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身世顯赫,父親是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

文/傅華軒

他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外交家。他曾任民國内閣總統秘書、外務部顧問。1915年起曆任北洋政府駐美國、英國等多國公使。1919年和1921年,他出席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為維護中華民族的權益作出了貢獻。1945年,他出席舊金山會議,參加《聯合國憲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後來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國際法院副院長等職。1985年逝世,享年98歲。

他,叫顧維鈞!

顧維鈞的父親顧晴川是晚清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早年于光緒末年,由家鄉江蘇嘉定來到上海,當了上海道尹(相當于市長)袁觀瀾的師爺。顧晴川本是青衣一衿,家境清寒,為生活計,隻得到上海來作小吏。顧維鈞從小聰穎過人,4歲時入私塾讀書。12歲跟了父親來上海讀書。不久,便考入南京市育才中學。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身世顯赫,父親是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

當時同在袁觀瀾幕府的,還有一人叫張衡山。此人的文字修養不及顧晴川,但他有一種罕見的本領,就是能看相。道尹衙門中的大小官員,不少人他都看過,據說十分靈驗。那時道尹袁觀瀾之子袁履登和顧維鈞同在育才讀書,兩人很要好,課後常一起在衙門裡玩。張衡山說,這兩個孩子都非等閑之輩,惟履登不正,将來恐難有善終(後來果然淪為漢奸);維鈞将來則一帆風順,富貴雙全。張衡山常常買些點心給他們吃,但内心真正喜愛的隻有顧維鈞,對于袁道尹的兒子,不過敷衍而已。

張衡山膝下有一嬌女,與顧維鈞年齡相當,張衡山很想招顧維鈞為東床快婿,就托人做媒。從當時兩家的景況看,張家比顧家好得多,況且張衡山又是袁道尹的姨表兄,顧晴川覺得這門親事有點高攀了,豈有不樂意之理,顧維鈞那時年齡還小,自然沒什麼意見,就由雙方家長訂了婚。

那一年,出國留學回來的顧維鈞向準嶽丈張衡山提出要見見未婚妻。那時風氣初開,大家閨秀還不能抛頭露面。雖然父親已經應允,女兒卻羞答答地躲在房内,死也不肯出來。顧維鈞大為失望,他覺得他的未婚妻太不大方,将來不能在交際場中和他很不比對,配不上他這位留美博士,頓時興趣索然,悶悶地喝了兩杯酒,就告辭了。據說,顧是以亟亟一見未婚妻的原因,是因為他聽說未婚妻的裙下,是一對三寸金蓮,有點不時髦了,那時的開放女子已經都是天足了。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身世顯赫,父親是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

1912年,顧維鈞在哥倫比亞獲法學博士學位後歸國,顧維鈞回國不久,就由他的準嶽父張衡山介紹,北上去見唐紹儀。唐紹儀時任外交總長,顧維鈞以留美博士的資格,在唐手下當了一個外交部三等秘書。他少年翩翩,公餘出入達官貴人的娛樂場所北京飯店舞場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邂逅了唐紹儀的女兒唐寶玥。唐寶玥沒有出過洋,對外洋向往羨慕,是以她平時非留學生不交。顧維鈞的英俊,更打動了她的芳心。自此以後,二人形影不離。有了這層關系,顧維鈞開始步步高升,簡直像乘直升飛機一樣。顧維鈞每有什麼想法,唐寶玥就死纏着唐紹儀,不怕她老子不答應。

顧在北京兩年,官已至外交部情報司長了。遠在上海的張衡山高興得很,以為得此乘龍快婿,證明他的看相功夫很是高超。于是函電顧維鈞回上海舉行婚禮。顧維鈞的心裡沖突重重,拖拉着置之不複,後來張衡山終于得知他和唐小姐的情況,把老臉都氣黃了,并寫了一封信給唐紹儀痛責顧維鈞,請唐将顧送回上海。唐紹儀閱信後,勃然大怒,當即把顧維鈞叫來訓斥了一頓,令他立即返滬。顧雖然不願離開北京,但受不住良心的責備和親友的勸導,隻得收拾行李,預備南下。

顧就要回滬的消息,馬上被唐女知道了,她哭哭啼啼地跑在父親面前道:"孩兒若不能和維鈞結合,一定削發為尼!"唐女苦苦哀求父親出面幹預此事。其時,唐紹儀已晉升為國務總理,總覺得不該憑着自己的權勢,去強奪人家的女婿,沒有答應。唐小姐仍不罷休,為了示威與恐吓,跑到了北京郊外的白雲庵,并叫人通知她父親說:已擇期落發,唐紹儀仍未理睬。女公子見此計不成,再生一計,她又回到城裡,使人通知她父親,說再不答應她的要求,她隻好到八大胡同(舊時北京娼妓集中區)去做生意,并且挂上現任國務總理小姐玫瑰的金字招牌。這一記悶棍,果然把唐紹儀打昏了。他立刻請回了自己的女兒,宣布"無條件投降"。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身世顯赫,父親是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

接下來,顧維鈞和唐寶玥順利結合。

顧維鈞和唐寶玥婚後感情笃深。1915年,顧維鈞出任美國公使,夫人唐寶玥一同前往,同年他們的長子顧德昌在美國降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和會即将召開。當人們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顧維鈞卻正在為愛妻的去世深深悲痛。在1918年有一場疫病席卷全球,被稱作西班牙流感。唐寶玥不幸染病去世,留下了一兒一女。

