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淩遲酷刑很殘忍,石達開為何能一聲不吭?其實原因很簡單

與現代講求人權不同,古代的刑罰完全就是懲戒犯人,是以出現了非常多各式各樣的殘酷刑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淩遲"。

這種刑罰的級别可謂是最高的一種,其殘酷程度讓人聽了都感到非常恐懼,有一個詞與它的殘酷手段非常貼切,那就是——千刀萬剮。這一類詞往往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口中,當然表述有一些不一樣,在我們的口中,是"殺千刀的"。而這些詞語,其實也都是出自于"淩遲"這種刑罰。

古代淩遲酷刑很殘忍,石達開為何能一聲不吭?其實原因很簡單

不過,即使是"千刀萬剮"這種級别的詞語,甚至也不能完全把淩遲的恐怖程度完全展現出來。真正的刑罰,我們已經再也見不到了,對它的認知,也隻能從曆史書籍中知曉。不過僅僅隻是稍微深入一些,這種不寒而栗的恐懼就都會湧上心頭。

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穿越曆史,來進入古時候的世界,體驗一下淩遲的恐懼感。

在宋朝的相關曆史記載中,有對于淩遲的明确操作順序——先要将犯人的四肢斬斷,再将他們的喉嚨割掉,試想一下,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我們身上,那會是多麼的恐怖。

古代淩遲酷刑很殘忍,石達開為何能一聲不吭?其實原因很簡單

古時候,有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就诠釋了淩遲的殘忍之處,這個人就是明朝時期的太監劉瑾,因為犯事被處以淩遲極刑——在整整三天的時間裡,身上被活活割了三千多刀,而且為了保證淩遲的最大功效,竟然還采取了一些措施,讓他一直保持清醒,感受最撕心裂肺的疼痛。

那麼,淩遲最早起源于什麼時候呢?有人根據陸遊寫下的文集,推測這種刑罰源于五代時期,也有人否認這種說法。不過,如果真的要嚴格追溯淩遲的來源,其實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當時就有皇帝使用淩遲的方法将犯人處死。

古代淩遲酷刑很殘忍,石達開為何能一聲不吭?其實原因很簡單

到了元朝開始,淩遲就已經開始作為明文規定的刑罰被記入了律例之中,成為國家規定的法律,且一直延續到了清朝結束。

古時候之是以會使用淩遲的手法治理犯人,純粹就是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的統治。

那麼,為了極強封建專制而設定的殘酷刑罰——淩遲,究竟是為了懲治犯了哪些罪的犯人呢?

首當其中肯定是謀反罪。謀反罪是直接觸碰了國家的統治權力,是被國家統治者視為最進階别的犯罪,相應的處置手段自然也會是最進階别,順便也延伸到了政治方面的敵人。

古代淩遲酷刑很殘忍,石達開為何能一聲不吭?其實原因很簡單

不過,在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會對淩遲感到恐懼的時候,古時候卻有一個人面對它而面不改色,甚至在被處以淩遲的時候沒有吭一聲。這個讓人欽佩的人物,就是石達開。

石達開雖然是一位非常厲害的、馳騁沙場的将領,但是并不代表他的身體能夠經受如此劇烈的疼痛,那麼為何他還能夠接受這種殘忍至極的刑罰而不吭聲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但也讓人都非常欽佩。

古代淩遲酷刑很殘忍,石達開為何能一聲不吭?其實原因很簡單

當年石達開被困,最後隻能接受清軍的投降,以保全自己的軍隊。不過,清軍在石達開投降之後,立馬反悔,當下就屠殺了僅剩的一千多人,而石達開則被押往了成都。

石達開之後被處以了極刑淩遲,卻在全場沒有發出一聲聲響,在場的所有人,甚至包括行刑者,都被石達開的英勇之舉動容。

而石達開沒有吭聲的原因,後人也有些猜測。猜測認為,有人在石達開行刑之前,就對石達開進行了殘酷的刑罰,迫使其無法再發出聲音。

古代淩遲酷刑很殘忍,石達開為何能一聲不吭?其實原因很簡單

當然,這種猜測并沒有事實依據,無法令人信服。事實上,比較可靠的說法是,之是以如此,全因為他的個人經曆。

石達開從十六歲就開始打仗,一生經曆的戰争大大小小都不下十餘次,已經對戰場的殘酷看淡了,對生死也無所畏懼了。是以,石達開的性格變得剛強堅韌,才會面對淩遲而充滿骨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