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看萬曆對張居正的報複行為,就知道劉禅對諸葛亮有多仁義

看待皇帝對待權臣的态度,隻需要看一個标準就能明白,這就是看:皇帝在權臣去世後,如何對待權臣的身後事,以及是否保留還是廢除權臣生前政策?就會知道,明朝的萬曆皇帝和蜀漢後主劉禅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張居正和諸葛亮都是權臣,不同的是張居正是在大一統的明朝,而諸葛亮是在三分天下的最弱勢力蜀漢政權,張居正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改革,諸葛亮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打仗,改革是給國家創造更多的利益,打仗卻是消耗了國家的資源。

看看萬曆對張居正的報複行為,就知道劉禅對諸葛亮有多仁義

張居正

張居正當政十年,從萬曆皇帝10歲輔佐到20歲,張居正掌權時隻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改革,另一件就是與皇帝鬥智鬥勇,張居正的改革給積弱的大明王朝帶來了一絲回光返照。

張居正去世的四天後,言官就開始彈劾張居正的繼任者,随後就開始對張居正本人進行彈劾,直到萬曆皇帝親自确定張居正的罪狀,派人查抄張居的家,流放其家屬,并收回張居正生前皇帝所賜玺書和四代诰命,把一個改革功臣在一瞬間定罪成一個罪犯,這一切,隻因為張居正的去世就迅速達成了。

看看萬曆對張居正的報複行為,就知道劉禅對諸葛亮有多仁義

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

諸葛亮當政11年,從劉禅17歲開始親政,直到28歲去世,諸葛亮的大多數時間都在戰場上,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諸葛亮對劉禅的管束大多是通過其他大臣所管控,比如出師表上提到的郭攸之、費祎、董允、向寵,諸葛亮最終累死在戰場上。

諸葛亮在臨死前,劉禅幾次派人問諸葛亮的繼承人,諸葛亮指定了第一繼承人蔣琬和第二繼承人費祎,諸葛亮去世後,劉禅為了穩定局勢,禁止給諸葛亮奔喪,這倒不是因為劉禅怨恨諸葛亮,那是為了維護秩序,人人都給諸葛亮奔喪去了,蜀漢不就亂了。

看看萬曆對張居正的報複行為,就知道劉禅對諸葛亮有多仁義

劉備白帝托孤諸葛亮

再來比較一下萬曆皇帝對待張居正的報複行為,和劉禅對待諸葛亮的态度,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去世的第四天就開始清算張居正,劉禅在諸葛亮去世的29年後還給諸葛亮在漢中立廟,

一個是迫不及待的清算,一個是立廟景仰,差別立現。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去世後立即就拿掉了張居正推薦的接班人,同時把張居正提拔的官員一律打壓,想要清除張居正對朝廷的影響力,劉禅在諸葛亮去世後,立即就重用諸葛亮推薦的接班人蔣琬,而且對于第二接班人費祎同時是當成後任的接班人來培養,對于諸葛亮提拔的官員沒有任何清算行為,

一個清除權臣的影響,一個是繼承權臣的遺志。

看看萬曆對張居正的報複行為,就知道劉禅對諸葛亮有多仁義

諸葛亮與劉禅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去世之後對待其家人是極其殘酷的,在定罪之後,立即通知當地政府封了張居正的家,張居正家裡的不少人因為家門被封活活餓死,等到朝廷派出的抄家工作組來到張居正家裡時,餓死的,生病的,有不少人,然後又是嚴刑拷打。

劉禅把諸葛亮的兒子當成未來的進階人才培養,不僅把公主嫁給諸葛瞻,而且讓能力不強的諸葛瞻步步高升,直到錄尚書事,成為執政官,35歲就升任衛将軍,對于諸葛亮的家人劉禅可是精心照顧,

一個是刻意清算,殘酷對待,一個是精心培養,給予重用,差別立現。

看看萬曆對張居正的報複行為,就知道劉禅對諸葛亮有多仁義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去世後就立即給他定了罪,生前的功勞不說,而且收回玺書和诰命,等于是把張居正名聲壓下去了,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怨恨,張居正一世英名就這麼沒了,而且在萬曆一朝都沒有給張居正平反過,直到明朝滅亡前幾年才給張居正平反。

劉禅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對于諸葛亮的名聲沒有任何玷污,有人企圖玷污諸葛亮的名聲還被劉禅所殺,諸葛亮時代的政策基本全盤延續,這說明了劉禅對待諸葛亮始終如一,

一個是刻章玷污,執意報複,一是維護名聲、始終如一,兩位君主對待權臣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萬曆皇帝與張居正的關系就像是調皮、叛逆青少年與嚴格要求自己的老師之間的關系,不同的是,萬曆皇帝是一個很有報複心的皇帝,張居正生前給予萬曆皇帝的不滿,統統都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給張居正的報複行動上顯現出來,皇帝原本是至高無上的,但君臣關系本來就是非常微妙與複雜的關系,往往伴随着生死和權力鬥争。

看看萬曆對張居正的報複行為,就知道劉禅對諸葛亮有多仁義

諸葛亮

後主劉禅與諸葛亮的關系就像是仁義、善良的青少年與嚴格要求自己的老師之間的關系,劉禅仁義、善良,雖然沒有大智慧,也沒有大過錯,更沒有大仇恨,他隻是本着一顆善良的心對待自己的臣下而已,對于諸葛亮,劉禅始終把他當成自己的相父,這既是劉備的期望,也是劉禅的态度,如果用一句話形容的話,就是劉備說的那句話: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禅與諸葛亮的關系,不是萬曆皇帝與張居正能夠比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