顧維鈞喪妻後,有過一次著名的外交活動。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國在巴黎讨論中國山東問題。戰敗後德國将退出山東,日本代表牧野先生卻要求無條件地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利益,也就是繼續霸占山東。中國代表顧維鈞聽了,站起身面對其他四周代表問道:"西方出了聖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釘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為世界聞名的古城。而在東方也出了一個聖人,他叫孔子,連日本人也奉他為東方的聖人。牧野先生你說對嗎?" 牧野不得不承認:"是的。" 顧維鈞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認孔子是東方的聖人,那麼東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東也就是東方的聖地。是以,中國不能放棄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日本代表牧野啞口無言。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身世顯赫,父親是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

這次外交活動中顧維鈞的表現,一直被傳為佳話。

1920年,經曆了巴黎和會的顧維鈞在外交界的聲譽與日俱增。此時,顧維鈞正任國聯(一戰後成立的一個類似于聯合國的組織)理事。經人介紹,在紐約與慕名前來的号稱"亞洲糖業大王"的華僑黃仲涵的女兒黃蕙蘭相識,很快就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黃某為英倫華僑第一巨富,死時積财500萬鎊。他膝下隻有一個女兒,但長得并不漂亮,可是華美的衣着、貴重的首飾,把她打扮得使任何男人都要動心。她嫁過人,前夫是英國的一位爵士,結婚不久便死了。高貴的門第,關不住春色,她仍舊出入于豪華的交際場所。早在唐寶玥未死之前,她對顧維鈞已是種下了相思種子,據說日夜祈禱着唐某早亡。那知天從人願,她便狂熱地追起顧維鈞來。那時顧還年輕,雖羨慕她的豪富,但不滿于她的容貌,那黃小姐卻大膽出擊,狂追猛攻,生怕顧維鈞為旁人奪去。有一天晚上,她老練而坦白地對顧說:"我的金錢力量,可以保證你事業的成功,我們來開始合作吧。"

顧維鈞對這個女人,仍舊有點猶豫,當時雖未拒絕,亦未慨然應允。翌日,他找了一位英倫有名的星蔔家,出了一英鎊的酬勞,為他卦占這門婚姻的後果。卦占結果:佳偶天成,大吉大利。顧維鈞這才決定與黃結合,時人稱為"一鎊緣"。兩人于同年10月11日在倫敦結婚。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身世顯赫,父親是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

黃蕙蘭女士精通幾國語言,婚後跟随丈夫顧維鈞活躍于國際政壇上,處處都能為丈夫助一臂之力。在我國駐外使節的夫人中,黃蕙蘭女士是最出色的了。黃蕙蘭生有二子,顧裕昌和顧福昌。

顧維鈞和黃蕙蘭女士在一起生活了30餘年,直到他1956年從駐美大使銜上卸任退休。大概是由于夫妻之間性格上的差異,最終勞燕分飛。

對于他們夫妻之間的這段姻緣,在黃蕙蘭女士著的《沒有不散的宴席》一書中有較詳細的記述。顧維鈞與黃蕙蘭女士分手後,住在紐約。

顧維鈞的最後一位夫人是嚴幼韻女士。嚴女士是一位出身上海富商家庭的大家閨秀,早年為複旦大學的"校花",也是上海交際場中的名流。她的第一任丈夫楊光泩是普林斯頓大學國際法博士。楊留美時,也曾任《中國留學生月刊》的主編,隻不過比顧維鈞先生晚10年。回國後曾擔任過清華大學的教授,不久進入外交界。那時的楊光泩與任外交總長的顧維鈞接觸較多,彼此交誼頗深。是以,夫人嚴幼韻也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認識顧維鈞先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楊光泩出任駐菲律賓總領事。不久,日軍占領了馬尼拉,楊光泩先生以身殉職。嚴幼韻女士與楊結婚後生有三個女孩。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身世顯赫,父親是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

顧維鈞與嚴女士走到了一起。嚴幼韻女士小顧維鈞20歲。婚後,嚴女士對顧維鈞關愛有加。在顧維鈞看來,在他的四位夫人中,他最喜歡的是嚴幼韻女士。嚴幼韻帶過來的三個孩子後來自然也成了顧維鈞先生的三個繼女,他們早年喪父,顧維鈞視她們為己出,三個女兒對顧先生如同親生的父親一般。

嚴幼韻熟知丈夫有晚眠晏起的習慣,考慮到晚餐到次日早餐有十多小時不吃東西,怕影響他的健康,每日淩晨3時必起,煮好牛奶放在保溫杯中,還附上一張"不要忘記喝牛奶"的紙條放在床邊,溫馨地督促,呵護有加,百分百地充當了"好管家、好護士、好秘書"的角色。顧維鈞在九十六歲高齡時,還完成一萬一千頁的口述回憶錄,這部回憶錄曆時十七年,能堅持不懈的完成,是與嚴幼韻的精心照護息息相關的。

他們晚年過着"不忮不求,不怨不尤,和顔悅色,心滿意足"的生活。大兒子顧德昌感動地說:"如果不是她(指嚴幼韻),父親的壽命恐怕要縮短二十年。"顧維鈞晚年在談到長壽秘訣時,總結了三條:"散步,少吃零食,太太的照顧。"

這就是顧維鈞先生四次婚姻(也可以叫三次半)的故事,坎坎坷坷,起起伏伏,跌跌蕩蕩。有惋惜,有歎息,也有慨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