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56年,中使邊令誠向封常清宣讀處死诏書,封常清說道:“我兵敗死不足惜,隻望中使将此信交給聖上,否則我死不瞑目。”随後揮

作者:緻知小書齋

756年,中使邊令誠向封常清宣讀處死诏書,封常清說道:“我兵敗死不足惜,隻望中使将此信交給聖上,否則我死不瞑目。”随後揮刀一抹自盡。邊令誠冷笑一聲,說了句“蠢貨”,将書信撕個粉碎,緊接着又去處死了高仙芝。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死,讓安史之亂更加不可收拾......

封常清、高仙芝和邊令誠曾是同一陣營中的戰友,高仙芝是主帥,封常清是侍從,邊令誠是監軍,三人曾一同帶軍翻山越嶺穿越遠征小勃律國,取得大勝。但看似一團和氣的三人之間,底下暗流湧動。

封常清出身低微,跟随外祖父被貶到安西,而且樣貌醜陋,不僅瞎了一隻眼,還瘸了一條腿,醜陋的外表下卻有過人的智慧,從小涉獵群書、心思缜密。無奈以貌取人是人不可避免的弱點,封常清多次堵門極力向高仙芝毛遂自薦,高仙芝也不願将其收入麾下,最終煩他不過,讓封常清做一員侍從,可是并未重用。

封常清也不在意,每日默默無聞。一次高仙芝帶着大軍遠征達奚部落,2000兵馬晝夜行軍,長驅直入,把達奚部落打得措手不及、人仰馬翻。高仙芝回到營中,正準備下令起草捷報,就看到一封思路清晰的捷報呈在案頭,不僅将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思路清晰地闡述出來,連行軍沿途的水源、地理形勢都講得一清二楚,行文流暢讀起來酣暢淋漓。詢問身邊之人,才知這是出自封常清的手筆。

從此,高仙芝對封常清委以重任,封常清為高仙芝出謀劃策,封常清也從侍從的位置上一步步提拔為留後使,兩人經常在營中商讨機密,确定方略,卻把監軍邊令誠晾在一邊。邊令誠自恃是唐玄宗下派過來的宦官,平時作威作福,頤指氣使,可是高仙芝和封常清卻不吃他這一套,讓邊令誠很是惱火,從此與二人勢同水火,結下梁子。

後來,封常清羽翼也逐漸豐滿,從高仙芝的副手角色轉型,開始獨擋一面,在遠征大勃律國的戰役中擔任主将,帶領士卒穿越帕米爾高原,并及時發現隐藏在山林中的敵軍,采用計策大破大勃律國,威名遠揚,真正成為封疆大吏。

過了兩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面對安史之亂,心急如焚,在朝中質問群臣:“我待安祿山恩重如山,沒想到此人狼子野心,居然起兵造反,哪位愛卿可率兵征讨!”

朝中頓時陷入沉默,安祿山兼任三地節度使,均是邊防重騎,長期與契丹對峙,兵馬娴熟,天下精兵可以說安祿山坐擁過半。反觀還在朝廷掌控中的中原兵馬,大多是步兵,而且坐享太平已久,怎能是安祿山的對手!無奈唐玄宗被楊國忠蒙蔽,以為安祿山會像當年武則天時代的徐敬業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收拾掉。

“禀報陛下,我請戰安祿山!”唐玄宗擡頭一看,說話之人正是恰好在入朝觐見的封常清。

“愛卿有何良策?”唐玄宗問道。

“末将不才,願隻身前往東京,招募骁勇善戰之士,全力抵禦反賊!”

“好!”唐玄宗久聞封常清足智多謀,當下就給了封常清一個範陽節度使的虛銜,讓他趕赴洛陽招募兵馬。同時,讓張介然率一萬兵馬守陳留,高仙芝五萬兵馬守陝郡,共同組成三道防線。

封常清雖然有所托大,但畢竟也是為國盡忠的一腔熱血,即刻趕往東京洛陽,不幾日的功夫便招收到六萬兵馬,隻是形勢過于緊急,張介然在陳留的第一道防線一日不到便被攻破,封常清在洛陽的第二道防線便迎來了安祿山的精銳騎兵。

洛陽是天下之中,地處四戰之地,本身就易攻難守,安祿山的先鋒先抵達葵園,封常清倚仗人數優勢拼殺了一陣,折殺了敵軍數百人,可不多一會,安祿山主力部隊抵達,封常清臨時招募的都是市井之徒,擋不住安祿山的虎狼之師,不得已退至谷水。

封常清深知自己兵敗雖然有客觀因素,但此時唐玄宗心急禦敵必不會寬宥于他,隻是希望将與安祿山交戰兵馬的真實情況告知朝廷,不要再被楊國忠等奸臣蒙蔽在鼓裡,這樣即便敗了也敗得值當,是以三次上書唐玄宗,詳述交戰的情況和禦敵的政策。同時奔赴老上司高仙芝的第三道防線陝郡,因陝郡無險可守,建議高仙芝退至潼關,憑險拒敵,這無疑是正确的政策,否則不僅高仙芝的五萬人馬當了炮灰,而且長安也會門戶大開。高仙芝便聽從了封常清的建議。

可是此時邊令誠恰好在唐玄宗身邊,與楊國忠沆瀣一氣,誣告封常清為了推卸戰敗責任誇大安祿山的陣仗,也造謠高仙芝克扣糧食A錢公款,故意放棄陝郡退守潼關。唐玄宗一怒之下,下令邊令誠趕赴前線處死封常清和高仙芝,便出現了文頭的一幕。

封常清雖然一開始有所托大,但畢竟也是護國心切,後來若唐玄宗能聽進封常清上奏的谏言,也許安史之亂還不至于不可收拾。但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枉死,讓禦敵将士既心驚又心寒,封常清提出的固守潼關政策被視作畏懦懼敵,即便是老将哥舒翰也不得已在明知不妥的情況下,放棄大好的地利優勢帶領二十萬大軍出關迎戰,被安祿山打得落花流水;在潼關戰敗後,其實唐軍也還有轉圜的餘地,但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枉死,也成了哥舒翰部将的前車之鑒,挾持哥舒翰投降了安祿山,安史之亂從此越演越烈,把大唐帝國推向了衰敗。#戰争風雲#

756年,中使邊令誠向封常清宣讀處死诏書,封常清說道:“我兵敗死不足惜,隻望中使将此信交給聖上,否則我死不瞑目。”随後揮
756年,中使邊令誠向封常清宣讀處死诏書,封常清說道:“我兵敗死不足惜,隻望中使将此信交給聖上,否則我死不瞑目。”随後揮
756年,中使邊令誠向封常清宣讀處死诏書,封常清說道:“我兵敗死不足惜,隻望中使将此信交給聖上,否則我死不瞑目。”随後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