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春秋五霸裡面沒有秦國,但在戰國時期秦國一步步壯大。公元前221年秦國滅掉了齊國,正式統一天下,中國實作了華夏民族的統一,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的統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性,隻是本來秦國在二十多年前秦國本有機會統一天下,但是這場戰争的慘敗使得統一推遲了。

春秋戰國是百家争鳴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人才太多了,龐涓、孫膑、蘇秦、張儀等等,他們在曆史上短暫的出現,卻又十分的輝煌。在西周的時候周天子尚且有權利,隻是東周之後周天子漸漸的隻有名義,而沒有實際的掌控能力。于是許多個大國之間開始争奪霸主的地位,出現了春秋五霸。到了戰國時期,形勢略微發生變化,長久的争霸之下,戰國七雄的格局形成。
最終大家都知道,秦國奪得了天下,秦國誕生于公元前905年。它是因為秦地命名秦國的,算起來秦國的曆代君主都不算太昏庸,隻是後來打的時候魏國拜了吳起為将,秦國當時有點打不過。公元前389年,秦國甚至是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秦獻公登基之後就仿魏國的制度得以穩定。秦孝公迎來了秦國真正的強大,他力排衆議用了商鞅的變法。
秦國曆有賢臣輔佐,後續的皇帝幾乎沒有昏庸的。唯一一個比較有昏君潛質的秦武王嬴蕩還早逝,而且秦國雖然給商鞅賜死了,但是他的東西依然照用。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秦國打算加快步伐兼并六國。其實倘若沒有邯鄲之戰的話,秦國或許不需要二十多年就能夠統一天下了。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開始,同年結束的長平之戰中,秦國打得趙國慘敗。秦軍一起斬殺了趙國士兵将近45萬人,這裡幾乎耗盡了趙國的軍隊。趙國在這個時候已經元氣大傷了,畢竟武安君白起不是白吃秦國米飯的。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已經是傾舉國之力攻打了,一戰下來秦昭王打算直接攻擊趙國邯鄲,白起當時不同意。說邯鄲不容易打,如果諸侯救援的話,一日就到了。而且長平之戰中秦軍傷亡也近半。但是秦昭襄王不聽。
公元前259年10月,秦軍率二十萬大軍直攻邯鄲。白起始終沒有出來,眼看趙國就要亡國。但是很快就跟白起想的一樣,魏國跟楚國先後派出軍隊抵達邯鄲。趙國配合,秦軍慘敗。而魏楚聯軍接着攻下了秦國的河東郡數座城池,這一戰嚴重消耗了秦國的實力,也是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到了秦始皇登基,秦國已經逐漸把當年的損失養了回來。而且在這次的滅六國之戰中,秦始皇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改用遠交近攻、逐個擊破的方法。如果當初長平之戰後秦國先修養一段時間,再換個政策,統一六國或許就不需要二十多年了。不過這也說不好,畢竟指導很重要,秦昭襄王時期他已經不信任白起了,但在秦始皇繼位的時候手下信任的名将能用的就有五個。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