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糧集團:助力"碳峰、碳中和"破解燃料乙醇行業困境

作者:海外網

資料來源:Oriental.com

全國碳交易市場将于今年7月16日正式開放。據統計,全國碳市場将啟動,覆寫排放超過40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涵蓋溫室氣體排放。這一舉措成為我國加快實作"碳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步,也表明了我國履行承諾的決心。

自2020年9月中國向世界鄭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達到峰值,努力到2060年實作碳中和"以來,重大舉措已經加速。

在此背景下,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燃料乙醇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專家表示,雖然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通常被視為運輸減排的主要解決方案,但即使從現在開始所有新車都改用電動汽車,整個汽車行業也需要數十年的更新,時間和機會成本很高,而生物燃料乙醇被許多國家視為更直接的解決方案。

根據國際能源署和國際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一項綜合研究,生物液體燃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至2020年間,美國使用生物液體燃料,減少了近9.8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生物燃料乙醇在應對氣候變化和運輸燃料脫碳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生物燃料乙醇近年來發展迅速。早在2000年,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支援下,中國第一條生物燃料乙醇生産線在中糧科技肇東工廠投産,為國内生物燃料乙醇行業的發展打開了大門。經過20多年的推廣,生物燃料乙醇産能從2000年初的不足40萬噸/年增加到今天的500多萬噸/年,推廣區域已從黑龍江、河南擴大到國内12個省(市)。

其中,在各種生物燃料乙醇中,纖維素乙醇作為生物燃料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現實選擇替代燃料油,發展受到重視。早在2006年,中糧集團就通過自主創新和內建創新開展纖維素燃料乙醇技術研發,突破關鍵技術壁壘,開發出适合國情的纖維素燃料乙醇關鍵配套裝置,填補了國内行業空白。目前,中糧集團已開發出先進的纖維素燃料乙醇技術和裝置配套方案,整體技術水準處于國際先進、國内領先地位,為纖維素燃料乙醇産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纖維素燃料乙醇由農林業廢物或能源工廠制成,并且來自廣泛的來源,與化石燃料相比,與玉米和小麥等糧食作物生産的第一代燃料乙醇和木薯等非糧食作物生産的1.5代燃料乙醇相比,減少了70%以上。而且,我國農林廢棄物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在國内食品供需長期緊張平衡的背景下,發展纖維素燃料乙醇将是解決我國燃料乙醇行業困難的有效途徑。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全球生物液體燃料消耗量将達到11億噸,占世界運輸燃料的27%,并将主要通過纖維素燃料乙醇技術的發展來實作。近日,國家能源局釋出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确提出加快發展非食品生物燃料乙醇産業示範,指出發展纖維素燃料乙醇将是生物燃料乙醇的重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以生物燃料乙醇為代表的生物能源産業已初具規模,供應鍊體系日趨完善,産業繼續穩步發展。在"碳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援下,相信纖維素燃料乙醇行業将具有巨大潛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