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王琳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突破10萬人是怎樣的場景?大概是員工依次排開可以擠滿10個足球場,一天可以吃掉150噸食物。
過去,網際網路公司們都警惕過度擴張。以招聘著稱的阿裡巴巴曾在2015年當機擴張、維持3萬人規模。他的創始人馬雲曾說過,阿裡做到102歲,也不應該超過5萬員工。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2012年曾緻信全員,提醒克服大企業病、重塑小公司精神,當時騰訊不過2萬人。
但現在,情況變了。新一批網際網路公司們打破了這個規則,他們瘋狂招人——位元組跳動去年已經超過10萬人了,美團馬上就要10萬人。
很快,阿裡騰訊開始效仿。這兩家公司先後在2019年和2021年突破了10萬人。起碼在5年以前,以線上業務為主的網際網路公司突破10萬人,這是一個無法想象的規模。因為,成立近百年的寶馬集團也不過這個規模。
這讓人不得不感歎,網際網路開始像一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了。
人員激增的這些年,網際網路行業沒有出現新的國民級産品,沒有突破性技術。同時,人員膨脹導緻組織臃腫,在一些企業内,高層管理者忙得團團轉,中層管理者“勾心鬥角”和“争權奪利”,而基層員工則心灰意冷,人浮于事。在社交平台上,網際網路從業者們對公司的不滿越發明顯。
現在,過度擴張的後果,逐漸顯現出來了。
最迅猛的大廠開始裁員
位元組跳動終于不再繼續執行大擴張戰略了。
它開啟了成立至今最大規模的裁員。教育業務線已經裁掉了5000餘人,商業化、ohayoo遊戲、房産業務“幸福裡”等員工先後被裁。就在10天前,位元組跳動剛剛宣布整體撤銷人才發展中心團隊。
位元組跳動被認為是當下最有發展潛力的移動網際網路巨頭之一,它在北京的辦公職場遍布海澱,産品矩陣豐富到令人咋舌。旗下最知名的産品抖音/Tiktok火遍了全球,甚至Facebook都要忌憚三分。人們給它起了一個足以代表其實力與地位的名字“宇宙條”。
它曾經被認為是無所不能的,幾乎滲透到所有網際網路巨頭的主營業務中,媒體們用“位元組跳動的朋友隻剩小米了”來調侃它的無限擴張。
今年,萬能的位元組跳動攻不動了,遊戲、本地生活、雲業務等并無多少起色。同時,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其利潤中心抖音的日活增長見頂。
這使得這家一度被神話的公司也開始裁員。
講究效率的位元組跳動,在裁員這件事上也毫不含糊。11月30日晚,接受裁員通知的“幸福裡”員工,被要求次日一早就要到公司洽談賠償事宜。這些員工被辭退的理由大多是業務調整,他們被允許内部轉崗,但這需要在内部進行三輪以上的面試。
在抖音出現以前,快手是短視訊領域唯一的霸主。幾乎沒做任何廣告,它的使用者就過億。
抖音和快手被譽為是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為數不多的幾個全民級産品。這兩家國民短視訊企業不約而同都傳出了裁員的消息。
和社交平台所說“優化的僅僅是績效為C的員工”不同的是,Tech星球從多位快手員工了解到,此次裁員不止涉及績效為C的員工,還包括不少績效是B的員工以及還在試用期的應屆生/社招生。他們分散在各個部門,比如資料平台、商業化、電商等等。
這些被裁掉的員工,現在正面臨尴尬的境地。第四季度最後一個月,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的HC都鎖住了,他們可以選擇的不多。一位快手員工提到,自己如今出去面試,大部分HR都會問一句,是被裁掉的嗎?
從2018年開始,裁員幾乎是網際網路大廠的正常操作,幾乎每年年底都會傳出裁員的訊息,也幾乎每年都會喊出“網際網路寒冬”的口号。
但是,今年的形勢更為嚴峻——監管的壓力幾乎落到了每一家頭部網際網路公司上,網際網路公司最為寶貴的三大收入來源之一廣告業務都漲不動了,消費疲軟加上沒有驚豔的産品讓增長顯得及其寶貴。
但裁員并不會從根本上改善任何一家公司的境況——抖音的日活并不會就此增長,位元組也不會是以就研發出爆款遊戲。快手不會就此超越位元組,它的廣告收入也不會迎來爆炸式增長。
2016年,在位元組跳動僅有不到一萬人時,張一鳴曾坦言,幾乎沒有行業領頭的公司是控制人力成本來實作領先的。但人力成本永遠都是最可控的,且最立竿見影的。
這一舉措向所有人釋放一個信号——隻要不符合公司戰略方向,無法為公司創造足夠多的價值,在去肥增瘦的大背景下,任何人都有被裁掉的風險。
人才超配政策的後果
“大力出奇迹”,位元組跳動一度信奉以大投入換大增長的理論,他們曾經瘋狂招人。
2020年3月,位元組跳動在全球有近6萬人,到了年底就已有10萬人了。他們有着龐大的HR團隊。據《晚點latepost》報道,截止11月初,位元組跳動人力資源團隊共有4000多人,包括實習生,其中負責招聘的HR占比最多,約3000餘人;另外還有上千名負責雇主品牌、人才發展、組織發展以及薪酬績效的人員。
一位曾經在位元組跳動工作過的HR告訴Tech星球,在位元組跳動的HR隊伍中,實習生的數目幾乎是2倍于正式員工的。這些實習生的工作内容大部分是輔助面試,比如打電話邀約候選人,幫助登記等等。
一位頂級大廠的HRBP告訴Tech星球,一個4萬人左右的網際網路公司,其HR團隊大概在500人左右。以10萬人計算,位元組跳動的HR團隊在1250人最為合理。按照正式員工來算,位元組跳動确實符合這個資料,但是加上龐大的實習生團隊,就顯得其HR團隊極為龐大。要知道,以重視招聘著稱的阿裡巴巴,在10萬人規模時,隻有 700 名 HR。
