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曹操,堪稱是最有識人之明的雄主。劉備那麼能裝,都被他一語點破:天下英雄,唯使君于操耳!至于對司馬懿,更是看到了骨頭裡,告誡曹丕:千萬小心司馬懿,他就不是一個臣子的模樣,必會算計咱曹家天下。
也正是由于曹操能識人,才成全了他會用人,能用人和敢用人,最終一統北方,差一點又一統了天下。那麼曹操的識人術,到底高明在何處?其實在筆者看來,曹操的識人秘訣,全在“正奇居一,義勇雙全”這八個字中。

一、正奇居一
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曹操這位兵法大家,卻把這條也運用到了識人術之上。“正”這個字上,代表人物是荀彧,曹操成功最大的助力,就是來自荀彧。因為荀彧代表着曹操集團的正面形象。而“奇”這個字上,卻展現在曹操對賈诩的态度上,也是本文主要闡述的。
賈诩号稱三國毒士,從後世給他的這個綽号來言,就能看出賈诩的特長,最擅長“出奇制勝”。比如宛城之戰時,賈诩給張繡獻出一條計謀,就殺掉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韋,連曹操和曹丕都差點被幹掉。
按理說這麼大的仇恨,就是心胸在寬廣的雄主,也不絕難一笑泯恩仇。可哪料曹操不但原諒了賈诩,還拉着他的手這樣說:能讓我曹操信譽揚名天下者,正是你賈文和!從此曹操對賈诩異常倚重,以至于立世子這等大事,曹操都需要賈诩一錘定音,最終標明了曹丕。
因賈诩說了這樣一句:老大,這事可别問我。因為如今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到底是怎麼敗亡的。這句話依然延續着,賈诩出奇制勝的套路。
故而,這就是曹操識人秘訣的第一個特點,主要用于對文臣和智謀之士的選取上,想被曹操賞識,正和奇,就必須要占其一。但總體上曹操更偏愛奇才。畢竟三國是個亂世,奇才更容易發揮作用。
這點上,司馬懿是沾光了,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言,司馬懿也屬于奇才範疇。且年歲又小,是後輩新秀,是以曹操才沒有殺他。至于楊修實則既不是奇才,也非正才,更偏重狂士。可狂士,恰好是曹操所不喜歡的一類。隻因,狂士從來都是盛世或平世的點綴,但在亂世中的作用卻不如,正才和奇才,有些華而不實。
二、義勇雙全
由于曹操具有詩人氣質,和三國亂世的大環境導緻,他對“忠”字,看得并不重,反而對義勇之士異常偏愛。這點主要展現在了他對武将的選取之上。
比如,曹操誇關羽:天下義士!誇典韋:古之惡來。(惡來,是商纣王手下的第一猛将,極其悍勇。)
是以曹操為啥那麼偏愛關羽?隻因關羽義勇雙全——對劉備不離不棄,堪稱是情深義重,這讓曹操即感動,又泛酸。單騎斬顔良,是關羽勇猛的展現,讓曹操愛不釋手。
還比如曹操的五子良将,也都是義勇雙全者,哪怕于禁。那麼這兩條,隻占一條行不行?還真不行!曹操這輩子最恨的有三個人,一個是劉備,一個是馬超,還有一個就是呂布。
這三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不義。劉備情有可原,畢竟他志向決定了必須對曹操不義,卻對别人很講大義。而呂布和馬超,則是對誰都不義,哪怕家人和恩人!是以,這才是曹操為何要殺掉呂布的深層原因。
當曹操丢下身邊的郭嘉等親信,反而詢問劉備時,呂布的悲劇其實就注定了。因為曹操招降張遼時,沒有問任何人。招降關羽,也沒有問任何人,獨獨呂布卻問劉備,足見這是給劉備的一個套。
倘若劉備敢說:留下呂布。曹操必會跟進:你忘了呂布如何搶奪你徐州了嗎?莫非也想讓我養虎為患?此刻的劉備寄人籬下,追求的是自保,若如此被曹操追問,必會言多有失,搞不好連他自己都跑不了。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曹操對武将的義勇雙全,更偏重于義。所謂,大義有擔當!故而,準确的描述是,必須要有擔當!此刻再用擔當兩字來看呂布,顯然呂布之死是必然,關羽被曹操那麼喜愛,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