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詩詞小課堂
22
杜牧:秋夕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解讀
杜牧在《秋夕》這首詩中,細膩地描寫出一個宮女的生活片段。這類寫宮中哀怨的詩,有個名稱叫“宮怨詩”。
詩中用了幾個詞:銀燭、冷畫屏、涼如水,讀得人身上也涼涼的,好像自己也變成了那個孤單的宮女,一個人在秋夜的宮殿裡獨自看星星。
雖然身處宮殿,但這處宮殿想來一定很偏僻,為什麼呢?
因為古人認為螢火蟲是在荒草中才會有的東西,宮女揮舞着羅扇撲打螢火蟲,那不是說明她住的地方庭院裡已經長滿萋萋芳草?
此時已經是秋天,為什麼還要用扇子呢?
古人常用“秋扇”來比喻被抛棄的女子,因為到了秋天扇子就會被收拾起來。這個手持羅扇的宮女應該已經被人遺忘在這處荒僻的宮殿裡很久了吧?
夜深了,涼意襲人,可宮女還不去睡覺,依舊坐在寝宮前的石階上,凝望着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她在想些什麼呢?
可能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入宮之前在家中的日子,家裡的親人很多年沒有相見了;
也想起了這些年來的孤寂,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尚可見上一面,自己卻年年歲歲獨自一人。
不過也有可能,她隻是在感受這秋夜的清涼,這原本是一幅動人的畫面,一個女子坐在石階之上,與閃閃的螢火蟲嬉戲,擡頭仰望滿天星光,四圍安寂,歲月靜好。
無論如何,當我們夜望星空時,總會時不時地想起這首詩。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詩人。杜牧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創造了晚唐詩歌高峰,人稱“小杜”。
阿爾遐想
古代留下了為數衆多的宮怨詩,你知道為什麼嗎?
中國古代,幾乎每個皇帝都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嫔妃、後宮佳麗三千人。換個皇帝登基,又會有新的女子湧入宮門。
久而久之,宮中女子的人群數量變得非常龐大,後妃就那麼幾個,剩下都是宮女。雖然隔一段時間皇家會放一些宮女出宮,但留下來的仍然占大多數。
宮中生活時常是寂寞無味的,沒有什麼親人朋友,規矩倒是一大堆,日日虛度光陰。宮女們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心情自然也不會太愉悅。
情感豐富的詩人們感受到了宮女們的哀怨,同情她們的處境,于是就創造出了大量反映她們心情的宮怨詩。李白、杜甫、陸遊都寫過宮怨詩。

作者簡介
顔回樂
立雪教育機構創始人,資深圖書從業者。
愛讀書,愛電影,愛畫畫,沉浸于視聽帶來的樂趣,并努力把它們分享出來。
其風格生動有趣,寓深刻的哲理于妙趣橫生的語言之中。
曾出版《藏在成語裡的穿越大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