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6歲的慈禧生了一場怪病?不是不能治,而是真的說不出口

說起慈禧太後,現如今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是帝制時期為數不多持久當政的女性。慈禧當權時期,對内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而對外慈禧号稱垂簾聽政,但在她眼中皇帝隻不過是個擺設,兩代帝王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間。作為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後以自身的絕對權威,使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得以續命數十年。

當然除了政治上的獨裁外,在私生活上,慈禧晚年也相當糜爛,甚至和女皇武則天不相上下。中日甲午戰争爆發時,她大興土木,花費巨資興建頤和園以慶祝自己的60大壽;庚子事變後,在中國面臨辛醜和約的巨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收斂,最終使晚清的财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敝。可以說,作為一位高高在上的女性權者,她的私生活是現代人特别關心和津津樂道的,其中在她46歲時就曾因為得了一場怪病而鬧得天下沸沸揚揚!

46歲的慈禧生了一場怪病?不是不能治,而是真的說不出口

據《清史稿·慈禧傳》記載:“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安徽徽甯池廣太道惠徵女。鹹豐元年,後被選入宮,号懿貴人。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進懿妃。七年,進懿貴妃。”也就是說,自從被選秀入宮後,慈禧太後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她憑借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短短七年之内一躍成為鹹豐帝最寵愛的妃子。後來由于鹹豐帝體弱多病,加之當時國家正值内憂外患之際,讓其心力憔悴,最終鹹豐帝常讓其代筆批閱奏章,而自此慈禧便開始接觸到皇權的威嚴!

公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鹹豐帝倉皇攜衆嫔妃逃往熱河避難,次年則悲憤中離世。臨終前鹹豐帝托孤八大臣輔政,然而權力欲極強的慈禧非常不滿,于是聯合鹹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官員革職 。為此《清史稿·慈禧傳》記載:“谕曰:‘垂簾非所樂為,惟以時事多艱,王大臣等不能無所禀承,是以姑允所請。俟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自是,内外章奏,兩太後覽訖,王大臣拟旨,翌日進呈。”

46歲的慈禧生了一場怪病?不是不能治,而是真的說不出口

在慈禧掌權期間,可謂是把大清的江山敗的是幹幹淨淨,讓中國輝煌的曆史寫上了100多年的屈辱。她從“辛酉政變”到逝世,總攬同治、光緒兩朝軍政大權長達47年,成為中國曆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女人。期間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終其一生,慈禧太後為權而生,為權而死,而嗜權如命慈禧最終也因日夜操勞病倒了,據《清史稿》記載道:“六年(1880年),太後不豫,上命(光緒)諸督撫薦醫治疾。”

原來在光緒六年,46歲的慈禧太後突然得了一場怪病,不僅渾身不适,懶散犯困,而且茶飯不思,惡心嘔吐,盡管禦膳房的禦廚們使出渾身的解數,變着花樣為太後備膳,卻總也吊不起慈禧太後的食欲,好幾位禦廚為此都挨了闆子。後來經禦醫診斷得出慈禧為操勞國事、焦憂過度,以緻肝火太旺、傷及脾胃,開出了一些調理類的方子讓其服用。然而,經過數日,慈禧的病情非但未見轉好,反每況愈下,常是夜難成寐、進食盡吐,搞得形容枯槁、面色萎黃,連基本的朝見都難以維持。

46歲的慈禧生了一場怪病?不是不能治,而是真的說不出口

慈禧太後患疾,這可是天字一号的病人。光緒皇帝聽說皇額娘鳳體欠安,且多日不見好轉,頗為孝順的光緒帝就頒下密诏,暗令各省舉薦名醫進宮為皇太後診治。按理說,清廷尋訪天下名醫,本應該将慈禧太後的病情公之于衆,才能更好地找到隐藏民間的名醫。那麼為何光緒帝會暗訪各省舉薦名醫呢?原來不是不想公布慈禧的病情,而是真的說不出口!對于慈禧太後的病情出現惡心、食欲不振、乏力嗜睡等特征,這些分明都是女性懷孕症狀,加之自古掌權的女子皆有绯聞(呂雉與審食其、武則天與張氏兄弟等),清廷為維護慈禧太後的聲譽,自然不能将病情公布于衆!

而各省督撫、要臣接谕後,無論是出于為臣之責還是另有他因,自然都高度重視。後來,舉薦為慈禧診治的名醫不在少數,但都不能診出慈禧太後的病情。正在光緒帝一愁莫的時候,直隸總督李鴻章舉薦了一位無錫名醫薛福辰前來為慈禧太後診治。對于李鴻章為何舉薦薛福辰,如今已經無法考究,但這位薛福辰确實是位名醫,據史料記載,薛福辰自幼聰慧過人,7歲即能試作文章。成年後又自習醫書,曆時五六載,精通諸家醫書,成為當地有名醫師。

46歲的慈禧生了一場怪病?不是不能治,而是真的說不出口

得知消息的光緒帝立即下了一道聖旨,派欽差八百裡加急送到無錫西漳寺頭,召薛福辰火速進京為皇太後診治。而這薛福辰不僅醫術高明,為人更是精明過人。他心裡很清楚,慈禧的丈夫鹹豐皇帝早已駕崩,太後怎麼也不會有喜啊!于是,他看到慈禧太後的病情斟酌再三,突然他想到了《證治彙補》卷五:“墜堕閉锉、氣逆、氣郁,誤行補澀則瘀蓄于胃,心下脹滿,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于脾,大腹膨脹,漸成鼓滿,名曰血蠱。”原來慈禧得的怪病名叫血蠱,是由瘀血内停,因循日久所緻的鼓脹證。

最終,薛福辰所診脈象,雖亦以血蠱論之,而用藥卻皆疏通補養之品,故能奏效,大為前去會診的曲陽知縣汪守正及常州孟河馬培之等名醫驚服。後來,薛福辰因醫術高明滞留宮廷兩年多,直到慈禧病體痊愈方才回家。據《清史稿·慈禧傳》記載:“八年(1882年),疾愈。孝貞皇後(慈安太後)既崩,太後獨當國。”

46歲的慈禧生了一場怪病?不是不能治,而是真的說不出口

因血蠱病症引起腹脹,形似懷孕,民間聯想豐富,于是,以訛傳訛,薛福辰為慈禧打胎的傳說不胫而走,以緻成為流傳至今的茶餘飯後的談資。民間謠言薛福辰為慈禧太後配了一服打胎藥,讓慈禧服下,太後瘀血已下,薛福辰當即放出宮。随後薛福辰怕慈禧因醜事外露報複,果斷回無錫老家假裝已死亡,叫家裡大辦喪事才逃過大内侍衛的追殺。而據說無錫諺語“城頭上出棺材——遠兜遠轉”,出典就在這裡。

最後我們要說,46歲的慈禧所得這一場怪病,不是不能治,而為了維護其名譽是真的說不出口!可謠言畢竟不可信,在慈禧病體痊愈,薛因治病有功,加賞頭品頂帶,調補直隸通永道。是年除夕,慈禧親書“福”宇和“職業修明”匾額以賜。同時賜紫蟒袍、玉鈎帶一副,又賜宴體元殿、長春宮聽戲,可見慈禧太後對其恩寵過甚。而在直隸任内,薛福辰嚴緝捕,重海防,濟民困,政績卓著,沒多久就升遷至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光緒十五年夏疏請退職,同年七月逝世,享年57歲。據說,得知消息的慈禧很是傷心,特地禦賜白銀500兩治喪,以示感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