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由于麥克阿瑟對于中國是否會出兵北韓的作戰意圖判斷失誤,導緻在接下來的兩次戰役之中分别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而且讓聯合國軍的整體士氣都似乎變得有些低迷起來。

1950年11月李奇微接替在撤退時意外遭遇車禍喪命的沃克,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正式成為麥克阿瑟的直接下屬。

但沒過多久李奇微就接替了麥克阿瑟的職位,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這件事很大程度上可以判定為早有預謀,因為李奇微的能力不比麥克阿瑟差多少,隻是在功勳與資曆上稍遜一籌。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将李奇微派過來就是為了監督麥克薩斯和給他壓力,明擺着告訴他:你要是做不好,自然會有人來接任你!

李奇微這人也是一個老狐狸了,心裡老早就想和中國志願軍來碰一碰,看看這中國軍隊到底是什麼水準。

可讓李奇微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還沒有掂量掂量中國軍隊的“肌肉”,就被對方給上了一課,交了一次學費。

中國志願軍在同一時間内将處于春川和華川之間的華川水庫的12個閥門全部打開,刹那間重制了一次“水漫金山”的景象。沒有阻礙的水流朝着下遊的美軍奔湧而去,毫無防備的他們被沖得七零八落,損失慘重。

而這“一出好戲”的作者正是39軍軍長吳信泉!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初定戰略

1951年2月以後,美軍積累了前三次戰役的經驗,發起了抗美援朝的第四次戰役。美軍雖然前面幾次戰役都吃了虧,但是架不住他們裝備好、補給到位,是以那幾次的戰役對他們來說還沒有傷到筋骨。

反觀中國軍隊這邊,雖然前幾次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将自己的氣魄打了出來,但是志願軍入朝是非常匆忙的,匆忙到大部分部隊連過冬的棉衣都沒來得及帶上。補給也都還在運輸當中。

是以,面對美軍的反攻,志願軍及時制定了政策。西線陣地組織防禦,為東線陣地的撤退休整争取寶貴的時間。當美軍逐漸把戰線向三八線推進時,有些志願軍部隊開始出現了斷糧危機。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堅守在東線中原山陣地的第42軍378團已經斷糧2天。據記載,當他們接到撤退指令時,所有戰士都已經餓得沒有力氣走下山,軍長吳瑞林又急又震驚地下令,集中軍部的炒面送上378團的陣地給戰士們吃。

這個時候,李奇微和吳信泉正在各自的指揮部中展開一場隔空博弈。

李奇微策劃了一個“撕裂行動”計劃,想用“聯合國軍”精銳在洪川、華川地區打開缺口,斷開東線志願軍和西線志願軍之間的練習,然後再向西線志願軍側後迂回,重新越過“三八線”,将這場戰争的劣勢局面給扳回來。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但是志願軍第39軍軍長吳信泉可是一名老紅軍,是跟着共産黨從長征走到現在的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将了,早就意識到李奇微的計謀,并開始伺機反擊。不過洞悉敵人的意圖和破解敵人的意圖可是兩回事,他需要保證有充足的時間擺脫敵人,然後撤退到休整地點。

于是他馬上召集各個指揮幹部一起出謀劃策,大家冥思苦想提出的幾個政策雖然不差,但是對于老狐狸李奇微來說,不見得能起到奇效。

經過長時間的讨論,他的心中充滿了部下提出的各種建議,繁多且雜亂。吳信泉幹脆讓大家去休息吃飯,他一個人靜一下理理思緒。

吳信泉拿出華川地區的地圖,一邊觀察着地形一邊在心中将那一條條線變成一根完整的繩子。忽然,吳信泉在地圖上的一塊藍色區域内看見了四個字——華川水庫,便計上心頭。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實施計劃

為了確定自己的計劃能夠安穩順利的進行,吳信泉下令讓偵查科科長親自帶隊,前往華川水庫的大壩偵查。将閘門和蓄水量相關所有資訊都搞清楚,然後關閉大壩所有閘門,提高水庫的水位。

接着,他又下令讓115師派人守住華川水庫旁邊的高地,阻止鷹峰山敵人北犯。敵人能夠破解這個計劃的方法就是關掉大壩的閘門,是以115師的任務就是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條件,将華川水庫牢牢掌握在己方手裡。

當大壩蓄水八天以後,吳信泉得到情報——美軍将要從水庫的下遊渡過漢江,立馬下令開閘放水。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這個時候,吳信泉身邊的部下提出自己的建議:直接炸掉大壩,這樣會讓水勢更加兇猛。不過短暫思慮以後吳信泉否掉了這個建議,他的目光放得更加長遠,在戰争時期,有些資源可以利用,但不到萬不得已時不可将事情做的太絕。

雖然炸掉大壩會讓水勢更加兇猛,但這隻是錦上添花,并非必要,而且會讓戰後重建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

不過吳信泉讓部下把大壩的開合機構破壞了,這是為了防止水壩落入敵人手中後,敵人反倒用它來對付自己。随着吳信泉一聲令下,12道水閘一齊打開,水流就像一條條飛龍一樣往下遊飛去,半個小時之内,水位就上漲近1.5米。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遭受重創

下遊的“聯合國軍”本來還“漫步”江裡,突然一陣洪流從上遊奔瀉而下,勢不可擋。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志願軍竟然會用這麼一種辦法,被水流隔斷的部隊隻能眼睜睜地看着那些正在渡江的部隊被大水卷走。

等到場面逐漸穩定下來之後,“聯合國軍”意識到了這是志願軍的計謀,立馬将現場的局勢向上級彙報。“聯合國軍”的炮兵連陣地和原先架設的浮橋被沖垮了,帳篷也被大水卷走許多,他們現在隻能駐紮在江邊,無法前進。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聯合國軍”司令部收到戰況後,立馬派人将沖鋒舟運來并下令進攻華川水庫。可志願軍早就料到了這一步,早早地就在旁邊的高地駐紮了精銳力量,美軍夜間組織的幾次進攻全部都被打退。

等到美軍将沖鋒舟運來時,志願軍已經拖住他們快一個禮拜了。最後,吳信泉完美地完成了這次任務,讓“聯合國軍”幾乎停留在原地一個多禮拜時間,為東線的部隊完成後撤計劃、組織防禦線充分赢得了時間。

而且在之後的一些戰役中,華川水庫所形成的天然屏障都為阻擊敵人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

軍長看到地圖上4個小字,心生一計:何不用此招對付李奇微?

小結:

就像是江湖中的武林高手,一草一木皆可成為他們的武器。戰場上的指揮者,一草一木也可以成為他們的政策。在雙方均勢時,占據一塊有利的地形就可以為己方增加勝利的籌碼。

在己方處于劣勢時,一塊有利的地形也能夠翻轉局勢,反敗為勝。孫子兵法的作戰手段可以詭谲多變,無所不用其極,就像吳信泉能夠将一個不起眼的水庫變成殺敵的利器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