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史趣聞:李世民拔刀自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房玄齡家族的悲劇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召集房玄齡、長孫無忌、李世績、褚遂良,外加晉王李治入宮議事。這件事情,典出《資治通鑒》和《新唐書》,原文是:“帝欲立晉王,未決,坐兩儀殿,群臣已罷,獨留無忌、玄齡、勣言東宮事。”

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雖然被立為太子,但是受到了嫡次子李泰的挑戰。太子位置搖搖欲墜的李承乾,企圖發動玄武門之變2.0版本,殺了父皇登上皇帝寶座。李承乾被人告發,結果東窗事發。李世民下诏,廢李承乾為庶民。

正史趣聞:李世民拔刀自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房玄齡家族的悲劇

李世民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泰扳倒李承乾之後,又得到了房玄齡和岑文本、劉思道三位重臣的支援,成了太子位置最熱門人選。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是一對死黨,此二人不喜歡李泰,想擁立晉王李治為太子。李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表态繼位之後,要殺了獨子,然後傳位晉王李治。

褚遂良抓住這件事情大做文章,褚遂良問李世民:“安有為天下主而殺其愛子,授國晉王乎?陛下昔以承乾為嗣,複寵愛泰,嫡庶不明,紛紛至今。若必立泰,非别置晉王不可。”

李泰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聽了褚遂良的話,馬上就決定立李治為太子。問題的關鍵是,李泰黨羽太強大了。房玄齡是貞觀首相,他擔任宰相十七年,在朝中樹大根深。岑文本和劉思道也是朝中實力派,柴紹的兒子柴令武等人,也支援李泰。

李世民要想立李治為太子,必須讓李泰黨羽不敢鬧事。李世民當機立斷,下令軟禁李泰。李世民召開這次高規格會議,主要的議題是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怕房玄齡等人不服,演了一把自殺苦情戲。

正史趣聞:李世民拔刀自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房玄齡家族的悲劇

李治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還沒說立太子的事情,就哭起來了。李世民邊哭邊說:“我大兒子李承乾要殺我,五兒子李祐要殺我,親弟弟李元昌要殺我,二兒子李泰也心懷鬼胎,我不想活了!(我三子一弟,未知所立,吾心亡聊)”

李世民不僅僅是嘴巴說不想活了,而且是拔刀要自刎。房玄齡一看形勢不對,趕緊抱住李世民。長孫無忌和李世績也趕緊去抱李世民。褚遂良搶了李世民的刀,把它交給晉王李治。(帝即投床,取佩刀自向,無忌等驚,争抱持,奪刀授晉王。)

正史趣聞:李世民拔刀自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房玄齡家族的悲劇

長孫無忌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治和四位大臣,被李世民吓得是不知所措。五個人異口同聲說道:“隻要陛下不自殺,想幹啥事我們都全力支援!”

李世民演了這出自殺苦情戲,就是在等這句話。李世民斬釘截鐵地說道:“我欲立晉王!”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本來就支援立晉王。李世績是晉王府長史,是晉王的老師。李世績早就想師憑徒貴了,肯定支援立晉王。李治肯定想當太子,他不可能自己反對自己。在場的六個人,五個想立晉王為太子,隻有房玄齡有不同意見。

正史趣聞:李世民拔刀自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房玄齡家族的悲劇

李承乾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問題的關鍵是,在皇帝演出拔刀自殺苦情戲的情況下,房玄齡就是有不同意見,也不敢說啊。在房玄齡欲言又止的情況下,長孫無忌來勁了。長孫無忌說道:“謹奉诏,異議者斬!”

長孫無忌這話一說出口,房玄齡就不敢吱聲了。李世民冊封李治為太子的事情,就這麼定論了。李世民冊封李治為太子之後,岑文本郁悶死了。劉思道遭到褚遂良誣告,被李世民冤殺了。房玄齡知道形勢不對,趕緊請辭宰相之位。

李世民倒是很信任房玄齡,是以強留房玄齡擔任宰相。房玄齡一而再,再而三請辭,曆經數年終于辭職成功了。房玄齡富貴善終,還得以配享李世民的廟庭,可謂是哀榮隆重。

正史趣聞:李世民拔刀自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房玄齡家族的悲劇

在唐高宗登基稱帝之後,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被長孫無忌誣陷謀反。唐高宗處死了房遺愛,還把房玄齡的另外兩個兒子貶官流放。房玄齡的牌位,也被扔出了太廟。經過這次打擊之後,房玄齡家族就一蹶不振了。

房玄齡家族的悲劇,究其原因,跟當年的李世民演出自殺苦情戲,逼房玄齡答應立李治為太子事件,有很大的關系。那一場苦情戲的演出,讓李治對房玄齡心生怨怼之情,是以李治才會對房氏家族下殺手。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托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