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的這趟渾水,李一男的靈魂拷問:難?不難?

這是在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上都未曾發生的一次受訪:

創始團隊在牛創前兩輪的資金投入有多少?

- 這個不能說。

牛創的供應鍊有哪些合作夥伴?

- 這個不打算分享。

您這次創業與此前幾次有什麼異同?

- 沒有,真的沒有。

牛創作為行業的後來者與其他新造車品牌相比有什麼優勢?

- 我真的說不上來。

自遊家的第一款車定價在怎樣的一個區間?

- 還沒出來。

明年打算開多少家直營店?

- 現在沒打算說。

您之前做出行産品的經驗有沒有可以遷移到自遊家之上的?

- 沒啥經驗。

牛創在使用者營運方面有哪些計劃?

- 我還答不上來。

說實話,這場持續一個多小時的群訪,自遊家創始人李一男回答得十分任性,拒絕得格外徹底。

新能源的這趟渾水,李一男的靈魂拷問:難?不難?

關于李一男

能說出這樣的話,除了自身的桀骜不馴,李一男确實有着狂妄的資本。而他造車的想法,早已經不是秘密。

實際上李一男在2018年就開始造車了,由此可見他是有備而來的。并且根據釋出會上根據他透露的資訊,其團隊已接近1000人。除此之外,NIUTRON已落戶常州,并且具備年産18萬輛汽車的能力。

抛開造車的事,就李一男本人而言,絲毫不遜色當下第一梯隊的李斌、李想、何小鵬。如果時光倒流,往前推20年,他那個時候都被視為任正非的接班人,現在的江湖地位可想而知。

但是沒有如果,因為一些未公開的原因,他從常務副總裁的位置上離開了華為開創了港灣網絡,幾年後港灣網絡被華為收購,回歸華為他也沒待多長時間。随後任職百度,12580,參與了金沙江投資,又做了小牛電動。

再然後,就是2015年因為“幾百萬”的财務問題入獄(莫深究)。

客觀的來講,李一男絕對是一個高智商的人,隻是在情商為人方面似乎有些短闆。

新能源的這趟渾水,李一男的靈魂拷問:難?不難?

李一男的電動夢

說到小牛電動車,相信很多人對它并不陌生,6年前小牛以“高端、高定價”在電動車市場上殺出,憑借個性的設定和智能化的功能成功吸引了城市年輕人的歡迎。

而根據小牛電動車的銷量也坐實了自己的實力。根據小牛電動車的财報顯示小牛電動第一季度銷售量達149649輛電動車,同比增長達272.6%;第二季度銷量達252998輛;第三季度銷量達397079輛。

小牛之是以賣得好,除了超高的顔值外,其配置在所有電動車品牌中也幾乎是最好的。其中就拿小牛專門為年前女孩們定制的C0系列款電動車來說,其搭配的電池重量僅有10斤出頭,取出帶回家十分便捷,而續航也能達到50KM以上。

不可否認,小牛的成功讓李一男再度成為大衆的焦點,但這絕對不使其滿足于現狀。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巨大機遇,李一男還是動心了。隻不過此番官宣後揭開的謎底并非是網傳的四座小型電動車,李一男的目标定位在高端化。

新能源的這趟渾水,李一男的靈魂拷問:難?不難?

初創企業,能否駕馭高端?

從目前爆出的消息看,李一男的新能源汽車将采用增程式技術方案,首款車型為20萬元左右的SUV。這樣看來,這款汽車多少有點走在岚圖和賽力斯的身後,潛在的目标仍然是理想。畢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基本上是理想在扛着增程式技術方案的大旗。

既然定位高端,那又為什麼選擇增程式技術呢?

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裡程焦慮、充電時長和電池衰減。如果選擇純電車型,競争太大且不說,還有衆多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在前面。即便是矢口否認也無法逃避已晚的事實,倘若再像小牛那樣車電分離,除了研發成本高以外,蔚來已經走到了前頭。

選擇增程式混動技術,因為競争小,目前隻有理想一家主要的競争對手。因為風險小,沒有純電動汽車的各種扼制,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同時增程式混動技術難度小,研發成本相應也低。

新能源的這趟渾水,李一男的靈魂拷問:難?不難?

但是,理想的成功可以複制嚒?雖然李一男走上了造車之路,但他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釋出品牌僅僅隻是開始,後續當産量正式上市,還牽扯到營運、銷售、門店、傳遞、售後等各個環節,哪一個環節沒有做好,所帶來的影響都是不可小觑的。

另外,姑且相信李一男的NIUTRON能順利下線,就能随意的被捧上高端的神壇嚒?況且新車型的研發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和資金,現在顯然已經過了熱錢源源不斷湧入的時間節點。

線上車評認為,雖然李一男的前半生不可謂是不精彩,但汽車和他還真是不沾邊,要比錢,估計他也比不過何小鵬,要比資本圈,李斌和李想估計比他強的不說一丁半點,要比造車,沈晖可以虐的他體無完膚,年過50的李一男現在說造車多少人是真的不看好,而且他還要造的是本就處于過渡性産品的“增程電動”,更是不看好。

守護·文

有圖,有文,有料,有趣

歡迎關注公衆号:線上車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