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津湖一戰打的多慘烈?雙方差距懸殊,但我軍還是給他們上了一課

文/紀布

話說,長津湖一役,直接打出了我中華民族超強的戰鬥力以及吃苦耐勞的作戰精神,令國際社會驚歎不已!

在當時參戰雙方主要為中美兩國,對于這段艱苦的曆史雙方都不願去回憶,那麼,在此次戰役的背後究竟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長津湖一役對于中美雙方來說,又蘊含了怎樣的意義?

要說我志願軍入朝作戰并不僅僅隻派遣了一批,而是分不同批次入朝,第九兵團則是在後面的一批部隊。第九兵團入朝前準備工作很倉促,原本給他們定下的時間為1951年春,但戰場瞬息萬變前線吃緊,是以第九兵團入朝時間就被提前了。

長津湖一戰打的多慘烈?雙方差距懸殊,但我軍還是給他們上了一課

再加上此次開拔非常緊迫,緻使第九兵團對于各類物資的準備是極其缺乏的,很多戰士為了不耽誤行程,僅僅隻穿着單薄棉衣與黃膠鞋就出發了。他們本想着在東北進行換冬裝,但在到達東北後才發現根本就找不到充足的棉衣來更換。

如果當時第九兵團能在東北再多待時日,也許棉衣啥的就能得到充足的供給,但因為前線戰事急迫,如果他們在東北耽誤了時間,那就會延誤前線的戰機,沒辦法第九兵團毅然決然地決定放棄冬裝補給直接入朝作戰。

在那個時日,北韓已是寒冬臘月,溫度最低時達到零下40多度,這對于穿着單衣的衆将士們來說簡直就是殘忍,很多戰士在行軍途中就被凍傷,甚至還有兩位戰士被凍死在了道路上。

長津湖一戰打的多慘烈?雙方差距懸殊,但我軍還是給他們上了一課

但對于第九兵團來說,嚴寒隻是阻礙的一方面,而糧食供給則是最為棘手的困難。在部隊開拔前,第九兵團原計劃為戰士們先下發幾天的口糧,等到後期糧食部隊供給跟進後再不間斷供應。

但由于惡劣的氣候且敵人封鎖很緊,緻使我後方的補給不能按時運送到第九兵團的前線,在運輸的途中,多輛押糧汽車遭受敵人飛機轟炸,這又使得我方對一線糧食供給來說更雪上加霜。

我們再看當時的美國,他的制式武器算是全世界一流水準,反觀我國,當時所有重型的武器,因交通受限緻使無法運送到一線,沒辦法我方隻能與老美打一場實力不對等的拉鋸戰。

長津湖一戰打的多慘烈?雙方差距懸殊,但我軍還是給他們上了一課

當時美國号稱有着地表最強的陸軍,步兵所裝配的武器更是極其優良,再加上空中力量,讓他們看似是無懈可擊。而且在老美每次撤退時,幾百輛卡外圍都會有坦克護航,這與我軍當時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中美雙方除了在一線作戰時的戰備物資方面存在極大差距,在後勤保障的方面,我軍也老美也是無法進行相比的。

北韓到了嚴寒時際,美軍對于抗寒的準備那是極其豐富,不僅配有單兵酒精小火爐,而且每個士兵都能得到好幾件各種各樣的大棉衣,就連食物方面他們也都是配有各種各樣且營養豐富的戰備糧。

長津湖一戰打的多慘烈?雙方差距懸殊,但我軍還是給他們上了一課

其實,我志願軍戰士們也都非常清醒,己方與老美确實存在巨大的實力差距,這也就意味着我方想要戰争強大的敵人必須憑借更頑強的意志與智慧來戰鬥,這樣才能智取勝利。

美軍有一支非常強悍的部隊,被稱之為“北極熊團”,在曆史上的很多戰役中都有着不錯的戰績,但當他們遇到了咱們的志願軍時,即使有着強大的火力優勢也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在他們敗潰撤退過程中,20公裡的路程他們竟然整整跑了将近60小時,而且在此期間他們傷亡人數達到了1500多人。“北極熊團”是一支機械化能力極強的部隊,擁有衆多重型武器。

但即便如此,他們在撤退的時候隻能以每個小時500米的速度行進,這在全機械化程度下的他們,着實讓人感到可笑。不僅如此,當時為了掩護“北極熊團”撤退,老美還出動上千架戰機掩護,但在我軍的不斷打擊下,他們行軍速度仍舊非常緩慢。

長津湖一戰打的多慘烈?雙方差距懸殊,但我軍還是給他們上了一課

到了北韓“水門橋”,這裡是老美的必經之路,我軍如果能将其炸毀,那麼能成功地影響到老美戰略部署,但炸掉水門橋又談何容易?我軍也曾多次将其炸毀,但老美的工兵也很厲害,一次次的以極快的速度将橋修好。

對于水門橋我軍一共将其三次炸毀,但每次老美僅用兩天時間就再次修好。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就能清楚地發現雙方存在的差距着實是非常巨大。

說到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軍派出了一個連隊來監視老美對于橋梁修複的進度,可是,這個連隊在出發執行任務後,就與後方總部失聯了,戰後才知道他們在陣地上被活活的凍死了,真是可悲。

在長津湖戰役中,我志願軍為了勝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與犧牲。對于老美來說,此役後志願軍對于他們來說就像一個“夢魇”一樣刻在了他們的内中,老美不願回憶那段慘痛的曆史,因為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給他們深深地上了一課!

長津湖一戰打的多慘烈?雙方差距懸殊,但我軍還是給他們上了一課

本文參考資料:《長津湖戰役》,《老兵口述抗美援朝》,《百度百科相關詞條——抗美援朝,北極熊團,長津湖戰役,三炸水門橋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