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末歌妓柳如是,寫下一首詞,“夢中本是傷心路”,寫盡自己悲苦的一生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乃活動于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柳如是的一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從小聰慧好學,但因為家貧被賣到吳江為婢女,不多時墜入風塵中,改名柳隐。

柳如是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柳如是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号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也被世人稱為“風骨嶒峻柳如是”。

明末歌妓柳如是,寫下一首詞,“夢中本是傷心路”,寫盡自己悲苦的一生

柳如是幼即聰慧好學,但由于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亂世風塵中往來于江浙金陵之間。由于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轶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牍。

當崇祯帝自缢,清軍占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援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氏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氏硬托住了。于是,錢謙益便腼顔迎降了。

錢謙益降清去北京,柳氏卻留在南京不去。錢謙益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于受柳氏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後來,錢謙益又因案件株連,吃了兩次官司。

柳如是在病中代錢謙益行賄,最終将錢謙益營救出獄,并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系。柳氏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錢謙益降清,本應為後世所诟病,但賴于柳如是的義行,而沖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就文學和藝術才華,柳如是可以稱為“秦淮八豔”之首。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娴熟簡約,清麗有緻;書法深得後人贊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鈎,曾将妙蹤收”。1664年錢謙益去世時,柳如是還不到五十歲,從此,厄運便降臨到柳如是身上。

鄉裡族人聚衆欲奪錢謙益的房産,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産業,吮血立下遺囑,然後解下腰間孝帶懸梁自盡,情形極為悲慘。一代風流奇女,香消玉殒,餘恨不禁,而此時距錢謙益去世僅兩個月。

明末歌妓柳如是,寫下一首詞,“夢中本是傷心路”,寫盡自己悲苦的一生

據史書記載,柳如是“為人短小,結束俏利,性機警,饒膽略”。由于她本人的身份和所處的環境,可以在江南社會獨自謀生,比名門閨秀有更多的活動自由,也更加見多識廣,是以柳如是對人情世事頗有獨到的見地。

柳如是具有超乎于一般女子的優點,不僅為人們所敬慕,而且她在儒生墨客的宴飲酒席中,還有平等相待的特殊地位,甚而有人為她刊印詩文集。例如,柳如是的《尺牍》和《湖上草》就是她的一位密友汪汝謙為她刊印的,以傳後世。

汪汝謙既是富商,又是一位精通金石音律、善為詩文的才士。他極其推崇柳如是的文才,認為她是女中豪傑,經常邀請柳如是參加吳越名流的詩酒集會。他們的書信往來中,柳如是自稱為“弟”,稱汪為“先生”。

清代女作家林雪在《柳如是尺牍小引》中贊譽說:“琅琅數千言,豔過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尺牍》中最具柳如是詞文風格的代表作是《踏莎行·花痕月片》:“花痕月片,悉頭恨尾,臨書已是無多淚。寫成忽被巧風吹,巧風吹碎人兒意。半簾燈焰,還如夢水,消魂照個人來矣。開時須索十分思,緣他小夢難尋視。”

很多才子名士讀了柳如是的詩文贊歎不已,甚至将她譽為女中狀元:“谪來天上好居樓,詞翰堪當女狀頭。三十一篇新尺牍,篇篇蘊藉更風流。”柳如是《湖上草》詩作,因為“脫盡紅閨脂粉氣”,也備受人推崇。

清末的國學大師王國維讀後,不僅為柳如是的詩才而感慨,更為她豪俠的男士氣魄而激動,曾提筆寫了三首絕句,其中第三首這樣寫道:“幅中道服自權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須眉。”詩中寫的就是柳如是自選意中郎君的佳話。

今天分享的這首《江城子·憶夢》,系柳如是在人生的後半段創作的。因為詞中有着很清晰的心上人意象,想必那時已經與錢謙益墜入愛河。在一段短暫的别離中,柳如是夢見了郎君身影,醒來後長嗟短歎,寫下這一首情深意重的詞。

明末歌妓柳如是,寫下一首詞,“夢中本是傷心路”,寫盡自己悲苦的一生

江城子·憶夢

明代:柳如是

夢中本是傷心路。芙蓉淚,櫻桃語。

滿簾花片,都受人心誤。

遮莫今宵風雨話。要他來,來得麼?

安排無限銷魂事。砑紅箋,青绫被。

留他無計,去便随他去。

算來還有許多時,人近也,愁回處。

首句起筆寫夢中情景,“夢中本是傷心路”,夢裡,夢見了一條讓人傷心的道路。什麼道路?當然就是與心上人分别時,送别他的那條路。即使是在夢中,也承受不住目送心上人背影慢慢遠去的悲傷,故而醒來。醒來之後,何所見?見芙蓉如淚,櫻桃竊語,滿窗簾的花片,都因為人心的傷悲而顯得多情不堪。這是夢境轉入現實的一句。

上阕的最後一句,柳如是撥開簾幕,外面夜色已深,風雨交加。此時此刻,獨守空房的柳如是多麼渴望有人能夠陪在自己身邊啊。但她也知道不可能,“要他來,來得麼?”六個字完全以口語入詩,有悲哀、有期盼、也有淡淡的幽思與絕望。因為心上人,來不得。

下阕開始,便是純然情緒的發洩了。“安排無限銷魂事”是總領,為他準備下了無數種“賞心樂事”;紅潤的信箋,青絲被褥,都是柳如是的精心安排。“留他無計,去便随他去。”但是,自己這麼用心的安排也還是留不住一個存心想走的人,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吧。可以想見,寫下這一句的柳如是,内心之中該堆疊了多少失望。

“算來還有許多時,人近也,愁回處。”獨自在家,無甚消遣可做,隻是心中默算心上人歸來的日期。可是一旦算清楚,又發覺還有好漫長的時日,心中的思念便日益旺盛而不可歇憩。

明末歌妓柳如是,寫下一首詞,“夢中本是傷心路”,寫盡自己悲苦的一生

縱觀整首詞,字裡行間帶有獨特的女子心思。獨特的寫景視角,細膩的心理構思,以及上下阕各一句的口語入詩……所有的精心設計都服務于詞中情感的表達,塑造出一位鮮活的思婦形象,親近可感。于是人之思念,亦如在眼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