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中松鶴每日感悟(149)什麼叫“緣”?“緣”與“聯系”的差別

作者:鼎新智庫
雲中松鶴每日感悟(149)什麼叫“緣”?“緣”與“聯系”的差別

雲中松鶴

雲中松鶴每日感悟(一百四十九)

(接上期)

簡單

解讀:

(158)什麼叫“緣”?“緣”與“聯系”的差別!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與“不期而遇”且談得來的人,故人們就十分高興地說:“有緣份”!“有緣份”!

可是,什麼是“緣份”?怎麼才能産生“緣份”?很多人并不一定清楚!

本人認為:“緣份”就是指人們在社會與生活交往中,發生的、意想不到的“巧遇”“相逢”與“結識”。

那麼,人們在社會與生活中,為什麼會出現“巧遇”“相逢”與“結識”呢?

這就要追溯到人們的“生存”;人們要“生存”就要有“社會交往”;“有社會交往”,就要有“人與人”的“相逢”與“相識”。

再一方面,任何一個人的社會活動能量都是有限的;中國與世界的版圖又是“固定不變的”也是有限的;再加上一個人朋友圈認識人的多少是有限的,而且朋友間的相識,也多是再互相交叉與循環進行的。故“朋友圈中”兩個曾經不認識的人或已認識的人,就會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的出現“巧遇”;而且“巧遇”後,他們會有很多“共同”的朋友,這就“朋友關聯效應”的結果。

這說明了“人與人”的“緣份”,實際來源于“人與人”的“聯系”與“關聯”;但是,“人與人”之間有“聯系”與“關聯”,并不等于就是“緣份”;實際上,“緣份”雖來源于人與人的“關聯”,但她高于“人與人的一般聯系”。

常說的兩個人有“緣份”,多指雙方“利益”或“認知”互相默合的一種“聯系”。

弄清楚了,什麼是“緣份”以及導緻産生“緣份”的因由,大家還必須清楚:緣份有“善緣”與“惡緣”之分!

若兩個人結下“善緣”,就會互相成就;若兩個人結下“惡緣”,就會相會毀壞!

一個人,如何知道自己結的是“善緣”與“惡緣”?

這個很容易!

大家都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同理可以推知,善人結善緣,惡人結惡緣!

說到這點,很多人會不認同,總認為自己是好人,怎麼總遇到“惡人”?

而事實上,這都是自己缺乏“自知之明”的結果!

例如:小偷的朋友圈子多是小偷;君子的朋友圈子多是君子,即每個人朋友圈子不同,就會遇到不同的朋友;

這,有人會說君子若遇到騙子,怎麼辦?嚴格說,君子會遇到騙子,也可能識破不了騙子,但不會被騙的,因為他們“心中沒有私欲”,也不想去“讨便宜”,一般不會上小偷的圈套的;被騙住的人,不是貪圖便宜,就是自己“無知”與“缺乏智慧”。

說這麼多,就是說真正的善人,不會結“惡緣”的,即便被别人“騙取”一些财物,善人都認為是自己的“施舍”,也不會痛恨,更不會結“怨”的!隻有“惡人”才能結“惡緣”,也就是說:一個人想占小便宜,才容易被騙;想貪圖别人利益才結下“惡緣”!

總之,要避免結交“惡緣”,第一就是自己需要廣做善事,種下“善因”,其遇到的将都是“善緣”;第二就是自己能厘清是非,知道哪些事可幹?哪些事不可幹?就能厘清好壞事與好壞朋友,進而會避免播下“惡種”與“結交惡緣”。

例如:你是一位善人,若有人約你,企圖通過不正當途徑“賺錢”或陷害别人,你肯定會拒絕,甚至會與此人斷交來往,你就會避免“惡緣”;若你貪圖便宜,不問是非,就答應“夥同别人一起辦非法辦事”,你就等于上了賊船,結交“惡緣”。

至此,大家估計已經明白了:“緣份”就是人們社會生活交往“關聯”的必然結果;結交“惡緣”與“善緣”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個人心中有什麼“因”,就會結交出什麼的“緣”。

最後,期盼每個人都能行善積德,廣結善緣,成就别人,成就社會,自然也就成就了自己!

(作者:雲中松鶴,2021年12月15日晚,寫于北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