國與之抗衡的強勁對手是誰呢?

戰國七雄分别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共有一百四十多位諸侯政權的存在,随着割據局面的展開,最終生存了二十多位,早期以齊、晉、楚、越四個政權最為繁盛,後來随着晉國叛亂,諸侯相争,此時的燕國最為強盛。逐漸各諸侯國開始了制度改革,此時的秦國自商鞅變法後飛速發展,國家富裕、軍隊強盛,在與齊國的争霸中奠定了霸主的地位。然而此時的趙國軍事實力大大增強,實施了騎射這一戰法,并且在蔺相如、廉頗一衆大臣的幫扶之下,成為了秦國統一天下最大的阻礙。

唯有此國能與秦國抗衡,不願将領地割給秦國,兩場戰役後才肯屈服

一統天下應該是戰國時期每一個諸侯國的夢想,随着戰争的爆發,秦國一路搶奪城池、戰無不勝,此時有幾個國家不願屈服于秦國,便投靠了與秦國實力相當的趙國,自此趙國便成為秦國的眼中釘。秦趙兩國曾出現了數次大規模的戰争,其中數長平之戰是最著名的戰役,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大規模、時間最早的戰争。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最厲害的将軍廉頗帶領軍隊前來迎戰,此時的秦國聽聞廉頗的盛名,便使用了奸詐之計迷惑趙王,在戰争瀕臨開始之際将并無經驗的趙括代替了廉頗,最終這場戰争秦國勝利,秦國将軍白起更是将前來投靠的四十萬趙軍全數殺害。然而長平之戰的失敗并沒有使趙國喪失信心,依然誓死反抗秦國的進攻。

唯有此國能與秦國抗衡,不願将領地割給秦國,兩場戰役後才肯屈服

趙國面對秦國的進攻依舊不肯認輸,不願将趙國領地割給秦國,這便引起了後來著名的邯鄲之戰。趙軍在邯鄲之戰中被秦國圍剿,糧食裝備全數消耗殆盡,最終是魏國楚國的援兵挽救了趙國。在後來的幾次戰争中,秦國與趙國不相上下的局面一直并未打破,直到五國聯合攻秦那場戰争的到來,才打破了趙、秦兩國的糾纏,曆史上也隻有趙國能與秦國抗衡這麼長時間,經曆了兩場大的戰役後才肯屈服,趙國也是很厲害的了。公元222年,趙國國君被秦國俘虜,秦國統一天下,戰國時期結局。

唯有此國能與秦國抗衡,不願将領地割給秦國,兩場戰役後才肯屈服

曾有人說,如果在五國聯合攻秦的那場戰争中,楚軍沒有趁機逃跑,那麼天下的局勢是否有所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