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鼻塞、嘴起皮、便秘、口腔潰瘍……快速緩解小毛病的方法請留存

鼻塞、潰瘍、脹氣、抽筋……生活中身體難免出現一些小毛病,雖然讓人不适,但不至于去醫院。那我們該如何快速緩解這些小毛病呢?

1.鼻塞

冷空氣刺激、鼻炎等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鼻塞不适,如何快速緩解?

1)濕毛巾熱敷鼻根

用毛巾熱敷一下鼻根部,這樣蒸汽就可以進入鼻内,幾分鐘後,鼻子慢慢就通氣了。

2)泡腳20分鐘

用熱水泡腳20分鐘左右,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泡腳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減輕鼻塞症狀。

3)按揉迎香穴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201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迎香穴能治療一切鼻部不适的症狀,而且快速有效。

找到穴位後,用食指适當用力按揉,按揉5-6分鐘,以鼻子有通氣感為度。

鼻塞、嘴起皮、便秘、口腔潰瘍……快速緩解小毛病的方法請留存

2.嘴唇幹裂、起皮

嘴唇對幹燥的空氣、低溫等環境特别敏感,一到秋冬季節,很容易幹燥、起皮。

1)外出戴口罩

保持嘴唇的溫度和濕度,以免缺水、幹燥。

2)熱毛巾+潤唇膏

用熱毛巾輕輕捂在嘴唇上,等到皮膚軟化之後,慢慢的使用棉簽把死皮一層層地去掉,然後塗上滋潤效果比較好的唇膏。

3)補充水分

嘴唇幹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分的缺乏,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增加維生素攝入。

3.小腿抽筋

北京小湯山醫院有氧運動中心主任牛國衛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很多人睡覺時有腿抽筋的經曆,小腿部肌肉突然劇烈、不自主收縮,痛得睡不着。可以試試以下5個方法:

1)大拇指往上翹

發作時使勁把腳大拇指往上翹,把腿往直伸。如果有人幫助,見效更快。

2)試一試牽拉

馬上坐起來,伸直抽筋的小腿,軀幹前屈,用雙手扳住前腳掌,緩慢、持續向軀幹側牽拉,直至痙攣緩解。

3)按摩穴位

可用手指按壓委中穴(膝後凹陷處中心點)、承筋穴(小腿後面肌肉的最高點)、承山穴(小腿後面肌肉的分叉處)等。

4)局部按摩

用雙手快速搓擦小腿,或用手按揉或輕叩小腿肌肉,可幫助緩解肌肉痙攣。

5)熱敷

如果上述方法未能完全解除症狀,可改用熱毛巾、熱水袋敷于腿肚處,能有效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緩解痙攣。

4.手指長倒刺

手指長倒刺的學名為“逆剝”,主要還是由于皮膚幹燥,絕大多數都和維生素缺乏沒關系。

實體化學因素和環境幹燥都可引起倒刺,如使用洗滌劑、頻繁洗衣服等。

1)使用護手霜

平時做好保濕工作,平時洗完手後使用護手霜。

2)戴手套

對特殊職業不可避免的洗手者,戴乳膠手套是比較好的選擇。

5.打嗝

排除病理性的打嗝,對于生活中單純的一過性打嗝,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科醫生楊儉勤在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可以采取一些在家裡就可操作的止嗝法。

1)掐穴位

掐手上的少商穴、内關穴,能起到止嗝的作用,或是按壓足三裡穴,調理脾胃緩解打嗝。

2)屏住呼吸

打嗝時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使氣道内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幹擾打嗝的神經反射活動。

3)試一試打噴嚏

還可以取嚏止嗝,用羽毛等來撓鼻孔,打出噴嚏之後,上下的氣就順了,也就不打嗝了。

6.脹氣

張嘴咀嚼、邊吃邊說、狼吞虎咽等,都容易造成消化問題,帶來胃腸脹氣。如果感到肚子脹氣難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醫師胡立明2020年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分享了5個小方法:

1)摩腹

按摩腹部幫助胃腸蠕動。先将雙手互相摩擦,用溫熱的手掌按順時針方向輕柔按摩肚子,注意不要在剛剛用完餐後立即按摩,起碼在飯後1個半小時再開始按,也不要亂按,保持順時針方向。

2)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也可以幫助把氣排出去。把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當吸氣時,肚皮脹起、呼氣時,肚皮縮緊。

3)抱住自己

身體平躺,膝蓋彎曲,雙手環抱小腿,盡量将大腿貼近肚子,這樣可以防止胃内積氣,幫助腸道排氣。

4)喝杯茶

喝點薄荷茶或金橘茶來緩解腸胃脹氣。

5)平時多動動

經常久坐,腸胃也跟着變懶了,氣體難以順利排出。每天堅持适量的運動,飯後可以散散步,促進腸道蠕動。

這裡提醒您,如果長時間反複脹氣,就要考慮是不是疾病導緻的。注意及時就醫。

7.便秘

一般隻要一周的排便次數大于3次就算是正常的。想要改善便秘,可以:

1)注意排便姿勢和時間

晨起及餐後是最易排便的時間。有便意需要及時排便,不拖延時間。

坐馬桶的時候腳下踩一個小闆凳,上身微微往前傾,這個姿勢可以增加腹壓,有助于順利排便。

2)保證飲水量

每天至少喝8~10杯當天燒開後自然冷卻的溫開水。

3)保證膳食纖維攝入

常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粗糧)食品、芹菜、蘋果等。

4)早晚慢跑或散步

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進胃腸道蠕動。早晚堅持做腹式呼吸,時間為15分鐘,使小腹、腰背部有發熱感覺。

5)摩腹+天樞穴

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複科主任醫師安軍明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體質虛弱,活動量少的老年人,經常揉腹、揉天樞有助于緩解便秘。

用掌或大魚際或小魚際順時針摩腹,每天可操作3~5分鐘。此外,用拇指指腹按揉雙側天樞,按揉約100次/分,連續按揉5-10分鐘,每天按揉1-2次。天樞穴是一名兩穴,即在肚臍(神阙穴)水準位置,以肚臍為中點,兩旁2寸的位置,即是天樞穴。

8.口腔潰瘍

汕頭口腔醫療中心颌面外科主治醫師劉欣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普通的口腔潰瘍是一種自愈性的疾病,就算不處理,一般5-10天就會好起來。口腔潰瘍發作期間,我們能是做到減輕疼痛程度和縮短愈合時間。

1)日常吃點含鋅的食物

日常吃點含鋅的食物可幫助促進傷口的愈合,比如瘦肉、蛋類、核桃、花生等。

2)盡量多喝開水

3)刺激性食物别吃

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胡椒等,避免抽煙及飲用酒、咖啡等刺激性飲料。

4)用藥與刷牙要間隔30分鐘

治療口腔潰瘍的非處方藥以含片、噴霧、散劑和藥物貼片為主:抗菌漱口水或噴霧早晚含漱可以預防繼發感染。

但是,此藥不宜長期使用,而且—般牙膏中均含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氯己定可産生配伍禁忌,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後至少需間隔30分鐘後才可刷牙。

這裡提醒您,如果口腔潰瘍伴随有反複發作、久治不愈、潰瘍面大、周圍隆起、疼痛異常、牙龈處有腫塊、全身乏力、短期消瘦明顯、頸部淋巴結腫大等情況,就應引起足夠警惕。

來源: 健康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