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晖
備受關注的《雪中悍刀行》終于開播,該說出乎意料還是并不意外?反響相當兩極分化。在觀衆對古裝降級痛心疾首了一整年之後,《雪中》一開場的“PPT打戲”不亞于飄向稻草堆的火星子,再度點燃了輿論。
如今的網友批評起一部作品來,早已不是籠統開炮的傻白甜,而是可以表演、“濾鏡”、“運鏡”、故事節奏……一條條說得頭頭是道。
一方面,90後、00後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閱片量遠超前代,審美确有提升。另一方面,自媒體時代來臨後,影視評論走向大衆化,自媒體、真假業内人士、飯圈KOL們不遺餘力地對最新内容展開評論解析,無形中也科普了許多真真假假的專業術語。
更重要的是,内容付費模式賦予并狠狠強調了一把觀衆的消費者身份,IP改編熱潮、偶像養成文化又在觀衆中培養起了某種“甲方”心态。觀望片單與組訊,閱讀漫長的主創通路,追蹤拍攝期間路透,扒拉項目參與者的從業經曆、社交賬号……有相當一部分資深劇迷、粉絲以這種“專業化”程度提前操着自家、或許還有對家的心。

在此情況下,幕後人員很難不多受關注。如果說編劇是主動“起義”(《編劇起義》),利用社交媒體發聲,着手改善自己的乙方“背鍋俠”處境;導演們則是被迫“出道”,在一部劇的讨論中占據越來越關鍵的位置,新人、大拿都别想逃過。
你懂什麼是空鏡狂魔
《雪中悍刀行》首播引發争議後,導演宋曉飛今年8月的一篇專訪當晚就被翻了出來。其中“第一集刻意放慢了一些……想培養一點觀劇的耐心”,“讓動作戲更飄一點,寫意一點”,“我們全程采用電影攝影機在拍”等發言,比起回應安撫,更似火上澆油,拉到不少仇恨。
再者,該劇開篇最受争議的,不是常見的劇情魔改或者台詞降智。而是色調陰暗、打戲濫用慢鏡頭等等,導演确實難辭其咎。
由豆瓣影人頁面不難發現,宋曉飛雖是資深攝影師,拿到過金馬獎提名,但他2016年才開始做導演,是新麗出品電影《情聖》的聯合導演之一。《雪中悍刀行》是他第一部電視劇作品,也是他第一次獨立執導(咱就是說,這決策是不是有點草率)。
由其他工種轉做導演的情況并不少見,演員、編劇、攝影師、國術指導……都有一些知名案例。不過,攝影師出身的導演可能是特征相對最集中、最明顯的一批。
内容與形式,攝影師負責後者多一些,轉做導演後,許多人也保持着一定的形式主義追求。這一點,電影能夠給足發揮空間,拍年代戲、都市題材劇能夠被合理抑制,遇上古裝長劇則最容易失控。
在劇集導演中,最早以“攝影出身、畫面講究”打出差異化的可能是張黎,而舍身為大家揭開失控另一面的,絕對是曹盾。
這一差異不一定是兩者能力高低造成的。張黎拍《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的時候,還是國産劇田園牧歌的年代,電視普遍分辨率不高,劇集依靠更多的是劇本和表演,影像是陪襯。
到曹盾拍《海上牧雲記》時,視訊網站基本都可選擇藍光畫質,同時正值行業裡熱錢湧動,各家都卯足了勁想整個“東方權遊”出來,把過多的錢交給了拍大IP古裝劇的導演去燒。
遙想當初,《海上牧雲記》片花曝光,任哪都是一片溢美之詞。結果正片拖沓晦澀,相當難看。這部劇于2017年11月播出,當時吐槽的觀衆并沒有想到,巧克力味的翔還是翔味的巧克力,這樣的艱難抉擇之後還會遇到很多次。
年底《風起洛陽》與《雪中悍刀行》兩部大古裝對壘,巧的是兩部劇的導演都是攝影師出身。宋曉飛的情況比較正常,追求意境,以至于有點濫用空鏡頭與升格,造成叙事拖沓,打鬥也不夠爽利。《風起洛陽》導演謝澤與其正相反,視聽語言過于活潑,有炫技之嫌,讓部分觀衆看的累上加累。
謝澤入行有二十多個年頭,作為攝影與馮小剛、張藝謀、鄭曉龍等國内頂級導演都合作過。2015年轉型導演以來參與執導過《遠大前程》與《扶搖》,今年在《風起洛陽》之前則有一部《君九齡》。這部劇給男主金瀚留下了不少黑曆史,也讓謝澤在各大論壇“一戰成名”,獲得了“拍人醜”、“審美不行”的評價。
與之正相反的則是《東宮》導演李木戈。《君九齡》播出之後,不少網友懷念起女主彭小苒在《東宮》裡的一系列絕美鏡頭。
李木戈,百科顯示學的是計算機相關專業,但是《東宮》與《司藤》之後,被公認拍景色美、拍女演員更美。惹得小花粉絲争相舔餅,堪稱電視劇導演界的崔俊超。
廠牌有二代,類型分段位
當然,說到畫面驚豔、講故事拉胯的攝影出身導演,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那便是《清平樂》《喬家的兒女》導演張開宙。
張開宙比較特别的一點在于,一般的導演,一次貨不對闆從此就可以避雷。但對張開宙愛恨交織、反複看他的戲受虐的大有人在。
原因無他,四個大字:“正午陽光”。
