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代宦官石顯:精通刑律,迫害忠良,享盡富貴後被新皇帝賜死

西漢元帝時,曾出現了一個大宦官,名叫石顯。此人陰狠毒辣,阿谀奉承,深得元帝寵信,對朝廷裡反對他的大臣極盡打擊,羅織罪名,誣陷忠良,可謂無惡不作。

和很多人對宦官的印象不同,石顯這個宦官比較特殊:

首先,他不是自願閹割的,他是因為青年時期犯了罪而被處以宮刑,不得已才入宮當宦官。

其次,他文化素質比較高,精通刑律,而且工作能力挺強。

就憑這兩條,他比一般的宦官就要強很多。

漢代宦官石顯:精通刑律,迫害忠良,享盡富貴後被新皇帝賜死

石顯在漢宣帝時就已經在宮裡任職。宣帝對通曉刑律的石顯很是器重,任命他擔任中書仆射。宣帝朝,石顯并沒有跋扈之舉。

宣帝死後,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元帝并無帝王之才,性格懦弱,毫無才能可言。而且身體不好,經常不能上朝。

石顯見皇帝懦弱,有可乘之機,便主動阿谀奉承,企圖得到皇帝的寵信。他的努力沒有白費。石顯熟谙事務、精通法律、精明能幹,又善于揣摩元帝的心意,很快就深得元帝信任,提拔他做了中書令,成為皇帝的心腹。

漢元帝對天人感應之說深信不疑。石顯便抓住了皇帝的這一心思,經常利用天象異常和人間災禍陷害大臣。

漢代宦官石顯:精通刑律,迫害忠良,享盡富貴後被新皇帝賜死

永光元年夏天,太陽出現黑子,民間饑荒不斷。皇帝深為恐懼,唯恐是上天在降罪。石顯則趁機獻言,認為是政令不通,才導緻天象異常。元帝對此深信不疑,他大罵群臣“無能”,觸怒了上天。為了“配合皇帝的表演”,丞相、大司馬、車騎将軍、禦史大夫等高官相繼“引咎”辭職。為了能盡快消弭災禍,元帝并不挽留這些大臣,而是真的讓他們辭職了。石顯看到自己的話在皇帝心中起了作用,便十分高興。從此愈加有恃無恐。

新任丞相和禦史大夫善于明哲保身,遇事常和稀泥,更不敢與石顯對抗。但是,朝廷裡的兩個大臣周堪和張猛是硬骨頭,他倆為人正直,認為奸臣不是别人,就是在朝廷裡搬弄是非的石顯。他們總與石顯唱反調,甚至在公開場合吵得面紅耳赤。石顯對此二人深惡痛絕。

漢代宦官石顯:精通刑律,迫害忠良,享盡富貴後被新皇帝賜死

有一次,他夥同其他外戚向元帝進言,說天災之是以如此慘重,皆因周堪和張猛行事粗暴,必須讓他們辭官以謝罪。天災難以抵抗,元帝正愁找不到借口呢,索性順坡下驢,将周堪和張猛統統貶官外任。石顯趁機搞了一番“人事清洗”,朝堂簡直成了他的天下。

然而,就在周堪被貶的第二年,日食、地震等異象頻出,天災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嚴重了。元帝驚慌失措,連忙召群臣商議對策。給事中匡衡頗有政治謀略,先表揚元帝上位以來躬身國政、連年大赦,讓臣民受益匪淺,然後委婉地暗示元帝還要親近忠良、疏遠奸佞,這樣國家運勢必将更上一層樓。

漢代宦官石顯:精通刑律,迫害忠良,享盡富貴後被新皇帝賜死

元帝聽後,有所醒悟。他升任匡衡為光祿大夫,同時将周堪和張猛調回京城輔政。他斥責石顯說:“你們曾說天災皆因周堪和張猛而起,那為什麼他們被貶後仍有天災?這到底是誰的錯?”

石顯低頭不語。

然而,周堪和張猛雖然回朝任職,但是朝廷裡很多都是石顯的黨羽,他們二人幾乎沒有實權,對朝局無所裨益。到後來,周堪想見元帝一面都難,悲憤之下,竟郁郁而終。石顯也沒有“放過”張猛,他羅織罪名,不斷在元帝面前進讒言,誣陷張猛。張猛被逼無奈,在官署裡自殺了。

漢代宦官石顯:精通刑律,迫害忠良,享盡富貴後被新皇帝賜死

元帝一朝,石顯仗着皇帝的信任,飛揚跋扈,享盡了榮華富貴。元帝死後,漢成帝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石顯很快就失寵了。很多被他打擊的官員紛紛上奏彈劾石顯。漢成帝把這個已經沒有作用的人攆回老家。歸鄉的途中,石顯心情不暢,竟郁悶而死。對于這樣一個大魔頭,這樣的死法簡直太便宜他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