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津湖一战打的多惨烈?双方差距悬殊,但我军还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文/纪布

话说,长津湖一役,直接打出了我中华民族超强的战斗力以及吃苦耐劳的作战精神,令国际社会惊叹不已!

在当时参战双方主要为中美两国,对于这段艰苦的历史双方都不愿去回忆,那么,在此次战役的背后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长津湖一役对于中美双方来说,又蕴含了怎样的意义?

要说我志愿军入朝作战并不仅仅只派遣了一批,而是分不同批次入朝,第九兵团则是在后面的一批部队。第九兵团入朝前准备工作很仓促,原本给他们定下的时间为1951年春,但战场瞬息万变前线吃紧,因此第九兵团入朝时间就被提前了。

长津湖一战打的多惨烈?双方差距悬殊,但我军还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再加上此次开拔非常紧迫,致使第九兵团对于各类物资的准备是极其缺乏的,很多战士为了不耽误行程,仅仅只穿着单薄棉衣与黄胶鞋就出发了。他们本想着在东北进行换冬装,但在到达东北后才发现根本就找不到充足的棉衣来更换。

如果当时第九兵团能在东北再多待时日,也许棉衣啥的就能得到充足的供给,但因为前线战事急迫,如果他们在东北耽误了时间,那就会延误前线的战机,没办法第九兵团毅然决然地决定放弃冬装补给直接入朝作战。

在那个时日,朝鲜已是寒冬腊月,温度最低时达到零下40多度,这对于穿着单衣的众将士们来说简直就是残忍,很多战士在行军途中就被冻伤,甚至还有两位战士被冻死在了道路上。

长津湖一战打的多惨烈?双方差距悬殊,但我军还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但对于第九兵团来说,严寒只是阻碍的一方面,而粮食供给则是最为棘手的困难。在部队开拔前,第九兵团原计划为战士们先下发几天的口粮,等到后期粮食部队供给跟进后再不间断供应。

但由于恶劣的气候且敌人封锁很紧,致使我后方的补给不能按时运送到第九兵团的前线,在运输的途中,多辆押粮汽车遭受敌人飞机轰炸,这又使得我方对一线粮食供给来说更雪上加霜。

我们再看当时的美国,他的制式武器算是全世界一流水平,反观我国,当时所有重型的武器,因交通受限致使无法运送到一线,没办法我方只能与老美打一场实力不对等的拉锯战。

长津湖一战打的多惨烈?双方差距悬殊,但我军还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当时美国号称有着地表最强的陆军,步兵所装配的武器更是极其优良,再加上空中力量,让他们看似是无懈可击。而且在老美每次撤退时,几百辆卡外围都会有坦克护航,这与我军当时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中美双方除了在一线作战时的战备物资方面存在极大差距,在后勤保障的方面,我军也老美也是无法进行相比的。

朝鲜到了严寒时际,美军对于抗寒的准备那是极其丰富,不仅配有单兵酒精小火炉,而且每个士兵都能得到好几件各种各样的大棉衣,就连食物方面他们也都是配有各种各样且营养丰富的战备粮。

长津湖一战打的多惨烈?双方差距悬殊,但我军还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其实,我志愿军战士们也都非常清醒,己方与老美确实存在巨大的实力差距,这也就意味着我方想要战争强大的敌人必须凭借更顽强的意志与智慧来战斗,这样才能智取胜利。

美军有一支非常强悍的部队,被称之为“北极熊团”,在历史上的很多战役中都有着不错的战绩,但当他们遇到了咱们的志愿军时,即使有着强大的火力优势也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在他们败溃撤退过程中,20公里的路程他们竟然整整跑了将近60小时,而且在此期间他们伤亡人数达到了1500多人。“北极熊团”是一支机械化能力极强的部队,拥有众多重型武器。

但即便如此,他们在撤退的时候只能以每个小时500米的速度行进,这在全机械化程度下的他们,着实让人感到可笑。不仅如此,当时为了掩护“北极熊团”撤退,老美还出动上千架战机掩护,但在我军的不断打击下,他们行军速度仍旧非常缓慢。

长津湖一战打的多惨烈?双方差距悬殊,但我军还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到了朝鲜“水门桥”,这里是老美的必经之路,我军如果能将其炸毁,那么能成功地影响到老美战略部署,但炸掉水门桥又谈何容易?我军也曾多次将其炸毁,但老美的工兵也很厉害,一次次的以极快的速度将桥修好。

对于水门桥我军一共将其三次炸毁,但每次老美仅用两天时间就再次修好。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就能清楚地发现双方存在的差距着实是非常巨大。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军派出了一个连队来监视老美对于桥梁修复的进度,可是,这个连队在出发执行任务后,就与后方总部失联了,战后才知道他们在阵地上被活活的冻死了,真是可悲。

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志愿军为了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与牺牲。对于老美来说,此役后志愿军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个“梦魇”一样刻在了他们的内中,老美不愿回忆那段惨痛的历史,因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给他们深深地上了一课!

长津湖一战打的多惨烈?双方差距悬殊,但我军还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本文参考资料:《长津湖战役》,《老兵口述抗美援朝》,《百度百科相关词条——抗美援朝,北极熊团,长津湖战役,三炸水门桥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