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溥仪年收入四千万,在民国购买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北洋政府一年给溥仪四百万两银元,究竟能干什么事呢?首先来说,溥仪用这笔钱招兵买马是不可能了,因为他被监视得非常严密,但是他用这笔钱没少收买人心,究竟这笔钱有多少购买力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清室优待条件》

这个事情我们要从《清室优待条件》说起。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商定的有关清帝退位的条件。经过南北议和代表的磋商,南京临时政府方面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致送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认可了这一条件,并于次日公布,宣布清帝退位。

也就是说,当时为了让溥仪安心退位,因此出台了这个《清室优待条件》。退位之后的溥仪不仅可以住在紫禁城中,而且还能享受民国政府给他的拨款众多,这四百万两便是拨款。在其中有如此一个规定:

“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通过这个条款,溥仪一年有四百万的开支。那么这个四百万两银元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来看看民国时候这个银元的购买力。

溥仪年收入四千万,在民国购买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二、民国平均工资水平几何?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里的银元指的是什么。我推测应该说的就是“袁大头”。

在1914年的时候,袁世凯在北京以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圆''为一个价格单位,每枚银元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

同年12月,由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1915年后,各省仿铸,到1923年止,共铸发7500万枚。

因此我想在这个期间,一年溥仪可以收到“400万个袁大头”。那么这个“袁大头”究竟有多值钱呢?

袁大头刚发行的时候,一枚银元可以换180个铜板,此后因为汇率波动,一枚袁大头可以换300多个铜板。我们结合当时人的一些生活资料来看银元的购买力。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记载:

“民国三年,我接受私塾教育,请的一位塾师是秀才,月薪十二元。”“民国三年,父亲到一家大绸缎铺去当总账房,月薪十元。”

也就是说,塾师、总账房等职业,在当时属于中等职业,月薪大约也就是十几个银元,一年下来不过是一百多个银元。这是属于中等职业,可以说在当时属于收入较高的一类职业的,一年下来不过是一百多个银元。

此后,民国初年清华教授狄登迈曾经调查过北京普通居民的收入,其中北京居民最底层的收入是1.66银元每月;北京段公馆中的佣人、工地上的工人、饭店的伙计收入大约是2个银元每月。

这是社会底层人员的工资水平,大约是在2个银元每月这样徘徊。

此后,陈独秀邀请胡适来北大任教,给他开出的薪水是300银元每月,当时大学教授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在200-300银元每月。这是社会上层人物的收入。

因此我们可见,当时社会底层人员一月收入2银元,一年收入24银元;社会中层人员一月收入10银元,一年收入120银元;社会上层人员一月收入200银元,一年收入2400银元。而溥仪先生一月收入33.3万银元,一年收入400万银元。

也就是说溥仪的年薪水顶16.7万社会底层人员的年薪水;顶3.3万社会中层人员的年薪水;顶1667名社会上层人员的薪水。

说实话,这个优待条例对溥仪真的很好很厚道。

溥仪年收入四千万,在民国购买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三、一个银元能做多少事?

上面我们说了,当时的社会底层人员一个月也就是2个银元,也就是说1个银元就是他们半个月的生活费。根据《民国经济史》显示,在1919年的北京,1个银元可以买20斤大米,8斤猪肉,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购买力来算的话,大约相当于336元—749元。

如此看来的话,社会底层人员一个月的收入就是600-1400百元,社会中层人员的月收入就是3500-7400元,社会上层人员的月收入是60000-140000元。

溥仪的月收入是900万元-2100万元。

当时置办一场上等酒席大约需要2个银元,买一栋好房子大约需要400银元。大家就可以自己脑补了。

溥仪年收入四千万,在民国购买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文:日航通鉴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溥仪年收入四千万,在民国购买力如何?也就1000套房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