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十——冇得閑聽講夜蘇,就沒有太平天國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十——冇得閑聽講夜蘇,就沒有太平天國

讀史知今,廣西各地曆史解說,少為人知的地方志曆史,歡迎關注!

桂平民間有個俗語,叫講耶稣。為了寫文章的友善,本文用桂平白話諧音“講夜蘇”。

知道這個俗語的意思與用法的,也四十歲往上的人群了。從桂平的日常用語方面來講,“講夜蘇”并不是宣傳什麼外來文化,而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态度,有“嫌人講話啰嗦”的意思。

比如當被人不停的勸說,指正自己的行為的時候,而自己又認為自己沒錯,又不想再聽了,不耐煩了,就會頂一句:“冇要在哋講咁多‘夜蘇’,吵耳!”

這句帶有外來詞彙的俗語為什麼會在桂平出現,又為何會流傳開來的呢?這就是故事了!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十——冇得閑聽講夜蘇,就沒有太平天國

表面意思,當然就是和字面的意思有關系了,那真的是“講夜蘇”。

1840年後,外國勢力入侵,同時,外來的文化也随之到處傳播開來,文化入侵最明顯的,就是“夜蘇”文化了,深入到全國各地。這種文化在廣西也有很多,還是以發生了影響中國曆史程序的事件,如“西林教案”,就是第二次鴉片戰争的導火索。

而查閱曆史,實際上外國傳教士數百年前就就進入中國了,但“夜蘇”文化正式進入桂平,是比較晚的,據桂平的文獻記載:“1880年,由美國基督教宣道會傳教士裴約翰傳入桂平。”此後慢慢發展成為今天桂平存在的外來文化,至今單是桂平城區就有兩處外來文化的地方。桂平曆史:外來文化在桂平

千百年來,傳統的,民間單純的風俗信仰其實就是佛,道,儒文化,這些在民間有很深的基礎,“夜蘇”文化的進入,通過傳教士不停的向群眾傳播,宣講相關的知識,吸引更多的人去順從,去信仰那些文化。這當中過程必定不容易,很多傳統的人是不願意聽,也不願意信,不接受這些外來文化,于是,“冇得閑聽講你夜蘇”也就有了另外的一層意義。

如果按這種說法,那“講夜蘇”俗語的産生,也就是在這個時期。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十——冇得閑聽講夜蘇,就沒有太平天國

但是,“講夜蘇”的出處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時間更早上幾十年,那同樣是真的在“講夜蘇”,而且這個“講夜蘇”引發的曆史事件,更是影響了中國曆史發展的走向,那就是太平天國。

在那個時代,是誰把這種文化引入桂平?又如何影響到桂平及周邊廣大地區的呢?現在桂平話中語意上表示“啰嗦”的“講夜蘇”,怎麼又成為太平天國在桂平金田發生的重要源頭呢?

這就得從洪秀全和馮雲山說起了!

1843年,科舉考場失意的洪秀全,得到了一本《勸世良言》,看着這書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是上帝之子,“夜蘇”之弟,從此把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拜上帝會”的曆史算是開始了。随後,馮雲山的加入,兩人開始研讀相關的内容,先後到廣東連山八排瑤山區,貴縣賜谷村(現貴港西谷村)作宣傳。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十——冇得閑聽講夜蘇,就沒有太平天國

但是,由于連山八排一帶,屬于瑤族聚居區,有着很深的區域民族文化,那個時代,不說外來文化,就是漢文化普及都有限制與困難;而賜谷村一帶是山區,又是區域邊緣之地,人們生活也比較困苦,一日三餐都難有着落,“拜上帝會”那一套不被當地人所完全接受。是以,洪,馮二人的宣講工作并不順暢,也堅持不下去,一年多時間,兩地的宣講失敗,最後兩人隻得無奈的離開賜谷村。

