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發現者省吃儉用修繕數十載,反成最大罪人

我國甘肅境内有個神秘的地方,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是世界範圍内規模最大的佛教聖地,國家早些年就對敦煌莫高窟進行保護,雖然它擁有七百多個洞窟,每個洞穴内呈現的内容都大不相同。

雖然經過了數千年的曆練,可是牆上的壁畫依舊栩栩如生,色彩鮮豔。去參觀過的人都知道,莫高窟不僅入園需要實名預約制,而且就算是有幸等到入園,你也隻能看上十幾個洞穴。

為了對洞穴的進行保護,進入參觀時不能使用帶閃光的任何裝置,可能過不了幾年就會把大部分的洞窟關閉保護起來,不再開放。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發現者省吃儉用修繕數十載,反成最大罪人

莫高窟最初建立是在十六國時期,有位僧人路過敦煌,在此地看見金光,好像萬佛閃現,便開始在岩壁上刻畫,而後經曆了大大小小朝代的更疊,在君主帝王熱衷佛教事業的時代,便會大肆修建莫高窟。

尤其唐朝時期,敦煌是東西方商人聚會交易的重要場所,絲綢之路的發展更是把當時的莫高窟帶動的更加繁榮。

到了北宋以後,莫高窟慢慢沒落,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大清收複了新疆後,敦煌經濟才慢慢開始恢複,莫高窟的名聲逐漸回升起來。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發現者省吃儉用修繕數十載,反成最大罪人

現代人對曆史的研究主要依靠的就是古代遺留下的痕迹,我國很早就開始提倡保護文物,可笑的是清朝光緒年間在莫高窟發現了五萬多件文物,這些卷經是從魏晉時期一直到北宋年間,用各種佛教文字和語言寫成的經書。可是清政府對這些文物不管不問,導緻我國自己的東西的被外國人掠去了一大半。

發現這些文物的是一個叫

王圓篆

的道士,他在陝西出生,家裡鬧饑荒,流浪到甘肅。走到莫高窟的時候,發現了這個佛教信徒的寶地。雖然他是一個道士,但是看着當時莫高窟的一片狼藉,無人管理,心中升起了濃重的責任感,便決定留下來守護莫高窟,這一守護就是數十載。

清理洞窟的工作非常艱苦,王道士當時自身已經生活拮據,他就到處募款,省吃儉用,攢了一些錢就花在清理修繕洞窟上。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發現者省吃儉用修繕數十載,反成最大罪人

可能是王道長的行為感動了佛祖,他在清理第十六個洞穴的時候,發現洞裡有個密室,裡面收藏着曆朝曆代的佛書5萬多件。發掘遺書的過程其實非常艱辛,洞窟裡常年無人打理,到處都是沙土,隻有清除了全部的雜物才能發現密室的大門。

或許是王道士一心一意為佛家做善事的信念感動了上天,讓這些寶貴的遺書重見天日。這真是一個巨大的發現,在文書被發掘之後,王道士想盡一切辦法想把這個消息上報給清政府。

他帶了一些經書走了五十裡路到達敦煌縣城,找到縣令禀報此事。誰知縣令是一個毫無學識的懶政小官,對此事沒有任何重視,甚至還把文書看成

廢紙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發現者省吃儉用修繕數十載,反成最大罪人

不久後,王道士終于等來了敦煌的新縣令,新縣令聽說了文書一時事,帶着人馬前往檢視,還拿走了一些經文,可是走後就再無消息。王道士仍然沒有死心,帶了幾卷經文,騎着毛驢走了八百多裡到了酒泉,找到了當時的道台大人,不料也是白忙一場,大人根本就不識貨。

王道長日夜苦等并沒有等來清政府的重視,卻等來了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斯坦因到達敦煌,對敦煌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用一些銀兩換取了24箱卷經和畫作等文物。當斯坦因把這些文物帶回英國,展現在全世界眼前的時候,中國人才了解到這些遺書的價值。

可恨的是清政府并不是立馬把文物保護起來,反而有些官員想着怎麼利用遺書大發橫财。那一時間很多人到莫高窟偷盜卷經,導緻文物丢失嚴重,遺書經曆了被發現後的一場巨大的浩劫。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發現者省吃儉用修繕數十載,反成最大罪人

清政府知曉此事後,派人把剩餘的卷經運回北京,可是運輸的過程中,每到驿站都會被偷盜,加上有貪官為謀私利,最後遺書達到北京政府手裡隻剩下幾千卷。至今在英國、法國、日本等地都收藏着大量的敦煌遺書。

人們對王圓篆發現遺書這件事情各持己見,一些人就将敦煌遺書的大部分責任都歸咎到王圓篆身上,認為王圓篆就是敦煌遺書丢失的最大罪人。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發現者省吃儉用修繕數十載,反成最大罪人

王道士自己對于遺書的事情也是非常的自責,因為他發現了藏經洞才讓這些遺書曝光。沒想到後來會發生掠奪經文的事情。

王道士發現經書是偶然,想保護經書是他的善心,如果清政府的當時及時的把遺書保護起來,也許就會減少丢失經書的損失。在動蕩不安的清朝社會,誰又有時間去研究文化呢?那個時代過多的隻是看見經書身上的經濟價值吧。

即使經書的被盜是件悲痛的事情,但不能否認的是,遺書的發現為近代中國曆史文化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