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虛榮心是個很要命的東西,不管對男人和女人來說都是如此,因為,它在太多時候與人活得真實是格格不入的。相對男人,女人更喜歡虛榮,也更愛與男人一起真實地居家過日子,但二者兼有的時候,并不一定是要命的。
郭德潔,李宗仁的第二任妻子,在屬于女人的虛榮心裡,始終都陪伴在李宗仁的左右,因為在這兩個層面上的深入,她和很多女人一樣,在适度中變得可愛了起來。

1906年出生在廣西桂平縣的郭德潔,原名郭儒仙。德潔這個名字是她與李宗仁先生結婚時,李宗仁給取的。她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泥瓦匠,可能是在家中排行老六,是以人稱郭六。
郭六不僅手藝好,而且人品也好,為了謀生成天領着一幫建築勞工做工,在擁有好口碑的同時,也養活了郭家一大家人。這份職業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小包工頭兒,郭家的家境也正是在他的這份職業裡變得殷實了起來。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中國人大約都在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觀念,但這一切都被發生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打破了。其後,一些家境較好的人家,都開始以送女孩子上學為時髦,進而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潮流。
郭德潔正好趕上了這股潮流,家境還不錯的她,不顧一些鄰居的譏笑,在1920年前後毅然進入桂平女子學校念書。這在後來也改變了她的命運,讓她當初由“泥瓦匠的女兒”最終變成了“國民黨代總統夫人”。
在桂平女子學校,郭德潔是有名的校花。1922年李宗仁部隊駐防桂平,他的部下中的一位郭鳳崗的人見他整日忙于軍務,無意将妻子李秀文接到身邊,就在心裡琢磨着為他再介紹一個。如此,便有了李宗仁與郭德潔相識、相戀。在郭鳳崗的安排下,李宗仁去女子學校演講,郭德潔被安排了一個十分顯眼的位置,被在台上演講的李宗仁一眼看到,念念不忘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李宗仁約郭德潔在飯店吃了幾餐飯,開始有了與郭德潔戀愛,娶郭德潔為妻的意思。郭鳳崗理所當然地成了提親的人。
李宗仁治軍嚴厲,打仗勇敢機智,在當地很有名氣,極受廣西人尊敬,情窦初開的郭德潔在幾餐飯也有了與李宗仁戀愛的意思。你有情、我有意,接下來的事情已經是水到渠成,郭鳳崗上門提親後,郭德潔表示同意,但問題是她的家人當時也将她許配給了當地一戶姓楊的人家,楊家曾是當地的大戶,有錢有地位,無奈家道中落。郭鳳崗将這一情況向李宗仁彙報後,李宗仁拿出300大洋,替郭德潔退了親,兩人與結婚隻差一步之遙。
這時候,作為女人的虛榮心在郭德潔的身上也便顯現了出來,她向李宗仁提出了一個條件,不但要明媒正娶自己,而且,婚禮還要大操大辦,原因是知道李宗仁在老家還有妻子,她并不甘心做李宗仁的平妻(妾),而這在她人生其後幾十年的曆程中,幾乎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郭德潔與李宗仁婚後不久,李宗仁便将原配妻子李秀文接到了身邊,郭德潔和李秀文同時陪伴李宗仁,二人也能和平相處,但讓郭德潔心裡感到十分不快的是,在一些場合她總被稱為“二夫人”或“小夫人”,于是也便在心底裡暗地較勁,要與李秀文争個“大小”。但兩人有正面沖突的機會并不多,原因是接李秀文過來時間不長,為了長子李幼鄰上學,李宗仁又把李秀文和李幼鄰一起送回了老家。其後,陪伴李宗仁的基本一直是郭德潔,她不但能把家裡打點得井井有條、把李宗仁照顧得妥妥帖帖,還能在李宗仁身後自主獨立地做一些熱心慈善的事情。據說,李秀文也對她的能力十分佩服,但她還是沒有放棄争“大”。
