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兵工厂也要游击生产?驮在驴背上的军工企业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抗战时期以山西为中心展开根据地军工建设的八路军流动工作团,它是一个为八路军游击战提供相关武器弹药的准军工企业。又因为游击战的需要,随时准备跟随主力部队转移,经常把仪器设备大包小包捆在驴背上,故称为“驮在驴背上的兵工厂”。

兵工厂也要游击生产?驮在驴背上的军工企业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这个团有一千多名工作人员,说其成员来自全世界也绝不夸张,有欧洲回来的留学生,南洋归来的华侨,当时中国高等学府的教授和学生,干过工业的技术人员,根据里的能工巧匠,其中100 多位留学生和高等学府学生出身在富有家庭,他们为了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出当时的舒适圈,离开优渥安逸的生活,跨过江河湖海,爬山涉水,从四面八方赶到资源匮乏、生活艰苦的太行山区。他们与当地的抗日民众们共同建设根据地,艰苦奋斗研制武器,身体力行地去实现 “科技救国”的理想。

兵工厂也要游击生产?驮在驴背上的军工企业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抗战初期,由于八路军中许多新战士手中无枪,只有大砍刀、长矛梭标与日军拼杀。 而八路军大部队也只是小米加步枪的配置,一些偏远的游击队甚至连步枪都没几把,更多的是猎枪,鸟铳,弓箭,大刀,长矛等等远落后于时代的冷热兵器,但是八路军并没有因为手里只有大刀长矛就不敢上阵杀敌面,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等都是在装备不对等的情况下打出来的战争史经典战役。

兵工厂也要游击生产?驮在驴背上的军工企业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当时的八路军流动工作团急战士之所急,以西洋所学的军工知识,从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很快设计出新步枪的结构图,在西方先进经验的指导和有13 年制枪经验老师傅的亲自操刀下,吸收了捷克式、汉阳式、三八式等国内外步枪优点的 “八一式步马枪” 于1940 年8 月1 日诞生了。这是一款重量轻、体积小、射击精度高、便于携带且灵巧的新型七九步枪,经由实战检验其威力远超日本三八式步枪。

兵工厂也要游击生产?驮在驴背上的军工企业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工作团起初仅仅只能干些修理缴获的武器,装填子弹和生产手榴弹、炸药等工作。后来有了黄崖洞兵工厂,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依靠手工作业制造出当时急需的手榴弹、炸药包。

当时迫在眉睫的是炸药问题,八路军的地雷、手榴弹、枪炮填装的多是黑火药,杀伤敌人的威力有限。曾有前线战士反映“一颗手榴弹扔到日本兵旁边,炸了之后看到的是小鬼子全身乌黑站在那里哇哇大叫”。可见这种黑火药只能让产生些皮肉之伤而不能致命。为了解决火药问题,八路军兵工厂集思广益设计出采用缸室法制造硫酸,先解决炸药原材料的思路。硫酸工厂的问世使八路军的火药升级换代为现代火炸药,继而无烟发射药、硝铵炸药都一一解决,这下子兵工厂生产的迫击炮弹、掷弹筒弹、手榴弹和枪弹都能在战场上显示出他们真正的威力!大大提升了八路军的杀敌效果。

兵工厂也要游击生产?驮在驴背上的军工企业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后来兵工厂还把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给仿制出来。当时制造兵器的钢铁,全部都是拆卸敌人铁轨的铁道钢。当时被人戏称为“八路军真是‘扒路军’啊!”

而在抗战期间新四军在苏中也建有兵工厂,与流动工作团不同的是,他们可以依靠靠近上海的距离优势,秘密获得一些紧缺的机器和钢管,生产能力更强,一度造出几百门51毫米口径的轻迫击炮,甚至让部队用上了自制的枪榴弹。

兵工厂也要游击生产?驮在驴背上的军工企业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中国的抗战本质上是一个农业的中国反抗一个工业的日本的侵略,双方国力差距悬殊。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条件艰苦的正如《游击队歌》中所唱的那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八路军、新四军同战斗力差的伪军作战,还能有较多的缴获,而面对武士道精神洗脑的日军就很难缴获,只能靠自己生产一部分武器。尤其是自己生产像手榴弹、地雷这类制造相对简单的武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