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疫情緻钴鹽巨頭停産,電池漲價在即,新能源車要買趁早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廖維

“已經停産了,複工日期還不知道。”12月17日,浙江新時代中能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時代中能)董事長應旭峰向時代财經表示。

據媒體報道,由于浙江疫情持續發酵,當地工廠不得不停産。這其中包括兩家钴鹽巨頭,分别是浙江中金格派锂電産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派锂電)和浙江新時代中能循環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是鎳钴原料的重要生産基地,因疫情被迫停産,造成的影響會比較大。”17日,真锂研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墨柯向時代财經指出。同日,隆衆資訊分析師趙超接受時代财經采訪時表示,“格派锂電和新時代中能的钴鹽産量屬于全國第一梯隊,位居細分行業前四,兩家企業停産估計影響全行業15%的量,這也導緻钴鹽目前供應比較緊張”。

據了解,钴是制造锂電池的重要材料,钴鹽一般指硫酸钴、氯化钴、碳酸钴、硝酸钴等産品,常用于三元電池正極材料制備。

“下遊需求的爆發本就使得供應偏緊,疫情停産雪上加霜。”對于前述兩家钴鹽巨頭停産的影響,墨柯表示。

“頭部動力電池商我們都有合作,另外我們主要是供貨給正極企業。”應旭峰表示。12月17日,時代财經向甯德時代就此事發去采訪,但截至發稿未有回應。比亞迪方面同日向時代财經稱,“沒有影響”。

孚能科技内部人士向時代财經表示,“我們和前述钴鹽商沒有直接合作,但合作商就不清楚了,目前了解來看,我們暫時沒有受到影響。”

浙江疫情緻钴鹽巨頭停産,電池漲價在即,新能源車要買趁早

來源 | 網絡瘋狂的钴價 産業鍊中遊承壓

據相關報道,前述钴鹽廠商在幾日前便已停産。在停産消息曝出之後,钴鹽價格一路走高。

據上海有色網資料,12月14日當天,硫酸钴現貨均價大漲4000元/噸,氯化钴現貨均價跳漲7000元/噸。截止12月16日,硫酸钴現貨均價升至99000元/噸,較年初漲41500元/噸,漲幅達72.17%。氯化钴現貨均價升至122000元/噸,較年初漲54750元/噸,漲幅達81.4%。

在此背景下,目前钴價已創近三年新高。但這瘋狂重新整理曆史高位的钴價背後,是産業鍊中下遊企業不斷承壓的無奈。

“我們隻是做加工的,原料一半來自電池回收,一半來自洛陽钼業等上遊公司。因為上遊原材料漲價,整個産業鍊的淨利潤都在下滑,我們也是這樣,淨利潤率總是上不去,呈現面粉貴面包便宜的局面。”應旭峰表示,“至于我們的産品後續會不會漲價,看上遊的供貨情況、終端銷售情況,跟着市場變化而動。”。

浙江疫情緻钴鹽巨頭停産,電池漲價在即,新能源車要買趁早

來源 | 網絡

“雖然前述兩家钴鹽巨頭停産了,但這對公司的材料銷售應該不會有什麼影響”。對于钴價上漲原因,17日,洛陽钼業相關人士向時代财經表示,“這主要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受限,時效延遲,導緻供應不足”。

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钴探明的儲量約710萬噸,有約50%分布在剛果(金),而我國已探明钴儲量約8萬噸,僅占全球總儲量約1%。我國的钴原料主要從剛果(金)等國家進口。不過,受到海外疫情及國際海運影響,我國钴原料進口量不斷下滑。資料顯示,年内钴中間品累計進口6.65萬金屬噸,同比增長5%;但10月的進口量僅為0.52萬金屬噸,同比下滑44%,環比下滑30%。

“供應端方面,受疫情及物流運輸的影響,大部分材料商庫存都不多,需求端方面,新能源行業需求旺盛,尤其是海外的需求近期比較集中,接近年底,部分正極材料廠都提前備貨,大家一股腦搶購,钴價自然就上去了。”趙超向時代财經表示,“明年一季度之前,钴價還是會不斷上揚,但是增速會放緩。主要是預期供應方面會逐漸釋放,需求端方面相對比較穩定”。

“锂價一時半會也下不來,明年估計還會有小幅度的上漲。”趙超進一步指出,“而且,钴、锂等上遊材料的漲價必然會傳導至下遊的動力電池廠及車企”。

钴锂價格瘋漲 動力電池廠也撐不住了

事實上,處于新能源産業鍊中下遊的動力電池及整車廠,所面對不僅有瘋狂的“钴”奶奶,還有蠻橫的“锂爺爺”。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賽道愈發火熱,行業對于動力電池的需求也不斷增大,但上遊锂礦商受疫情影響,市場供不應求,锂材料價格瘋漲。相關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六氟磷酸锂的價格已經漲超5倍,氫氧化锂等材料的漲幅也不小。

對于锂資源漲價原因,此前市場輿論一度解讀為锂資源稀缺,在市場恐慌心理下,锂價進一步上揚。對此,前述洛陽钼業相關人士表示,“锂資源是不缺的。之是以锂價瘋漲,主要在于市場供求錯配,下遊需求增長過快,上遊反應不及供應不足。”

“锂資源隻是供應偏緊,不是短缺。不過,今年原料漲價的後果基本上被電池廠承擔了。”墨柯也向時代财經指出。

天風證券此前釋出研報稱,由于原材料價格為市場報價,電池企業實際采購價格要比市場報價低,而電池企業産品性能、良率、成組率等因素提升,可以對沖部分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由此預測,電池企業實際增加的成本約為20%-25%。再考慮到長期合作、議價能力、采購量、賬期等同樣會對整車廠實際采購電池的價格有影響,且整車廠有可能會就漲價價差與電池廠形成相關的補償協定,電池增加的成本會向下遊傳導但是不會全部傳遞到下遊整車廠,最終傳導到整車廠端電池的采購價格實際可能增加約10%-20%。

半年報顯示,電池廠商孚能科技上半年營收為8.77億元,同比增長20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卻為-2.26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75億元,鵬輝能源、國軒高科等電池商淨利潤增速也跟不上營收增速。而贛鋒锂業、洛陽钼業等上遊材料商确是另一番景象,其中贛鋒锂業淨利潤增速為營收增速10倍以上。

“我們和合作商一般都是簽長單,保證量的供應,但價格會随着市場波動。”洛陽钼業相關人士表示。在上遊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情形下,新一輪電池漲價潮已拉開序幕。

“我們已經在和整機廠談漲價的事了,其中有一部分談妥了。”有孚能科技内部人士向時代财經透露,“具體漲幅不友善透露,但可以說是比較理想的區間,我們希望能夠實作明年毛利為正”。

“上遊原材料漲價,我們的壓力也很大,到底要不要漲價我們還在觀望之中,會和企業協商,不是直接漲價。”10月末,國軒高科内部人士就是否漲價一事接受時代财經采訪時表示,“锂電池産業鍊很長,目前公司還在不斷完善産業鍊當中”。

“繼續漲下去的話必然會傳導到需求終端(如電動汽車),估計明年電動汽車不是漲價就是減配。”墨柯表示。也有業内人士表示,“若新能源汽車漲價或減配,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原本大好的行業形勢,好不容易從政策導向轉至市場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

“第一,堅決打擊投機囤貨行為;第二,推動上市公司披露更多資訊的制度建設,抑制生産環節的惜售和囤貨行為;第三,鼓勵增加供給。”對于在锂價上揚背景下,動力電池廠商及主機廠應該如何應對等問題,墨柯指出,“這些方面主管部門會做一些工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