最典型的事情有兩件:一是1926年春,身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李宗仁為策動北伐,親赴廣州。此時,蔣介石成了廣州的中心人物。李宗仁剛到廣州,蔣介石便前來拜訪。這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蔣介石提出與李宗仁換帖,結為異姓兄弟。李宗仁因為毫無心理準備,一直在謙讓。郭德潔看到蔣介石遞過來的文章除了寫着“誼屬同志,誓切同胞,同心一德,生死系之”的誓詞,還有“蔣中正”和妻子“陳潔如”簽名,就努力促成了此事,請李宗仁在回帖妻子的簽名處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并是以認定,李宗仁能與蔣介石這樣的“大人物”換貼,在貼上寫上“妻郭德潔”,就等于李宗仁名正言順地承認了自己的“正妻”身份。據說,滿足了這份虛榮心之後,在換貼那天,郭德潔心情大好,一個勁兒地誇贊李宗仁的字寫得越來越好看、真是太好看了。
二是1942年,李宗仁的母親去世,郭德潔和李宗仁回廣西老家參加葬禮。到了老家,郭德潔發現因為李宗仁在家中排行老九,人們都叫李秀文“九嫂”,而隻叫她“嬸娘”,這讓她很不舒服,也便與李秀文發生了争執與摩擦。今天流傳的版本有兩個:一個是,李宗仁在祭拜母親時,與李秀文并排,把郭德潔安排在了李秀文的身後,郭德潔是以當衆哭鬧,李宗仁無奈,隻好允許她與李秀文一左一右,和自己一起參加祭拜;另一個是,當時的祭拜被分成男女兩隊,郭德潔被安排在李秀文的身後,她就要後面使勁擠李秀文,她一擠,後面的人也跟着她占據了空閑的位置,這樣一來,屬于李秀文的空間就變得十分有限,以至于李秀文祭拜時難以躬下身子。李秀文很是不快,她也怒目相視,準備借機與李秀文大鬧一場,以争“大小”。結果是,在她們發生争執的時候,有人過來請她去男隊祭拜,她一想男左女右,男人要比女人“高一等”,這才找到了心理上的某種平衡。
雖然,人們今天不能簡單地說,郭德潔與李秀文的“争大”就是一種虛榮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問題上郭德潔花費了不少心思,盡管她後來終于在事實上取代了李秀文的地位。最值一提的是,1949年1月,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李宗仁任代總統,郭德潔高興極了。原因除了李宗仁任代總統,她也和李宗仁一起被擁護他們的那些人們高高豎起,成了“國民黨代總統夫人”,而那個為“大”的李秀文已經被她和人們遠遠地甩在了腦後。此後,她總以“代總統夫人”的身份出席各種活動,雖然時光短暫,但在這方面的虛榮心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然而,所有這些并不是說,郭德潔是一個僅有虛榮心的人,和李宗仁一起到美國後,因李宗仁已經失去權勢,不幾年,便親故交疏、門可羅雀。但郭德潔仍然将李宗仁照顧着非常周到,甚至在最初經濟條件好的時候,還請人陪李宗仁打麻将,作為消遣。在這個過程中,郭德潔依然沒有忘記自己“中國留美夫人”的身份,學習繪畫,與靠寫回憶錄打發時光的李宗仁白首相偕。甚至還學習英語,與洋人酬酢。後來,李宗仁的經濟情況大不如以前,但李宗仁還喜歡呼朋喚友來家裡做客,而為了能把吃吃喝喝的錢省下來過日子,郭德潔在這些人到來後的飯點上,不得不下“逐客令”。
最為不幸但讓人多少有些難以了解的是,1964年,不到六十歲的郭德潔被确診患有乳腺癌,醫生告訴她如果手術,還可以延長生命。但她卻是以有了兩個擔心:一是手術會破壞體形,損壞她作為李宗仁夫人的形象;二是怕人們說,她得乳腺癌是因為和李秀文争“大”,得到的報應。是以,她甯肯自己不久于人世,也不肯接受手術,結果是1965年7月,她随李宗仁回國不久,便因癌症晚期去世。
也許,在這裡,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郭德潔愛美的虛榮所緻,但一切伴随着她的離世,仿佛又顯現出了她作為女人的些許可愛。這也恰恰也是她和一些女人的人生——在虛榮心裡争“大”,力求完美,卻難免不會留下遺憾。需要贅述的是,1966年,隻有60歲的她去世的4個月後,李宗仁便迎娶了隻有27歲的胡友松,這時,她與李秀文“争大”事情早已被抛至九霄雲外了。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