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扶不起的阿鬥劉禅,身後站着強大的諸葛亮,為何還不開竅?

古今興亡事,朝代的更疊如潮漲潮落,五千年的中國史,建立又被推翻的國家不下幾十個 。在三國争霸的時期,劉備與劉禅父子一個是開國先主,一個是走向亡國的皇帝;一個辛苦奔走戎馬一生,建國在位三年期間,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個在位四十一年并無建樹最後将祖輩打下的基業拱手相讓。也是以而被後人稱為是“扶不起的阿鬥”。

扶不起的阿鬥劉禅,身後站着強大的諸葛亮,為何還不開竅?

有件旁人看着好笑又有些慘兮兮的事,當時劉備還在小沛努力創業時,有一天曹軍突然打來,劉備當時想着打不過隻好倉皇逃走,在逃亡過程中覺得妻兒是個累贅,根本幫不到忙還拖後腿,就帶着将領抛下了老婆和當時正在襁褓中的嬰兒,那個嬰兒就是劉禅,如果不是趙雲的保護,可能今天曆史上就會少一個草包皇帝的記載了吧。雖說劉禅有過這樣一段“被抛棄史”,但是他的名“禅”字“公嗣”其實都蘊含着希望他能繼承父親的才能與鴻鹄大志的美好願望。在劉備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成功創業後,就開始有意要培養劉禅做他的繼承人了,才智無雙的卧龍先生為主舵手,學富五車的伊籍為輔助,教授各種文化知識,更有卧龍先生親筆摘抄的《韓非子》《申子》等各類教材,各位名師一對一為其進行輔導。

除了文化課,劉備想着英雄該是文韬武略樣樣精通才對,于是還幫他安排了習武課,進一步提高他的身體素質,劉禅曾經在距離成都縣十五裡的射山學習射箭,隻可惜他的”武功”也從來沒有派上過用場,當然,這也不排除他可能啥也沒學到的可能性。對于這個兒子,劉備也是盡心盡力,可是最終成果究竟如何呢?在後來劉禅的統治期間倒也看不出個什麼究竟,劉禅吃喝玩樂鬥蛐蛐用不着什麼文采,軟弱無能也不能讓我們從中得以窺視,暫且就有所保留,說他沒有治世之才吧。但是,文采不佳是一定的,因為他平日的所作所為以及身上的氣質,實在是不符讀書人的“斯文”,實在是辜負了父母給予如此名字的期望。

扶不起的阿鬥劉禅,身後站着強大的諸葛亮,為何還不開竅?

劉備病入膏肓的時候,劉禅才年僅十七,年幼加上不學無術,實在不是個像樣的君主,就隻好将他托付給諸葛亮,也許當時劉備的意思是讓諸葛亮當個園丁好好護養修剪還不成才的劉禅,将他日後培養成國之棟梁。但是諸葛亮聰明一世,卻沒有悟明白這個道理,但也許是因為對先主愛之過切,又或許是對和先主一起打拼下來的江山愛之過切,他挺身而出當了替劉禅遮風擋雨的大樹,溫室的環境緻使劉禅并不能很快的成長。

扶不起的阿鬥劉禅,身後站着強大的諸葛亮,為何還不開竅?

劉禅說不上是個昏君,隻是無能而已,因為他在位初期除了吃喝玩樂便什麼也不幹,是以他能被人說道的污點也不多,無非也就是胸無大志、拱手讓國和樂不思蜀這些,但他幹了什麼讓人痛恨的惡事嗎?那倒也沒有,後人對他更多的是歎不成器,因為他在君主的位置上卻沒有什麼成績,後人對他的評價也更加嚴厲,如果他是個普通人,遭受的诟病也不會那麼多。平時朝政上事無巨細都由諸葛亮來操持,在朝堂上的人事、政策是諸葛亮想出來的,在外的調兵遣将也是諸葛亮安排的,奏折更是一度在丞相府進進出出的,連大臣來商議要事時常是還未來得及做陳述就一律被劉禅打發去了丞相府,當時諸葛亮幾乎一手操辦了所有的事。劉禅是無比樂意諸葛替他承擔政事的,因為他無才無能更是無心于打理朝政,甚至連生活上的吃喝拉撒也沒少讓諸葛亮操心。也虧得諸葛亮心眼實誠,在丞相的位置上鞍前馬後鞠躬盡瘁,劉禅稱諸葛為一聲“相父”,諸葛這一生也都像父親一般照顧着這個不成器的小子,這一對也是曆史上較為奇葩的沒有出現兩虎相鬥,沒有出現謀權篡位的一對臣強帝弱的搭檔。

扶不起的阿鬥劉禅,身後站着強大的諸葛亮,為何還不開竅?

