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求賢若渴,擁有百位謀士,為何沒人将諸葛亮推薦給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争霸,其中魏、蜀、吳三國鼎立,曹操、劉備、孫權的成功絕非偶然,他們自身出衆的能力與機智的頭腦是一個統領的必備要求,此外手下的謀士、将軍更是重中之重。縱觀我國五千年的曆史發展,一個成功的君主手下必定有許多賢良之士的幫助,才能成就一番偉業。

曹操求賢若渴,擁有百位謀士,為何沒人将諸葛亮推薦給他?

曹魏作為三國時期最大的赢家,曹操手下擁有着三國時期最為厲害的謀士團體,其手下的郭嘉、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名列前茅的謀士。曹操在曆史上是出名的愛惜人才,及其喜愛招納賢才良将,然而被稱為三國時期第一謀士的諸葛亮卻屬于蜀漢陣營,曹操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擁有百位謀士,為何沒人将諸葛亮推薦給曹操?曹操為何不将他納入自己的帳下呢?

曹操求賢若渴,擁有百位謀士,為何沒人将諸葛亮推薦給他?

諸葛亮在三國史上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存在,他的謀略才能當屬三國第一人,是推動蜀漢發展最關鍵的人物之一。劉備“三顧茅廬”這一典故是三國時期的一大趣事,諸葛亮常年隐居于深山老林,并不與外界有任何交流,隻有僅僅幾個人知道。是以無論曹操手下的謀士團體範圍多大、況且曹操處于遙遠的北方,更不可能知道諸葛亮的存在。其次想要知曉諸葛亮就要通過熟人的引薦,徐庶作為諸葛亮為數不多的朋友,早前是劉備帳下的謀士,後來被曹操強行拖進了曹魏陣營,徐庶隻好提出諸葛亮,劉備這才有了徐庶的推薦去尋找諸葛亮。

曹操求賢若渴,擁有百位謀士,為何沒人将諸葛亮推薦給他?

後來随着諸葛亮在蜀漢軍隊的謀略漸漸出名,曹操這才意識到天下還有如此聰慧之人,然而這個時候已經為時太晚。曹操的謀士團體雖人數很多,但大多數都是圍繞着汝南、颍川二地,圈子被過度固化,是以大多都是親戚、朋友所引薦,是以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認識諸葛亮。并且在曹操的威逼之下,徐庶早已恨透了曹操,他自然不可能将諸葛亮引薦給曹操,是以打從一開始,諸葛亮就不會成為曹操手下的謀士。

曹操求賢若渴,擁有百位謀士,為何沒人将諸葛亮推薦給他?

曹操在三國時期已是勢力極強的諸侯,天下有才能的謀士任他挑選,他身邊的謀士人數早已到達數百人,是以他自然不會将眼光放在并無名氣的諸葛亮身上。無論讓曹操如何想象,他都不會想到無名之士諸葛亮會推動蜀漢強大的發展,會成為他日後最大的敵人。

曹操的謀士軍團在曆史上十分出名,他們數量大且齊心協力,但是卻缺少新鮮血液的加入,過度固定的圈子也是有利有弊。曹操的宏圖偉業一直在三國時期獨占鳌頭,最終也成為勝利的一方,然而試想如果有諸葛亮的加入,那麼曹魏陣營會以更快的速度統一天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