規模龐大的HR團隊為位元組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輔助。
“是一群相當‘可怕’的人。他們總是按照特别高的要求和标準招聘相關人員,俗稱超配。面試的環節和方式精益求精,恨不得能夠開發出一個系統,看出這個人是否有無比強大的潛力。”一位曾在位元組跳動工作過的HR坦言。
位元組跳動實施人才超配政策的出發點并沒有問題,因為人力資源管理是需要配置和規劃的,公司的業務是發展的,是以做人力資源管理也需要一定的前瞻性。
“比如,我目前需要十個産品經理,基本要求是1-2年工作經驗,大學及以上學曆。滿足這幾個條件實際上就可以了。但是,我非要碩士及以上學曆,3-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有爆款産品,1-3年的管理經驗(産品總監等)。”上述HR解釋道。
短期内,這會增加公司的營運成本。但長期來看,确實利大于弊。“早期,位元組跳動的業務發展快得驚人,當需要開展新項目時,通過内部招聘、潛力計劃、接班人計劃等教育訓練模式,可以迅速從這些高标準人才庫中篩選出合适的項目負責人。這些人已經完全熟悉公司的運作模式和辦公風格,幾乎可以實作無縫銜接。”一位位元組工作過的HR表示。
但這屬于良好的超配。糟糕的情況是人才被極大的浪費了。最典型的是位元組内容稽核崗位上出現很多海歸碩士。一位曾經拿到過該崗位offer的海外碩士表示,當時自己收到的是北京的offer,基礎工資2400,加上熬夜加班才6000多。
“我們不是很喜歡接位元組的單子,因為他們的人才庫太龐大了,你可以了解為幾乎涵蓋了市面上最好的一部分,這樣我們拿不到推薦費。”一位網際網路獵頭表示。
真的需要10萬人嗎
起初,外界并不認可這種人才超配政策,因為它極大得提高了大廠的營運成本,并且由于員勞工數的龐雜,極容易滋生大公司病。
2012年,騰訊的市值已經達到了700億美元,整個公司人數不過2萬人。彼時,馬化騰曾緻信全員,提醒克服大企業病、重塑小公司精神。喬布斯去世前将蘋果稱為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創業公司,市值全球第一,不到 5 萬員工,市值3000多億美元。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公司大都信奉“大力出奇迹”,他們習慣使用人海戰術。但今天,人數接近2萬人的快手其市值也才460億美元,市值近2000億美元的美團馬上就要達到10萬人,最新估值4000多億美元的位元組已經10萬多人了。
這種人才超配政策,曾經警惕過度擴張的大廠們也開始效仿。
據Tech星球統計,從2019年開始,騰訊公司的人員規模增長速度幾乎翻倍。2016年-2019年,這家公司以每年新增1萬人的速度穩步擴張,2019-2021年,其新增人數都超過了2萬人。阿裡巴巴也不例外,2018-2020年(不計入高新零售并表),每年員勞工數以2萬人的速度在增長。
也是這個時間點開始,網際網路再也沒有出現任何現象級産品,也幾乎沒有新的可以持續的商業模式出現,大廠開始不斷侵入對方的領地,在存量市場裡厮殺。
大廠或許寄希望于招來足夠多的人才可以碰撞出足夠多的想法,或者當有了足夠驚豔的想法後,有合适的人去執行。
但眼下,這兩種想法都沒有成為現實,而是加劇了“内卷”。
一位某大廠員工向Tech星球坦言,就是有那麼一批人,什麼都想搶,什麼都想幹,各種積極,上司特别喜歡但是同僚們都很讨厭。一個人不下班,第二個人就不敢走,然後就會有第三個、第四個,最終默默擴散到整個部門,大家因為這一個人開始被動地“内卷”。
一位在大廠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産品經理,在知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在這個依賴流量的商業模型中存量厮殺,産品被拆的七零八碎,之前3個人能做的事,分給3個部門,從管理到一線,十幾号人搶一碗粥,内耗、沖突可見一斑。
内卷是在沒有新的國民級應用出現之前,實施人才超配政策後的顯著負面效應,其次是裁員。這不可避免影響企業形象,卻是大廠們必須要吞掉的惡果,而被裁掉的員工們隻能獲得N+1的賠償,在企業戰略調整之時,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手段。
一位快手員工曾向Tech星球表示,自己疑惑的是快手在人員規模隻有幾千人的時候就可以做到3億DAU,現在員勞工數翻了2-3倍,但是DUA增長幾乎不怎麼變,不知道招來的人在做什麼。
去年12月,在位元組跳動CEO面對面溝通會上,張一鳴回憶道,當名字還是今日頭條的時候,Android 和 iOS 各兩名開發,卻做了 20 多個應用。“我也不清楚現在很多項目為什麼要那麼多人,希望花更多時間去了解。”
這或許是所有人的困惑。蘋果公司如今剛剛14萬人,市值高達2.8萬億美元。2018年年底,Facebook員勞工數為3.6萬人,這一年其市值曾超過8000億美元。
對比之下,超過10萬人的位元組跳動估值4000多億美元,而利潤頗豐的騰訊已經超過了10萬人,可其市值不過是蘋果公司的五分之一左右。
事實上,随着公司的發展,人員規模的增長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大廠自然會擁有越來越多的人。但是,公司應該為員工提供更多創造價值的機會,而不是以996的高壓工作制制造内卷。
網際網路大廠可能真的需要更多人,但企業也應警惕過度擴張。因為當擴張失去控制後,企業都可能陷入危險的境地。
加入交流群&内容轉載&合作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