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溥儀年收入四千萬,在民國購買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北洋政府一年給溥儀四百萬兩銀元,究竟能幹什麼事呢?首先來說,溥儀用這筆錢招兵買馬是不可能了,因為他被監視得非常嚴密,但是他用這筆錢沒少收買人心,究竟這筆錢有多少購買力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清室優待條件》

這個事情我們要從《清室優待條件》說起。

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議和代表商定的有關清帝退位的條件。經過南北議和代表的磋商,南京臨時政府方面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緻送有關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修正案。12日隆裕太後代表清廷認可了這一條件,并于次日公布,宣布清帝退位。

也就是說,當時為了讓溥儀安心退位,是以出台了這個《清室優待條件》。退位之後的溥儀不僅可以住在紫禁城中,而且還能享受民國政府給他的撥款衆多,這四百萬兩便是撥款。在其中有如此一個規定:

“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

通過這個條款,溥儀一年有四百萬的開支。那麼這個四百萬兩銀元究竟有多少呢?我們來看看民國時候這個銀元的購買力。

溥儀年收入四千萬,在民國購買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二、民國平均工資水準幾何?

首先我們要明确這裡的銀元指的是什麼。我推測應該說的就是“袁大頭”。

在1914年的時候,袁世凱在北京以大總統的名義公布了《國币條例》及《國币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圓''為一個價格機關,每枚銀元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

同年12月,由天津造币廠開始鑄造镌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1915年後,各省仿鑄,到1923年止,共鑄發7500萬枚。

是以我想在這個期間,一年溥儀可以收到“400萬個袁大頭”。那麼這個“袁大頭”究竟有多值錢呢?

袁大頭剛發行的時候,一枚銀元可以換180個銅闆,此後因為匯率波動,一枚袁大頭可以換300多個銅闆。我們結合當時人的一些生活資料來看銀元的購買力。在《銀元時代生活史》中記載:

“民國三年,我接受私塾教育,請的一位塾師是秀才,月薪十二進制。”“民國三年,父親到一家大綢緞鋪去當總賬房,月薪十元。”

也就是說,塾師、總賬房等職業,在當時屬于中等職業,月薪大約也就是十幾個銀元,一年下來不過是一百多個銀元。這是屬于中等職業,可以說在當時屬于收入較高的一類職業的,一年下來不過是一百多個銀元。

此後,民國初年清華教授狄登邁曾經調查過北京普通居民的收入,其中北京居民最底層的收入是1.66銀元每月;北京段公館中的傭人、工地上的勞工、飯店的夥計收入大約是2個銀元每月。

這是社會底層人員的工資水準,大約是在2個銀元每月這樣徘徊。

此後,陳獨秀邀請胡适來北大任教,給他開出的薪水是300銀元每月,當時大學教授的工資基本上都是在200-300銀元每月。這是社會上層人物的收入。

是以我們可見,當時社會底層人員一月收入2銀元,一年收入24銀元;社會中層人員一月收入10銀元,一年收入120銀元;社會上層人員一月收入200銀元,一年收入2400銀元。而溥儀先生一月收入33.3萬銀元,一年收入400萬銀元。

也就是說溥儀的年薪水頂16.7萬社會底層人員的年薪水;頂3.3萬社會中層人員的年薪水;頂1667名社會上層人員的薪水。

說實話,這個優待條例對溥儀真的很好很厚道。

溥儀年收入四千萬,在民國購買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三、一個銀元能做多少事?

上面我們說了,當時的社會底層人員一個月也就是2個銀元,也就是說1個銀元就是他們半個月的生活費。根據《民國經濟史》顯示,在1919年的北京,1個銀元可以買20斤大米,8斤豬肉,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購買力來算的話,大約相當于336元—749元。

如此看來的話,社會底層人員一個月的收入就是600-1400百元,社會中層人員的月收入就是3500-7400元,社會上層人員的月收入是60000-140000元。

溥儀的月收入是900萬元-2100萬元。

當時置辦一場上等酒席大約需要2個銀元,買一棟好房子大約需要400銀元。大家就可以自己腦補了。

溥儀年收入四千萬,在民國購買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文:日航通鑒圖:來自網絡與站内,侵删

溥儀年收入四千萬,在民國購買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