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HIC論壇:移動醫療現在估值高到上市公司買不起

近日,受邀參加由博奧資本、維梧資本、美國安近、斯道資本等共同主辦的啟珂健康投資論壇。其中,移動醫療闆塊參與讨論的嘉賓有:海通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餘文心、華山醫院主任醫師方有生、九州通藥業技術總裁谷春光、毓成資本合夥人邢菲、珍立拍董事長塗宏剛(Dr.2)、維梧資本董事總經理曹弋博,主持人為獨角獸工作室創始人劉謙。筆者将移動醫療闆塊的論壇内容經整理後呈現,以飨讀者。

本次移動醫療闆塊的主題是:《IPO對電子醫療發展的影響》,整個論壇中最為精彩的觀點如下:

①戰略新興闆的取消對春雨醫生的影響最大,尋醫問藥可能從政策中受益,Top6格局将生變。

②國内上市不易,赴美上市也是壓力重重。

③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移動醫療創業公司都要專注在自己的專長上。

④以現在移動醫療普遍的高估值,上市公司根本買不起。

⑤和上市公司合作最好是兩種:持股、股權置換。

主持人:“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删除“建立戰略性新興産業闆”的内容,這一政策的變動會對移動醫療公司有哪些影響?

Dr.2:我覺得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春雨醫生,因為他們剛拆了VIE架構,它自身的盈利能力還沒有被驗證,今年有可能平衡,還不符合上市規則,那就隻能再耗一耗了。微醫集團本身就是VIE架構,政策變動跟他沒關系。尋醫問藥網可能會從中受益,因為它有1億多的自有現金流,4億多的收入,是以它有可能轉出來,或者是借殼上市。總的來說,政策變動對行業Top6可能會有些影響,對于小公司沒什麼影響。

主持人:對移動醫療公司來說,登陸戰略新興闆、國内上市希望都很渺茫,那移動醫療公司融資怎麼辦?會去納斯達克嗎?

曹弋博:實際上中國公司去美國上市壓力重重。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中概股退市,給整個中國海外上市造成很大的壓力。特别是他們退市的時候,退市價格和上市價格的差距導緻美國投資者對這件事的信心下降比較大。另外一個是,本來網際網路投資在中國IPO受到限制,本來就有VIE的問題,導緻股權不是直接投在營運主體上面。因為過去幾年,我們有像BAT這樣的公司在海外上市,發展的很好,是以VIE的風險不被重視。現在到退市了,其實是把之前就存在的問題再拿出來看。是以現在到美國上市壓力也很大。當然也有一些積極的信号,比如最近一兩個月裡就有兩家創新藥公司上市了。是以,隻要能把你的價值證明給投資人看,我相信還是有機會的。

主持人:我們知道九州通是上市公司,自己也在做好藥師的項目,而且也設立了基金投資醫療。對今天的話題,九州通是怎麼想的?

谷春光:IPO政策對移動醫療的影響,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看。第一,想要上市的公司如何應對政策的變動。第二,已經上市的、和醫療相關的公司對移動醫療的新模式有怎樣的影響。第三,作為現在還沒有找到盈利模式的移動醫療公司,怎麼和産業資本對接。

九州通2010年10月上市,我本人參與了整個過程。當時其實擋住了很大的誘惑,沒有去美國上市,而是選擇了主版上市,當時九州通的市盈率是65倍,也創下了當年的記錄。我們沒有辦法說在哪裡上市是好的,隻能說當時的運氣很好。我的觀點是隻要自己把企業做好了,再加上一點運氣就會有很好的結果。

對于有産業資本的上市公司來說,我們願意和各方合作。九州通現在全面布局醫藥電商。2009年的時候我拿着200萬元創立了好藥師,現在能夠發展起來也有運氣的成分。我們的觀點是,我們要立足和我們相關的領域,也就是藥品這塊,同時也關注移動醫療新的模式。可以說,在藥品物流這一塊,全國我們就是做到第一。我們在全國布了70個倉,包括B端的倉和C端的倉。如果好藥師需要更多的物流支援,我們可以迅速在全國建立更多的倉儲。每個人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資本寒冬不期而至:移動醫療正确打開方式在哪?

對于移動醫療公司來說也一樣,專注在自己的專長,到時候把你們的流量和我們的藥品做對接,就是很好的商業模式。

主持人:我們看到現在很多移動醫療公司在初期就有很高的估值。天使輪是大幾千萬元,A輪5-8億元,B輪10-15億元,D輪10-15億美金。平安好醫生的估值是30-35億美金。你覺得上市公司買的起嗎?

餘文心:買不起。為什麼過去有一段時間HIS企業的價格是暴漲的,尤其在去年。根本原因是制度導緻的。首先,創業闆能超過4000萬(元)利潤的公司都非常少,你期望他拿出幾十億元投資一個企業基本不可能。第二,上市公司來發行股份、收購資産。但是一旦涉及到發行股份、收購資産,證監會是按照重組做稽核的。一旦涉及到重組,就會要求标的物要有利潤。是以這就解釋了HIS公司暴漲的原因,因為他們是可以靠自身的業務實作盈利的。

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大家認為自己是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和網際網路做事風格的公司,就不要被上市公司控制,這個控制是指持股51%以上。因為我們看到了太多的例子,一旦被上市公司100%控股,那麼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分道揚镳。因為上市公司是要求利潤的,而網際網路公司前期燒錢的做法一定會和上市公司産生嚴重的利益沖突。

如果想要尋求上市公司的合作,那麼有兩個方式:①持股,最多不要超過20%。②用股權置換成本,來支援移動醫療公司從純線上過度到線下的落地。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