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時間跑步?隻跑10分鐘就有益大腦,明顯改善反應力和情緒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跑步對我而言,遠遠超出了體育鍛煉的層次,它帶給我的回報是一個又一個精神上的勝利。”美國著名作家William Arthur Ward曾寫道。

沒時間跑步?隻跑10分鐘就有益大腦,明顯改善反應力和情緒

圖檔來源:123RF

我們知道,跑步不僅可以增強心血管耐力、強健肌肉和骨骼,還能使人快樂。但還有人可能認為,雖然生命在于運動,但是每天工作特别忙,沒有太多時間去跑步。那短時間運動,對我們有哪些健康益處呢?

近期,發表于《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發現,僅跑步10分鐘,就能增加大腦中流向雙側前額葉皮層各個位點的局部血流量,進而有益于心理健康、增強執行能力。

沒時間跑步?隻跑10分鐘就有益大腦,明顯改善反應力和情緒

截圖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該研究共納入了26名參與者,這些參與者是右利手,且視力和視覺都正常(或恢複到了正常)的成年人。然後研究者根據每個人的50%最大吸氧量,确定了最每位參與者的最佳跑步強度(中等強度)。

每位參與者分為兩個階段随機進行測試。

在跑步階段:參與者需要完成10分鐘的中等強度跑步訓練。

研究者在跑步前和跑步15分鐘後,給參與者進行了2次“單詞顔色比對測試”(CWST),并使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fNIRS)測量了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的前額葉血流動力學變化。

在跑步過程中,還監測了參與者的心率和感覺勞動率(RPE);

最後研究者根據情緒量表(TDMS)和其他資料,評估參與者的執行功能和心理情緒狀态。

在控制階段:選擇不同的日期,讓參與者靜坐10分鐘,并檢測相關的資料。

“單詞顔色比對測試”:可以了解為,在跑步前和跑步後,給參與者顯示不一緻的資訊,比如,用綠色寫出“紅色”一詞,讓參與者必須說出顔色(綠色)的名稱,而不是讀出該詞(紅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必須處理兩組資訊,并抑制無關資訊。

感覺勞動率:這是一種衡量人們在身體活動期間,感受勞動水準的方法。這是一個可幫助人們管理其運動強度的工具。

沒時間跑步?隻跑10分鐘就有益大腦,明顯改善反應力和情緒

研究者發現:

在跑步的最後一分鐘,研究者發現參與者的平均心率為141.35 bpm,平均感覺勞動率為10.61分。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指南,參與者的平均心率處于中等強度運動的範圍内,而感覺勞動率卻低于參考範圍。

與跑步之前相比,10分鐘跑步之後,參與者的喚醒和愉悅水準顯著增強(p

與跑步之前相比,10分鐘跑步之後,參與者對“單詞顔色比對測試”(CWST)的反應時間明顯減少(p=0.002)。在CWST測試過程中,跑步還導緻雙側前額葉中的血流信号增加,這說明,相關大腦皮層被激活。

此外,研究者還發現跑步引起的情緒變化、反應時間減少和相關大腦區域的血流量增加之間存在關聯。

論文中總結道:該研究表明,單次10分鐘的中等強度跑步會通過提高參與者前額葉區域的血流量,産生積極的情緒、并增強其執行功能。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築波大學(University of Tsukuba)的Chorphaka Damrongthai博士指出:“我們為中等強度的跑步,所引起的情緒改善和執行功能增強,背後的神經機制提供了證據。鑒于人類前額葉皮層的許多特征是人類獨有的,這項研究不僅闡明了跑步的目前好處,還闡明了這些好處在人類進化曆史中可能發揮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