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乃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柳如是的一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从小聪慧好学,但因为家贫被卖到吴江为婢女,不多时坠入风尘中,改名柳隐。
柳如是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也被世人称为“风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谦益便腼颜迎降了。
钱谦益降清去北京,柳氏却留在南京不去。钱谦益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钱谦益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
柳如是在病中代钱谦益行贿,最终将钱谦益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于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柳如是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1664年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从此,厄运便降临到柳如是身上。
乡里族人聚众欲夺钱谦益的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一代风流奇女,香消玉殒,余恨不禁,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
据史书记载,柳如是“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由于她本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可以在江南社会独自谋生,比名门闺秀有更多的活动自由,也更加见多识广,所以柳如是对人情世事颇有独到的见地。
柳如是具有超乎于一般女子的优点,不仅为人们所敬慕,而且她在儒生墨客的宴饮酒席中,还有平等相待的特殊地位,甚而有人为她刊印诗文集。例如,柳如是的《尺牍》和《湖上草》就是她的一位密友汪汝谦为她刊印的,以传后世。
汪汝谦既是富商,又是一位精通金石音律、善为诗文的才士。他极其推崇柳如是的文才,认为她是女中豪杰,经常邀请柳如是参加吴越名流的诗酒集会。他们的书信往来中,柳如是自称为“弟”,称汪为“先生”。
清代女作家林雪在《柳如是尺牍小引》中赞誉说:“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尺牍》中最具柳如是词文风格的代表作是《踏莎行·花痕月片》:“花痕月片,悉头恨尾,临书已是无多泪。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半帘灯焰,还如梦水,消魂照个人来矣。开时须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视。”
很多才子名士读了柳如是的诗文赞叹不已,甚至将她誉为女中状元:“谪来天上好居楼,词翰堪当女状头。三十一篇新尺牍,篇篇蕴藉更风流。”柳如是《湖上草》诗作,因为“脱尽红闺脂粉气”,也备受人推崇。
清末的国学大师王国维读后,不仅为柳如是的诗才而感慨,更为她豪侠的男士气魄而激动,曾提笔写了三首绝句,其中第三首这样写道:“幅中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诗中写的就是柳如是自选意中郎君的佳话。
今天分享的这首《江城子·忆梦》,系柳如是在人生的后半段创作的。因为词中有着很清晰的心上人意象,想必那时已经与钱谦益坠入爱河。在一段短暂的别离中,柳如是梦见了郎君身影,醒来后长嗟短叹,写下这一首情深意重的词。
江城子·忆梦
明代:柳如是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首句起笔写梦中情景,“梦中本是伤心路”,梦里,梦见了一条让人伤心的道路。什么道路?当然就是与心上人分别时,送别他的那条路。即使是在梦中,也承受不住目送心上人背影慢慢远去的悲伤,故而醒来。醒来之后,何所见?见芙蓉如泪,樱桃窃语,满窗帘的花片,都因为人心的伤悲而显得多情不堪。这是梦境转入现实的一句。
上阕的最后一句,柳如是拨开帘幕,外面夜色已深,风雨交加。此时此刻,独守空房的柳如是多么渴望有人能够陪在自己身边啊。但她也知道不可能,“要他来,来得么?”六个字完全以口语入诗,有悲哀、有期盼、也有淡淡的幽思与绝望。因为心上人,来不得。
下阕开始,便是纯然情绪的发泄了。“安排无限销魂事”是总领,为他准备下了无数种“赏心乐事”;红润的信笺,青丝被褥,都是柳如是的精心安排。“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但是,自己这么用心的安排也还是留不住一个存心想走的人,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吧。可以想见,写下这一句的柳如是,内心之中该堆叠了多少失望。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独自在家,无甚消遣可做,只是心中默算心上人归来的日期。可是一旦算清楚,又发觉还有好漫长的时日,心中的思念便日益旺盛而不可歇憩。
纵观整首词,字里行间带有独特的女子心思。独特的写景视角,细腻的心理构思,以及上下阕各一句的口语入诗……所有的精心设计都服务于词中情感的表达,塑造出一位鲜活的思妇形象,亲近可感。于是人之思念,亦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