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重兵但不參與争儲,70歲仍被乾隆器重

引言:由于滿清是曆史上距離當下最近的王朝,是以涉及到引人遐想的宮廷秘聞或者帝王将相的清宮戲便異常火熱,即便絕大多數都有着緻命的史實錯誤。在列位清朝君主中,最引人矚目的,也許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這對祖孫了。在這祖孫的治理下,中華帝國邁步進入到了康雍乾盛世,外無敵寇,内無民亂。但即便尊貴如皇家,即便是開辟盛世的康熙,面對皇位傳承與太子人選也依舊措手不及,最後甚至禍起蕭牆,引起了所謂“九子奪嫡”的曆史慘禍。但鮮有人知的是,康熙那些野心勃勃的皇子中,卻有一人手握重兵卻依舊安然無事,最後成為最長壽的康熙子嗣。

他是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重兵但不參與争儲,70歲仍被乾隆器重

01

雖然康乾盛世在後世史書中被大肆渲染,但大清素來号稱封建王朝的末日餘晖,卻不是毫無道理的。無論是業已落後的皇權統治,還是封閉自守的社會傳統,均讓這個老大帝國一步步跌入谷底。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康熙朝末年開始,朝廷弊政日益暴露,而皇室内部的骨肉相殘更是摧殘着帝國的根基。據坊間傳說乃至于史籍記錄,有清一代的皇室教育算得上曆朝曆代中最高品質的,無論是文能詩書,還是武能騎射,大清皇子都能信手拈來。但隻要生于皇家,手足相殘之事就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他是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重兵但不參與争儲,70歲仍被乾隆器重

02

皇位是帝制時代最有誘惑力的權力象征:不僅可以擁有取之不盡的财富,更可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是以,從秦漢開始,諸如胡亥矯诏、隋炀帝篡位、玄武門之變等皇家鬧劇便接連發生,無論正史如何掩飾,或者野史如何大肆渲染,看似高貴獨尊的皇家早已被天下百姓認清了腐朽的内裡。大清朝自然也不例外,開國之初便有多爾衮和皇太極的龃龉,等到康熙一朝的時候,由于康熙高壽,在位時間長達六十年之久,是以膝下成年的皇子皇孫衆多,加上皇太子又軟弱無能,是以使得列位皇子間的競争更為激烈。

他是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重兵但不參與争儲,70歲仍被乾隆器重

03

九子奪嫡之中,明争暗鬥最為激烈的,當屬皇四子、皇八子與皇十四子。其中,又因為十四爺和八爺野心勃勃,而且政治手腕強硬,是以頗得已是垂暮之年的康熙的恩寵和青睐。但即便如此,運籌帷幄的四爺照樣憑借自己的城府和抱負,最終獲得了父皇的眷顧:康熙在彌留之際立下遺诏,使得雍正時代得以正式拉開序幕。陰沉剛毅的雍正剛即位不久,便對昔日的手足大加威吓,甚至刑獄加身。其中,康熙的皇十二子胤祹卻得以逍遙,不僅沒有被自己的四哥嫉恨,恰恰相反,居然手握大清兵權,在雍正駕崩後還被侄子乾隆大加委任。那麼,這位逍遙王爺到底是如何“躺平”的呢?

他是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重兵但不參與争儲,70歲仍被乾隆器重

04

究其原因,想必與胤祹的淡然性格很有關聯。胤祹之母雖然地位不高,但卻情商極高,早在誕下皇子之處,便表達了自無意于皇位的心思,使得自己避免了處處樹敵。此外,康熙朝最富傳奇色彩的後宮總管蘇麻喇嘛,更是自幼照看胤祹,不僅多有教習,而且十分疼愛,等他長大之後,更是教會了他許多重要的為人處事之道。正是在這些的熏陶之下,使得胤祹很讨父皇的寵愛。

他是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重兵但不參與争儲,70歲仍被乾隆器重

結語:但胤祹仍是處處小心,對各位野心勃勃的皇兄均畢恭畢敬,特别是主動遠離朝局,沉醉在賞花弄月之中,這讓雍正十分信任這個弟弟。之後,年過古稀的胤祹更是極力確定小侄子乾隆登基,這讓弘曆異常感激自己的十二叔。是以,要想在皇權漩渦中明哲保身,胤祹的飄然物外和淡泊名利,絕對值得在曆史上留下一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