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劉備在白帝城托孤後主劉禅,諸葛亮窮其一生,讓蜀漢發展壯大,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北伐的目的無非三點,《出師表》就有“攘除奸兇,興複漢室”,諸葛亮也想為先帝報仇。

其二,不攻曹魏,蜀漢必亡,蜀漢地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但想要統一天下,太難,要是不主動出擊,蜀漢隻能待在崇山峻嶺當中,第三,北伐可以将内部沖突轉移,荊州、東州、蜀地,三方勢力雖然沒有大的沖突,但要是不北伐,必然内亂。
不過第一次北伐,卻因為斬馬谡告終,其後幾次北伐也都相繼失敗,第五次北伐更是舉全國之力,這一次,諸葛亮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而司馬懿卻不肯交戰,拖了整整一百多天,活活将諸葛亮給耗死了,這一次的北伐也最終失敗。
但有一個人要是不死的話,北伐必定能成,這個人就是劉封,劉封是劉備的一個幹兒子,《三國志》中記載:“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
劉備那是時候并沒有子嗣,而劉封骁勇善戰,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劉備跟劉璋決裂後,就讓劉封跟随諸葛亮一同入蜀,攻打益州時,劉封作戰勇猛,所到之處戰無不勝,益州平定後,劉封被封為副軍中郎将。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北攻漢中,劉封作為主力對敵曹操,而曹操不敢交戰,選擇撤兵,劉封的才能也是逐漸凸顯,好好培養,必然能夠成為一員猛将,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将荊州拱手讓人。
劉備讓劉封和孟達帶兵救援,但劉封按兵不動,關羽戰敗後,劉備也是責怪兩個人,而劉封跟孟達之間也是沖突不斷,孟達因樂隊被劉封搶了之後,他就率兵投靠了曹魏,劉封被孟達擊敗後,劉備就責怪他不僅沒有營救關羽,還欺負孟達。
諸葛亮認為劉封剛烈勇猛,等劉備一死難以駕馭,于是諸葛亮請求劉備将他賜死,本該成為一代名将的劉封就此殒命,那麼諸葛亮就沒有想過在蜀漢大将凋零的時候,留下劉封嗎,諸葛亮應該也考慮過。
但正如諸葛亮說的那樣,劉封才能出衆,但又不聽指揮,劉備一死,劉封雖然是義子,但在才能上比劉禅要好得多,留下劉封,他必然會跟劉禅争奪帝位,劉禅作為蜀漢正統後裔,諸葛亮和劉備自然希望他能夠繼位。
但要是劉封沒死,諸葛亮在北伐時,肯定是如虎添翼,即便諸葛亮病逝,也還有劉封能夠掌控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