隻是諸葛亮的勞心勞力終究還是沒能把劉禅撫養成才,“扶植”一詞終究要歸于“植”才是,可劉禅不僅沒有學會紮根,甚至連自己獨立的主幹都失去了,成為了失去依靠便隻會匍匐的藤蔓。諸葛亮最終是病逝在北伐中原的路上,一帶忠臣與謀将的拼搏就此落下帷幕。諸葛亮去世後,朝廷相當于是沒了主心骨,在位那麼多年卻不曾辦過什麼好事的劉禅也是趕鴨子上架不得已接手了政務,嘗試了一段時間的當家作主的滋味之後,劉禅就發現還是以前沒心沒肺的日子來的舒坦,于是對朝政就聽之任之了,把事情又全部推給了大臣,甚至後來開始聽信宦官黃皓,劉禅的無能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展現得淋漓盡緻了。劉禅在位期間從沒有上過戰場,放眼群雄拉鋸的三國,哪一任君主不是極力厮殺争奪領土的,他呢,隻是躲在皇宮裡,不管國家以後該怎麼發展,也不想國家的存亡,他大概是曆史上真正做到了及時行樂的皇帝吧,心眼這般大,若是生在和平年代的百姓家也是一種福氣,可是作為君主,他實在是太失敗了。

因為劉禅既不懂軍事又任由黃皓瞎忽悠,調兵遣将跟移家具一般兒戲,耽誤了姜維打仗,最終魏國的軍隊打到了家門口,但是在當時仍然是有蜀國的愛國将領請求背水一戰,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隻是劉禅決意投誠,反駁了他們上陳殺敵的請命,不動一兵一卒便将一個國家送了出去。再到後來姜維死後,光複蜀國已經沒有了希望,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就這麼被劉禅随随便便地付之東流,每次看到這段曆史,仿佛耳邊還萦繞着“臣等正欲戰死,陛下何必先降”的無奈與痛心疾首,眼前是前人的無盡歎息,這段曆史醞釀了這麼久,終将成為意難平。

扶不起的阿鬥劉禅,身後站着強大的諸葛亮,為何還不開竅?

劉禅降國後就被接到了洛陽并受封為“安樂公”,接着又被邀請了司馬昭的“鴻門宴”。在一次飯桌上,司馬昭可能為了試探劉禅是否還思念故國,也可能是為了故意找麻煩,特地安排了劉禅家鄉的歌舞然後問他,看着熟悉的舞蹈,有沒有什麼異樣的感受?劉禅也是心大,笑着回答還表現出一副很陶醉欣賞的樣子。從此以後,司馬昭就徹底打消了對劉禅的猜忌或覺得這樣一個沒有志氣的人根本不足為患,從此就放任他待在洛陽,劉禅也成為戲看朝代更疊的觀戲者,在洛陽城安逸地度過了晚年,活得要比他的敵人都要久。相比于同樣的亡國主李煜,劉禅的心大倒是讓他的亡國生涯也同樣順利安逸。

扶不起的阿鬥劉禅,身後站着強大的諸葛亮,為何還不開竅?

其實後人是很難考究當時劉禅的樂不思蜀究竟是大愚還是大智若愚的,這隻有劉禅自己才清楚吧,後人的評說不管再怎麼铿锵有力也隻能歸為猜測。隻是無比感慨,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遭遇,我們隻能說說這是曆史演進中的必然之路吧!

參考文獻:

《三國志》

《晉書》

《寰宇記》

小編碼字不易,知識有限存在很多問題,還請大家多多賜教哦!喜歡的還請加個關注點個贊,那樣的曆史挺有趣會不定期的抽獎送福利哦!

扶不起的阿鬥劉禅,身後站着強大的諸葛亮,為何還不開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