洪秀全直接廣東了,此後幾年,他真的就進入教會深造,學習西方的這個“夜蘇”文化。他學得如何,那現在不好定義了,說法很多,據坊間流傳,教會的人說他對教義認識膚淺,拒絕對他施以洗禮。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不被教會承認洗禮的人,在此期間竟然寫了《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等,這些後來被太平天國尊為聖典的東西。

那馮雲山呢,離開賜谷村時他也很迷茫,也打算回廣東,在回程時路過浔州府桂平城,巧遇了原來相識的桂平人張永繡。故人相遇,馮雲山也就暫且逗留下來住上幾天,交談近況中,張永繡介紹了一些桂平的風土人情,曆史人文,說到紫荊山的曆史,大明一朝大藤峽裡的一些風起雲湧。

小小桂平,竟然有這樣的傳奇?于是,帶着好奇與疑問,在張永繡的幫助下,馮雲山到了桂平北部的金田,紫荊山。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十——冇得閑聽講夜蘇,就沒有太平天國

落腳金田,紫荊山,首先是維持生計,得到别人幫助,介紹入當地私塾教書,閑了平日裡也出去撿撿牛糞,走村竄屯,有意無意間就和周邊的勞苦大衆交流熟悉起來。

雖然馮雲山的科舉水準也不行,但好歹是個讀書人,是個私塾先生,他很清楚,明白跟不同階層的人,應該聊些什麼,講些什麼。于是,他挑準時機,在雙休日,平時晚上,在勞苦大衆收工後,閑下來的時間裡,就和去和人家拉家常,講故事。

慢慢的,在普通群眾眼裡,人們就把他看作是一個實在的,見多識廣的文化人,大家都很喜歡和他聊天。除了天南地北的聊,他有意無意的,就把“拜上帝會”,上帝,“夜蘇”這些東西帶出來講了,漸漸把當地人的思想倒向往“拜上帝會”上引導。

“夜蘇”講多了,就結合現實世界,開始講講那些“廟”“壇”的局限性,壓迫性。那個時期,在大藤峽地區的那些廟,壇,其實很多都主要是由當地的官,紳,地主所捐建,代表了另一個社會階層的利益,他這麼一說,正好說到大家的苦處與心情。

正所謂:不同階級七分敵。大家對此産生了共鳴,心情自然澎湃起來,大家越聽他“講夜蘇”越覺得這個“夜蘇”不簡單。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十——冇得閑聽講夜蘇,就沒有太平天國

那個時代,交通,資訊不發達,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就在本地生活,對于以外的世界認知,最多是到圩日,趁圩時聽聽趕圩往來的商販們講講經曆,再進階一點,就是聽聽一些評書故事,總之認知十分有限。而紫荊山有一位愛講“夜蘇”的教書先生,帶來了這麼一套“夜蘇”理論,通俗易懂,話能說到大家心坎裡,不說接受多少,那起碼心裡的那顆對美好生活願景的種子已經種下了。

金田,紫荊山一帶,說是也山區,也算貧脊,但離當時的廣西三大古埠之一的江口都很近,資訊流傳也還算是友善的,于是,一傳十,十傳百,沖着這個“講夜蘇”的教書先生,十裡八鄉的人,都紛紛來聽“講夜蘇”的傳奇,并接受,加入“拜上帝會”。

時機成熟了,馮雲山講的東西就進階,深入了,講的也就是後來的《天朝田畝制度》裡的東西,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這就更得人心了。“得閑聽聽馮先生講夜蘇”也就成為日常的一種享受與期望,對未來也就有了期待,沒事就聚一起聽聽。

就靠着這麼的“講夜蘇”,馮雲山的聲望上升了,并把周邊區域幾縣的勞苦大衆團結起來,凝聚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太平天國最初的武裝核心。

是以說,沒有馮雲山最初耐心的“講夜蘇”,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太平天國故事發生了。曆史證明,“沉醉啰嗦講夜蘇”,并不都是煩人的,耐心聽了,說不定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