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自帶娃兩個多月,手腕劇烈疼痛,原來是患上了“媽媽手”

冉冉生了雙胞胎,寶寶才2個多月,經常是剛哄完放下這個,另一個又哭起來又得再抱一抱,一會換尿布,一會要沖奶粉,每天都忙個不停……更糟糕的是,冉冉發現最近手腕稍微彎一彎就痛的很厲害,有時候連擰奶瓶的力氣都沒有。

獨自操勞,加上身體的疼痛,讓冉冉不由自主地感到委屈,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這是産後常見的“媽媽手”,是過度勞累所緻。

獨自帶娃兩個多月,手腕劇烈疼痛,原來是患上了“媽媽手”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是腱鞘炎的一種,它的專業名字是桡(ráo)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當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作重複、過度活動時,肌腱和腱鞘之間就會經常發生摩擦,久而久之就會導緻水腫、纖維性變,引起内腔狹窄,疼痛和運動障礙就随之出現了,這就是腱鞘炎。

之是以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新手媽媽得腱鞘炎的幾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因為剛剛經曆了分娩洗禮的媽媽,肌腱、韌帶均較為脆弱,容易受傷。一直抱着寶寶、用手拿較重的東西或者多次重複某一動作,這些都是建議常做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讓“媽媽手”找上門。

其實“媽媽手”并不是媽媽的專利,許多爺爺奶奶們幫忙帶小孩,也會因長時間使用雙手或用力不當造成發炎現象。

獨自帶娃兩個多月,手腕劇烈疼痛,原來是患上了“媽媽手”

“媽媽手”的自測辦法

當寶媽開始出現輕微的症狀,如拇指一側的手腕,變得紅腫或腫脹時就要留心了,如果進一步發展下去就會變成關節活動受限、提不起重物,疼痛也有可能從手腕發展至前臂、指尖等,嚴重時隻是做些輕微的捏、抓、握就會有劇烈疼痛感。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自測一下:

把大拇指彎曲到掌心,其餘手指包裹住大拇指握拳,拳頭用力向下拉伸,如果明顯覺得疼痛,可初判為“媽媽手”。

如何預防和緩解“媽媽手”?

熱敷保暖

注意手部保暖,避免手部關節着涼。如果寶媽手部的酸痛感不是特别強烈,可以用毛巾在家熱敷,讓手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并适當按摩自己的手腕。

注意休息

如果患上了“媽媽手”,建議寶媽給自己的手腕放一個假。要注意休息,減少抱孩子的時間,平時讓寶寶多在床上玩,或者用嬰兒車或背帶交替使用。同時應該減少玩手機和玩電腦、敲鍵盤的時間,給手腕充足的時間自我恢複。建議媽媽佩戴腕部的護具,這樣有利于減少腕部的受力,讓肌腱得到充分休息,幫助發炎消退。

喂奶姿勢

在抱孩子時,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勢,盡量讓嬰兒的頭枕在自己的肘部,注意是身體、肩膀、胳膊肘和手腕一起發力這樣抱娃,相對更穩定,也不容易患上腱鞘炎;在喂奶的時候不要經常用一個手,要經常會換手,喂奶的時候可以給手部一些支撐,分散奶瓶對手部施加的重量。

獨自帶娃兩個多月,手腕劇烈疼痛,原來是患上了“媽媽手”

增加活動

用手時間不要太長,經常做做活動手指、手腕,大拇指左、右轉圈,做一下伸展運動,可以舒緩手部的肌肉和筋,同時也可以刺激手部細胞的活躍度,不僅能消除不适感,減少發炎,還能鍛煉腕部靈活性。

發動家人

從懷孕分娩到産後哺育,媽媽們一路走來,既辛苦又幸福,如果自己感覺勞累,要發動寶爸等家人一起出份力吧,給自己減減負。

及時就醫

如果疼痛一直存在,或手指、手腕活動困難,千萬不要忍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

通常“媽媽手”的預後良好,通過治療,媽媽們手指或手腕的功能最終都會恢複,一般都不會導緻嚴重的後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