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處在病危之際的杜聿明仍情緒激動地堅持要見兵團司令郭汝瑰。當郭汝瑰終于來到他的病床前時,他緊緊抓住了郭汝瑰的手。他說,“我都快死了,隻求你一句真話,當年你是不是共産黨?”
這一個猜疑,事實上已經困擾了杜聿明很多年。早在1947年萊蕪戰役國民黨慘敗後,杜聿明就懷疑起了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長郭汝瑰的身份。
他曾告發郭汝瑰是紅軍,卻又在蔣介石要證據的時候,拿不出有用的證據,最終隻能以“他家沙發有更新檔”、“作風清廉”這樣的說辭來試圖說服蔣介石相信自己的猜疑。但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杜聿明反而被蔣介石認為是将私下恩怨帶到了工作上。

1949年淮海戰役,杜聿明率領的大軍被華野解放軍圍殲,杜聿明也成為了我軍的俘虜。而他的失敗,一方面是他和蔣介石決策失誤造成的結果,另一方面則是郭汝瑰等“紅色間諜”做出的成績。
加入共産黨
1907年,郭汝瑰出生在四川省銅梁縣一個家道中落的書香世家。他的父親郭朗溪曾是重慶府榜首,有中舉登科的實力。卻因科舉制度不久後即被廢除,而失去了入場應試的機會,夢想終落了空。
壯志未酬的他更加關注起了時政,郭汝瑰跟着他身邊長大,總能聽到他對北洋軍閥政治腐敗和社會黑暗的抨擊,因而深受影響,對北洋軍閥極為痛恨。
1925年,郭汝瑰高中畢業,在今後的發展上與父親郭朗溪産生了沖突。郭朗溪希望他到同濟醫院學醫,而郭汝瑰則立志要“幹革命”,不願聽從父親的安排。
最後,他偷偷跟着自己的堂兄、已任川軍師長的郭汝棟到了廣州,入讀黃埔軍校,在那裡開啟了他的軍人生涯。
當時正好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廣州有着非常濃厚的革命氛圍,國共兩黨的關系也不如後來那麼緊張。
是以郭汝瑰作為黃埔軍校第五期的學生,也能夠接受身為共産黨員的政治教官的教導,接觸到先進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産主義思想。而正是有這樣的經曆,郭汝瑰才逐漸萌發了加入中國共産黨的想法。
想要加入中國共産黨,必須要有介紹人。郭汝瑰通過觀察發現,自己的同窗袁鏡銘就是共産黨員。
他很快找到了袁鏡銘,向他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但袁鏡銘表示,必須要經過考驗之後,才能夠加入共産黨。是以郭汝瑰也隻能等待組織的考驗。
很快,“4.12政變”爆發,位于上海的共産黨員遭到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人的大肆捕殺。對此罪惡行徑深惡痛絕的郭汝瑰也迎來了組織釋出的第一個任務。
時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吳玉章找到了他和傅秉勳,通知他們兩人提前畢業,并下達了“赴四川潛伏在軍閥郭汝棟左右”的指令。
吳玉章傳遞給了郭汝瑰和傅秉勳詳細的任務内容和預備方案,要求他們優先做到通過郭汝棟勸阻楊森出兵攻打武漢。如果楊森堅持攻打武漢的話,那他們要說服郭汝棟攻其後。如果實在不行,那也必須成功勸說郭汝棟在楊森攻打武漢時,按兵不動。
而顯然,身為郭汝棟堂弟的郭汝瑰,是最可能完成這次潛伏任務的最佳人選。然而,郭汝瑰潛伏到郭汝棟身邊後,很快就發現,郭汝棟和楊森雖同為川軍軍閥,關系并不是特别好,且郭汝棟的兵力也不足以在楊森出兵武漢時攻其後方,是以第一項、第二項任務都基本沒有實作的可能。
而事實也的确如此。郭汝棟沒有同意吳玉章的前兩條建議,而隻同意在楊森出兵攻打武漢的時候,他按兵不動。
是以,算是完成了任務的的郭汝瑰,在1928年成功經由袁鏡銘的介紹,正式加入了共産黨,成為了一名共産黨員。
