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統治到了後期,的确是不得人心的,但是在這不得人心之餘,卻有這樣一位将領至死不渝的忠于國民黨的同志,而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黃百韬。就像在解放戰争初期的時候,國民黨的軍隊人數都已經超過了430多萬,然而在短暫的三年時間過後,蔣介石的兵力就一瞬間跌落到了60萬多,并且在這個時候,蔣介石率領着他的殘兵敗将退到了台灣這個地方。其實在戰争中被殲滅的隻有170多萬人,而這中間所存在的260萬的缺口,就足以說明蔣介石不得軍心,不得民心,這些人在最後都已經反叛或者是起義,甚至是被俘虜了。

國民黨的軍隊在和日寇作戰的過程中還是特别勇猛的,就比如說張鶴齡以及彭傑如這些人都是特别能幹的人。但是從内心來說,他們對于内戰是特别拒絕的,為了能夠避免和自己人之間互相殘殺,他們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比如說身體有病,又比如說頭疼不已,甚至是牙齒疼痛難忍。像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49年,解放之後才有所好轉。内戰爆發之後,蔣介石完全不得人心。雖然都在他的手底下,但是他卻搞起了嫡系和非嫡系的雙标,就像是出生于黃埔系的兵,相比起出生不是黃埔系的兵而言就要高人一等。并且很多的将士和軍官對于蔣介石的統治完全是不滿意的,甚至出現了楊鳳因為的狀況。這也就意味着内部出現了巨大的問題,甚至已經形成了烏煙瘴氣。
就在遼沈戰役取得了勝利之後,國民黨軍隊的氣勢都已經逐漸的走下坡路了,在這個時候如果遇到了解放軍的部隊。他們就會迅速的逼近,緊接着在靠攏和投降短短的時間内有很多的國軍都以這樣的方式紛紛加入到了解放軍。對于這些人的加入,他們也會帶領着一系列的器械過來,因為國民黨所配備的軍事武器裝備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先進的,這些人投降之後,也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解放軍的力量,雖然投降了,有一部分人就選擇回家務農,有一部分人會繼續參加革命鬥争。就在這個時候,卻湧現出了一名對蔣介石忠心不渝的大将軍黃百韬。之是以這麼說,就是因為他在碾莊戰役中,拼盡了最後的力氣和栗裕展開了大戰,對峙的時間達到了17天。
說到黃百韬,其實他這一路走來,似乎從來都沒有得到過蔣介石的信任,但是他為什麼卻如此的忠心呢?他自幼就特别的靈敏,在機緣巧合之下就遇到了劉純,當時的流程就是一名軍閥,因為他特别的靈性并且辦事等各個方面也比較穩重,是以就特别喜歡他,緊接着還把家中的一個婢女賜給了他。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機會進入到了金陵軍官教導學團,在這裡成功的打造了自己,學習了很多軍事方面的經驗,緊接着就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成為了一名軍官。然而好景并不長,在1920年的時候,劉純因病離世。此時的他,輾轉反側之後,來到了張宗昌的門下。經曆了白崇禧的圍攻之後,張宗昌丢下了所有的軍隊逃到了日本。此時,所有的隊伍以及人馬就被白崇禧所收入了,也至此,黃百韬就成為了國民黨軍隊中的一份子。
因為蔣介石這個人對于身邊的人總是懷有三分的戒心,是以很多的軍官都不能夠得到他的信任,對于非黃埔系出身的黃百韬而言,要想獲得蔣介石的信任就更是難上加難,在前期的時候,隻不過是讓他擔任參謀。對于這樣的情況,黃百韬是心知肚明的。為了能夠獲得信任,每一次戰争的号角吹響之後,他都會做出詳盡的計劃,并且每一個計劃都能夠讓日軍的痛點被無限放大。正因如此憑借着他出色的指揮能力,受到了士兵的尊敬,同時也慢慢的得到了蔣介石的信任。就像内戰在1946年爆發之後,沒有任何人願意去打内戰,同樣是黃百韬,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選擇拼盡全力的要效忠于蔣介石。
像這樣的忠心耿耿在最後還是沒能讓他失望,就在1948年豫東戰役爆發之後,邱清泉所在的兵團已經面臨巨大的威脅,此時的黃百韬就接到了蔣介石的電令,緊接着就火速趕往。正所謂兵貴神速,在他的及時到來,加上邱清泉兵團的迂回政策,最終讓栗裕的華野,不得不撤出戰鬥。經曆了這一場戰鬥之後,蔣介石興奮不已,緊接着就提拔黃百韬。也正是這一場戰争,讓栗裕對黃百韬也做出了極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