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17日,大型原創音樂劇《蜻蜓眼》在四川成都華僑城大劇院成功首演,社會各界1600餘人共享藝術盛宴。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劇以南方絲綢之路為背景,從極具代表性的出土文物“蜻蜓眼”入手,将考古研究成果與藝術創作進行有機融合,創作出叙事性史詩類原創音樂劇。

《蜻蜓眼》劇照
音樂劇《蜻蜓眼》的靈感來源于在成都青白江區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蜻蜓眼項鍊,而“蜻蜓眼”即為形似蜻蜓複眼造型的裝飾用圓形玻璃珠。“蜻蜓眼”的出土不僅印證了早在千年前古蜀先民已與西域文明往來互通,更作為一種曆史文化符号。
該劇主創團隊集合了來自全國的優秀戲劇人才:國家一級導演馬東風任藝術總監,四川著名編劇董玉方任編劇,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編導中心青年導演漆宇任導演,一級作曲家劉黨慶任音樂總監。
《蜻蜓眼》的音樂創作延續了絲綢之路脈絡的發展行進,從四川民歌,到具有西域特色的音樂,在劇中巧妙的碰撞交融。
《蜻蜓眼》主創合照
青白江區文體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蜻蜓眼》的創作,讓他們找到了打開“讓文物活起來”大門的金鑰匙,将為青白江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以文化人,以文化城,在青白江區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成都北部中心”的新征程中,講好青白江故事,不斷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紅星新聞記者|任宏偉 圖據受訪者
編輯|段雪瑩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