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外研究人員開發新催化劑 推進直接乙醇燃料電池發展

作者:中國能源報

【高品質能源内容,點選右上角加'關注'】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催化劑,解決了直接乙醇燃料電池 (DEFC) 長期以來存在的三個關鍵問題:效率低、催化材料成本高以及電芯内的化學反應具有毒性。這為推廣由直接乙醇燃料電池驅動的清潔汽車開辟了道路。

中外研究人員開發新催化劑 推進直接乙醇燃料電池發展

(圖檔來源:俄勒岡州立大學)

由中佛羅裡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和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發現,将氟原子置入钯-氮-碳催化劑中具有諸多積極影響,包括使功率密集型電池保持穩定近6000小時。

最近,在許多“緩慢”的新興電催化系統中,局部配位環境(LCE)被證明在促進反應動力學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例如,高能直接乙醇燃料電池(DEFC)的廣泛應用,受到“緩慢的”12電子乙醇氧化反應(EOR)和4電子氧還原反應(ORR)的阻礙。

經典設計是通過在導電碳載體中嵌入金屬-氮(OM-N)活性基團來改善ORR動力學,進而形成M-N-C配位。其它雜原子(X=P,S,B等)也嵌入碳載體中,形成M-X-C配位,以改善ORR動力學,這極可能是通過原子間的協同作用來進行的。LCE被認為是低維催化劑的重要調節因素,如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因其對LCE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然而,如何在大尺寸催化劑(即納米材料和商用材料)中實作LCE概念,這一根本問題仍未解決。EOR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是至少有三個連續的原子位點,這使調控LCE變得更難。

研究人員為此通過有效政策設計來調控LCE,并在M/X–C催化劑中建立催化M–X基團,在其中引入F配位,以削弱C-X鍵并驅動X原子至金屬位點。尤其是使用經典Pd/N–C作為模型催化劑來驗證概念,并探索潛在材料化學特性,因其對EOR和ORR具有雙重功能。據證明,對于調節其他Pd/X–C (X = P, S, B)和商用催化劑 (Pd/C和Pt/C)的LCE,這一政策也是有效和通用的。

研究人員正在籌集資金,以開發用于便攜式裝置和車輛的DEFC單元原型。如果成功的話,可以在五年内推出一款商業化裝置。

研究人員表示,第一輛由乙醇燃料電池驅動的汽車是在2007年開發的。然而,由于DEFC的效率低、催化劑成本,而且燃料電池内反應産生的一氧化碳可能導緻催化劑中毒,該類汽車的深入發展明顯滞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團隊開發了高性能钯合金催化劑,與目前的钯基催化劑相比,這種催化劑使用的貴金屬更少。

該團隊證明,在钯-氮-碳催化劑中引入氟原子,可以改變钯周圍的環境,進而提高電芯中兩類重要反應的活性和耐久性,包括乙醇氧化反應和氧還原反應。在阿貢進行的先進同步加速器X射線光譜表征表明,引入氟原子可以創造更富氮的钯表面,進而促進催化過程。通過抑制钯遷移和減少碳腐蝕,提高耐久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