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家族流落他國381年,後代欲通路中國,族譜寫着是中國人

"家"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不僅僅隻是一個普通的場所,這一個字包含着我們無數的情感與念想,它是父母對于遠行兒女的牽挂,也是在外打拼的人們最大的依靠,當你一個人累了、困了、遇到挫折了,家裡永遠有一盞為你點亮的燈,永遠有溫熱的飯菜,永遠有父母的唠叨。是以家對于我們來說是心底最溫暖的地方。

明朝家族流落他國381年,後代欲通路中國,族譜寫着是中國人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以農耕文明為主,土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片土地往往是一個家族延續的标志,這個家族的子子孫孫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對家鄉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是以我們很重視魂歸故裡落葉歸根,但古往今來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直到去世也不能傳回故裡,不能回家感受家的溫暖,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物便是如此。

這個人名叫田好謙,聽着這個名字就感覺他本人應該是個很謙虛很有學問的人,的确如此,他家是官宦世家,祖上世代為官,在當地也是很有名望的,他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考取了秀才,也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明朝家族流落他國381年,後代欲通路中國,族譜寫着是中國人

這一天有一個叫董士元的人由于家裡條件不好,就偷了田家的東西,于是田好謙就率人去捉拿,結果沒有捉到人,這件事就此作罷。後來這個董士元當了兵立了功封了将,在回家探親時擺了桌宴席,為了感謝田有謙還特地邀請他參加,原來他覺得田是他的恩人,正因為當時令人抓他才有了今天,也不知道這人是什麼邏輯,反正就這樣兩人就成為了好朋友,董還邀請他去自己要上任的地方,可以增長見識,于是田就答應了。

明朝家族流落他國381年,後代欲通路中國,族譜寫着是中國人

上任的地方是個沿海的小島,經常會有海盜出沒,有一次在與敵軍厮殺時,董因為太過自信戰敗,自己戰死沙場,而田随風漂洋過海被北韓漁民所救。這裡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是去北韓做生意,有人說是被北韓士兵俘虜,但不管是哪種說法,他最終都到了北韓并且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下半輩子。這是為什麼呢?

明朝家族流落他國381年,後代欲通路中國,族譜寫着是中國人

這是因為他受到了北韓國王的關注,他本身就很有才幹,後來就在北韓做了官,這裡也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他在經商時被軍隊當成奸細俘虜,後來誤會解除了,将軍看出他是個有才幹的人,于是就和他談了很久,希望他能加入麾下,但田認為自己是明朝人不能為其他國家效力,是以就拒絕了,之後這支隊伍遇上了麻煩,而田很巧妙地幫他們解決了問題,就因為這件事受到了北韓國王的關注,由此開始了他在北韓的生活。

明朝家族流落他國381年,後代欲通路中國,族譜寫着是中國人

還有說法是他在一次不經意間顯示了自己的才華,被一個學堂的老師看中了,是以讓他留在學堂當老師,結果他教的學生個個進步飛快,其中大部分在京城會試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由此受到了國王的重視,命他專門去教導王室中的孩子們。

就這樣他不得不留在了北韓,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開始生活,在這裡成家生子,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也不止一次想要回家,他一直保持着漢族的傳統習俗,每逢過年過節,必定朝着家鄉的方向行禮,他還特地囑咐孩子,"你們是廣平府風正村田氏的後人,我們的根在那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忘記。"

明朝家族流落他國381年,後代欲通路中國,族譜寫着是中國人

但回家這件事終究成了他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在臨死之前,他留下遺言,要把自己的遺像送回家鄉,這一次北韓前來進貢,就帶回了遺像,碰巧遇上廣平府田家後人,說明了事情原委之後,将遺像交給了他。

多年之後田好謙的後人終于幫他完成了遺願,他回到了家鄉,回到了廣平府風正村,也就是現在的邯鄲,但這已經是2004年了,曆經了幾百年他終于回到了家鄉,回歸故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