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兵工廠也要遊擊生産?馱在驢背上的軍工企業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抗戰時期以山西為中心展開根據地軍工建設的八路軍流動工作團,它是一個為八路軍遊擊戰提供相關武器彈藥的準軍工企業。又因為遊擊戰的需要,随時準備跟随主力部隊轉移,經常把儀器裝置大包小包捆在驢背上,故稱為“馱在驢背上的兵工廠”。

兵工廠也要遊擊生産?馱在驢背上的軍工企業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這個團有一千多名從業人員,說其成員來自全世界也絕不誇張,有歐洲回來的留學生,南洋歸來的華僑,當時中國高等學府的教授和學生,幹過工業的技術人員,根據裡的能工巧匠,其中100 多位留學生和高等學府學生出身在富有家庭,他們為了抗日救國的理想走出當時的舒适圈,離開優渥安逸的生活,跨過江河湖海,爬山涉水,從四面八方趕到資源匮乏、生活艱苦的太行山區。他們與當地的抗日群眾們共同建設根據地,艱苦奮鬥研制武器,身體力行地去實作 “科技救國”的理想。

兵工廠也要遊擊生産?馱在驢背上的軍工企業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抗戰初期,由于八路軍中許多新戰士手中無槍,隻有大砍刀、長矛梭标與日軍拼殺。 而八路軍大部隊也隻是小米加步槍的配置,一些偏遠的遊擊隊甚至連步槍都沒幾把,更多的是獵槍,鳥铳,弓箭,大刀,長矛等等遠落後于時代的冷熱兵器,但是八路軍并沒有因為手裡隻有大刀長矛就不敢上陣殺敵面,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等都是在裝備不對等的情況下打出來的戰争史經典戰役。

兵工廠也要遊擊生産?馱在驢背上的軍工企業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當時的八路軍流動工作團急戰士之所急,以西洋所學的軍工知識,從根據地的客觀條件出發,很快設計出新步槍的結構圖,在西方先進經驗的指導和有13 年制槍經驗老師傅的親自操刀下,吸收了捷克式、漢陽式、三八式等國内外步槍優點的 “八一式步馬槍” 于1940 年8 月1 日誕生了。這是一款重量輕、體積小、射擊精度高、便于攜帶且靈巧的新型七九步槍,經由實戰檢驗其威力遠超日本三八式步槍。

兵工廠也要遊擊生産?馱在驢背上的軍工企業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工作團起初僅僅隻能幹些修理繳獲的武器,裝填子彈和生産手榴彈、炸藥等工作。後來有了黃崖洞兵工廠,在沒有電力供應的情況下依靠手工作業制造出當時急需的手榴彈、炸藥包。

當時迫在眉睫的是炸藥問題,八路軍的地雷、手榴彈、槍炮填裝的多是黑火藥,殺傷敵人的威力有限。曾有前線戰士反映“一顆手榴彈扔到日本兵旁邊,炸了之後看到的是小鬼子全身烏黑站在那裡哇哇大叫”。可見這種黑火藥隻能讓産生些皮肉之傷而不能緻命。為了解決火藥問題,八路軍兵工廠集思廣益設計出采用缸室法制造硫酸,先解決炸藥原材料的思路。硫酸工廠的問世使八路軍的火藥更新換代為現代火炸藥,繼而無煙發射藥、硝铵炸藥都一一解決,這下子兵工廠生産的迫擊炮彈、擲彈筒彈、手榴彈和槍彈都能在戰場上顯示出他們真正的威力!大大提升了八路軍的殺敵效果。

兵工廠也要遊擊生産?馱在驢背上的軍工企業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後來兵工廠還把繳獲的日軍擲彈筒給仿制出來。當時制造兵器的鋼鐵,全部都是拆卸敵人鐵軌的鐵道鋼。當時被人戲稱為“八路軍真是‘扒路軍’啊!”

而在抗戰期間新四軍在蘇中也建有兵工廠,與流動工作團不同的是,他們可以依靠靠近上海的距離優勢,秘密獲得一些緊缺的機器和鋼管,生産能力更強,一度造出幾百門51毫米口徑的輕迫擊炮,甚至讓部隊用上了自制的槍榴彈。

兵工廠也要遊擊生産?馱在驢背上的軍工企業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中國的抗戰本質上是一個農業的中國反抗一個工業的日本的侵略,雙方國力差距懸殊。八路軍敵後抗日根據地條件艱苦的正如《遊擊隊歌》中所唱的那樣“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八路軍、新四軍同戰鬥力差的僞軍作戰,還能有較多的繳獲,而面對武士道精神洗腦的日軍就很難繳獲,隻能靠自己生産一部分武器。尤其是自己生産像手榴彈、地雷這類制造相對簡單的武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