但事實上,郭汝棟雖然在堂弟郭汝瑰按兵不動,但還是私底下派特使向蔣介石遞上了效忠信。
是以,郭汝瑰在郭汝棟身邊呆了3年後,越發感覺到自己與堂兄在政見上的巨大差距,選擇離開他到日本留學深造。
成為“紅色間諜”
然而,抗日戰争爆發,很快就中斷了郭汝瑰的日本求學之旅。一心救民的他放棄了在日本的學業,回到了國内,先後進入高等軍事學府陸軍大學和黃埔軍校學習。而這兩所學校的校長,都是蔣介石。
頻繁的戰争,讓郭汝瑰沒能與共産黨組織保持緊密的聯系,他隻能一路深造,并經由國民黨軍校學生的身份,加入到抗日戰争中。
因為郭汝瑰加入共産黨一事十分隐蔽,是以除了共産黨高層和介紹人之外,基本沒有人知道他是共産黨人。是以,在外界看來,郭汝瑰一直是“根正苗紅”的國民黨人。
郭汝瑰畢業之後,就受聘成為了陸軍大學的戰史教官,後來更是成為了國民黨陳誠第14師的參謀長。
因為作戰指揮能力優秀,多有勝績,郭汝瑰受到了陳誠的重用,屢有升遷。後來更是在武漢會戰勝利後,一度官至國民黨第12集團軍的參謀長。
然而,身處國民黨内部,郭汝瑰就更清晰地看到了其中的腐敗和黑暗,對共産黨就愈發忠誠。
1945年,抗日戰争即将接近尾聲的時候,郭汝瑰終于經過中共黨員任廉儒,等來了與組織聯系的機會。
在發現中共南方局安排的接頭人是董必武的時候,郭汝瑰非常激動,他迫切地想要恢複共産黨員的身份,赴延安加入到中共抗日的隊伍裡。但董必武卻早已對他有另外的安排。
他認為,郭汝瑰現在回到延安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是繼續潛伏在國民黨内部,才能夠為我黨提供更有價值的情報。而郭汝瑰最終答應了。
從這樣一刻起,他就成為了必須隐瞞身份,取得國共高層信任的“紅色間諜”。
郭汝瑰的貢獻
事實證明,中共南方局和董必武的安排是很有必要的。
抗日戰争結束後,因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大規模反共内戰,我黨也迎來解放中國的最關鍵時刻。
而其中,在國民黨内部一路高升,成為了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中将廳長的郭汝瑰,就為我黨最終取得解放戰争的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國民黨最高軍事機密機構的大門向他敞開的同時,郭汝瑰迎來的挑戰不可謂不巨大。他一方面要直接參與戰争指揮,對國民黨戰事的全局負責,一方面又要将國民黨的重要作戰情報透露給中共,且并不露出馬腳,每一步都走得十分驚險。
在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和萊蕪戰役中,國民黨軍隊都出現了作戰事務,而身為作戰廳長的郭汝瑰免不了要接受國民黨将領的猜忌。
因為郭汝瑰始終十分警惕,與中共的聯系非常私密,也從未公開站在國民黨的對立面。是以盡管覺得有蹊跷,蔣介石和大多數國民黨将領還是沒有懷疑他的身份的。
但是杜聿明卻是例外。
萊蕪戰役中,國民黨慘敗後,國民黨國防部新聞局長鄧文儀接到了戰士的告發,稱郭汝瑰“下達的作戰指令總是要把國軍趕到中共軍隊的包圍圈内”,而鄧文儀很快就把這一項消息透露給了杜聿明。
杜聿明很快就展開了對郭汝瑰的調查。而顯然,他沒能查到任何能證明郭汝瑰是共産黨人的證據。
是以,在他向蔣介石告發郭汝瑰的時候,蔣介石也沒有相信這一個說辭,因為他在郭汝瑰身邊安排的耳目同樣也沒有發現任何奇怪的地方。
是以,最終在淮海戰役上,郭汝瑰成功将杜聿明送進了我黨軍隊的包圍圈中。
小結:
郭汝瑰作為“紅色間諜”,在解放戰争中為我黨軍隊取得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真實身份曾經為杜聿明所猜忌,但因行動謹慎保密而沒被真正戳穿,不對大局産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