回顧2015年,《僞裝者》與《琅琊榜》連續熱播,侯鴻亮、孔笙等剛剛脫離山影,所創立的新公司正午陽光一躍成為網紅團隊,人員關聯、運作模式被一擁而上的粉絲與媒體一通扒拉,長項與隐憂都比較透明——說到底,都是人。
長就長在,團隊組成相對固定,彼此間有一層親友師徒關系,免去了許多溝通磨合,從劇本到成片的折損少。隐憂則隐憂在,翻一翻正午陽光這些年的作品,從不失手的依然隻有孔笙。
然而,孔笙導演如今年至花甲,并屢屢被主旋律征調。是以,簡川訸、張開宙、孫墨龍等“正午二代”何時能成長到獨當一面,成為近些年各界關心的一個問題。
其中,孫墨龍産量不高,簡川訸操作的題材類型都比較傳統。張開宙則是經手網絡IP與流量明星最多的一個,網友最熟悉,争議也格外多,随手一搜都是真情實感的受害者發言。
其實不止正午陽光,如今許多制作公司、有制作業務的經紀公司都有一些長期合作、以實際形式或者在大衆輿論上形成品牌綁定關系的主創。
比方說古偶廠牌們。早期古偶主要由北上的港導們制霸,不過近幾年,也有一些80後内地導演被爆發的産能“奶”了起來。
如《琉璃》《千古玦塵》的導演尹濤,目前作為仙俠劇導演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度與觀衆盤。其署名導演的12部作品中,至少6部是歡瑞劇。
在網友眼中,這位導演的特點是會開虐,尤其擅長虐女主,但能把男演員拍得很好看。不禁令人好奇,這是他之是以被歡瑞選中的原因,還是與歡瑞長期合作養成的習慣?
類似的還有《周生如故》導演郭虎。網絡資料顯示,其86年出生,師從香港導演林玉芬,之前以執行導演或聯合執導的身份參與過許多知名IP劇。可能是因為追随林玉芬,是以明顯華策的項目多一些。
部分作品(其中一些是聯合執導)
網友讨論認為,他在感情刻畫上有師父的影子,夠細膩,但關鍵場面的情緒渲染還要差一些。《周生如故》結尾的紅衣墜樓是短視訊使用者鐘愛的熱門片段,但許多看了原片的網友認為,還有改進空間。
這是扶起來的,還有扶不起來的,如《斛珠夫人》導演金沙。這位88年導演有“嘉行禦用”之稱,之前還拍過《築夢情緣》、《雷霆戰将》等其他嘉行自制劇。都不用外人罵,可能對她意見最大的正是嘉行藝人的粉絲。
魔咒打破者們
今年的國産劇依然亂象橫行、噓聲四起,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驚喜。除了《山海情》《覺醒年代》《功勳》這些彙集了國家隊的主旋律精品,還有一些靠口碑闖出來的黑馬劇,如《禦賜小仵作》與《愛很美味》。
二者的共同點并不止于口碑黑馬這一項。兩者都是在同質化已久的品類(甜寵劇、女性群像劇)中做出了突破的作品,兩部劇的成功也都讓其導演打破了一些偏見或“魔咒”。
甜寵劇門檻極低,用最爛俗的網文套路也能拍,用最生硬的親親抱抱舉高高也能賣,但是想拍得好看、拍出高分并不容易,《禦賜小仵作》卻做到了。它在甜寵之上融合了刑偵劇與職業劇,也正因如此,甜寵部分沒有淪為工業糖精,而是讓情愫有理有據地暗中生長,玩起了更進階的暧昧。
更有意思的是其幕後故事。導演樓健是67年生人,這是第一次拍網劇,之前拍的不是電影就是諜戰。這部劇的探案部分完成度很高,與導演的這些經曆應當有很大關系。
不過,并不是所有男性導演拍感情戲都有感覺,更不是所有正劇導演拍網劇都是降維打擊、是“下凡”(網友對樓導的彩虹屁)。《小仵作》之是以這方面也能行,是因為兩位編劇都是年輕人,樓健導演既有指導,又放手讓其發揮,帶了新人也拍出了好劇。
新京報采訪
《愛很美味》由台灣導演陳正道、許肇任聯合執導,兩人其他聯合執導作品還有2018年的奇幻甜寵劇《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與2020年的女性懸疑劇《摩天大樓》,均在騰訊視訊播出,口碑不俗。
電影導演拍劇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光今年翻車的就有大咖導演馮小剛、王小帥和新銳導演柯汶利。陳正道拍劇結果都不錯,質感拔群,節奏也好。以《摩天大樓》為例,這部劇可以說是驚悚中交織着感動,時不時有一些冷幽默,不會讓觀衆處于同一種情緒太久,是以一口氣看很多集也不會疲憊。
更難得的是,陳正道可能是真正仔細考慮過這幾類故事,觀衆想從中看到什麼的。許多女性群像劇拍着拍着又會拍成女性圍繞男性轉,《愛很美味》是為數不多大膽落實“鐵打的姐妹、流水的男人”的,也是以得到了觀衆的肯定。
其實還是那句話,今時今日,觀衆不需要導演、編劇都十項全能,完美無缺;也不是真的要求所有人都抹滅自身的原創價值,做個工具人;但觀衆确實需要創作者們放下身段,拍什麼起碼要把握和尊重其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