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其實力自然是無話可說的。但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前,也經曆過不少性命攸關的時刻,在鴻門宴上,他就随時都面臨着身首異處的危險,在他面前的是英勇兇猛的項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可以形容他的處境。

就在這緊急時刻,樊哙突然沖了進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使得項羽放過了劉邦,而且後來樊哙也多次救下劉邦性命,按理來說劉邦應該對其感恩戴德才對,這也算是過命的交情了,可是晚年劉邦卻派人去殺了樊哙,這主要還是政治利益的驅使。
在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帶兵進入鹹陽,繞過了秦軍的主力攻勢,而項羽則是直接打敗了秦軍主力,又一路跑來找劉邦,兩人曾經約定誰先進入鹹陽,誰就稱王,可是劉邦卻是用的陰招,是以項羽自然不服氣,鴻門宴就是為了來讨個說法,本來劉邦幾乎必死無疑,如果不是樊哙,恐怕也就沒有後來的漢朝了。
在漢朝建國初期,劉邦對他還是很好的,封爵加官,不過因為樊哙是娶了呂雉的妹妹,說起來樊哙是劉邦的兄弟和妹夫,但是實際上樊哙就是呂後那邊的人了,劉邦最喜歡的兒子就是劉如意,他怕自己駕崩以後呂後對劉如意下手,于是就派遣陳平和周勃殺了樊哙。
此時的劉邦還躺在病榻上,而樊哙還在外平反,距離京城有很遠的距離,去到那裡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陳平和周勃二人并不打算殺了樊哙,而是把他抓回來給劉邦處置,因為畢竟樊哙是呂後的人,以後大機率就是劉盈即位,那麼呂後必定勢力強大,且劉邦也時日無多,如果殺了樊哙,自己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他們的猜測确實是對的,在去的路途中,劉邦就駕崩了,滋潤的皇帝便是劉盈,于是掌權之人就變成了呂後,是以劉邦并沒有殺掉樊哙,最後的樊哙是病逝的,不過他的家人卻沒有這麼好的結局,畢竟政治紛争不是那麼容易能擺脫的。
呂雉掌權以後,她極力的打壓劉姓人,不想讓這些勢力發展起來,然後又大力發展呂家勢力,這引發了天下劉姓人的不滿,于是各地的劉姓子孫都開始反抗呂家人,這其中就包括陳平和周勃,他們在宮中,動手自然是更加友善。
不過想要殺掉呂雉肯定沒有那麼容易,要先從周邊勢力開始才行,呂家即将迎來滅頂之災,作為同一陣營的樊哙家人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他們終究沒能逃過一劫,樊哙的妻子兒子都被殘忍殺害,唯一活下來的子嗣就是小妾所生的兒子樊市人。
後來經過了很多年以後,漢文帝劉恒即位,樊哙生前多次救下開國皇帝劉邦的性命,理應是被尊敬之人,雖然曾經劉邦還想殺害他,但是後世之人在表面功夫上肯定是要做足的,是以僥幸活下來的樊市人就迎來了好運。
本來他是小妾所生,不會繼承樊哙爵位,如今他卻擁有了這一切,當然這也是無奈之舉,作為樊哙唯一存活的兒子,這種做法也算是給了樊哙一個交代了,讓他的後代繼續享受他應有的榮華富貴,并且給予官位。
其實本來樊哙就是一個開國功臣,他多次救下劉邦,和開國皇帝有着過命的交情,如果後來不是因為政治上的勾心鬥角,他也就不會差點成為君主猜忌的犧牲品,不過萬幸的是他最終并沒有被殺,但他的家人卻沒有那麼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