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打仗時,兩軍交戰怎麼辨識敵我的?日本簡單粗暴,中國人聰明

古代人是怎麼打仗的呢?他們是怎麼區分敵我的?古代沒有現代軍事化的高科技和高速的資訊傳播技術,如果打得特别焦灼,分不清是敵是友,打到自己人怎麼辦?

通常情況下,古人是通過以下這幾種方式區分敵我的。

1、 方向

雙方打仗時,對面拿着武器沖過來肯定就是敵人了,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士兵們隻能往前沖,如果他們膽小退縮當逃兵,那麼後面等着他們的就是督戰隊的大刀,他們隻有勇敢往前沖才可能有活路,赢了,功成名就,戰死,家人會得到撫恤;當逃兵卻隻有死路一條。是以說用方向來判斷敵我雙方是個很重要的依據。

古代打仗時,兩軍交戰怎麼辨識敵我的?日本簡單粗暴,中國人聰明

2、 旗幟

在古代打仗時,會有一些通訊工具用來下達指令,比如鼓、鑼,用來區分敵我,及時采取措施轉變戰術,這樣,士兵們才不會在作戰中出亂子。所謂"擊鼓進軍"、"鳴金收兵"意思就是将軍給士兵們下達指令。

古代打仗時,兩軍交戰怎麼辨識敵我的?日本簡單粗暴,中國人聰明

同時一方的帥旗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是士兵們的信仰,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在。旗在,主将就在,士兵們也會有高漲的士氣戰鬥,旗倒了,說明主将戰死或者大勢已去,此戰無望,戰士們也不會有勇氣繼續作戰。這種情況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劇中看到。有一個跟旗幟相關的曆史事件,說朱棣與李景隆在白河溝之戰中,朱棣處于下風,眼看他就要戰敗了,突然來了一場奇怪的大風把李景隆的帥旗吹斷,結果占據上風的李景隆戰隊頓時軍心潰散,朱棣反而糊裡糊塗的赢了。這足以說明在戰鬥中,軍旗是多麼的重要。

古代打仗時,兩軍交戰怎麼辨識敵我的?日本簡單粗暴,中國人聰明

3、 裝備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不同國家不同軍隊之間的軍裝也會有所不同,使人一下子就能分辨對方是哪方。像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他們的軍裝盔甲分别是黑色、綠色、黃色,而且都由國家專門制造。在那時,光是铠甲就有十多種了,但進階堅固的铠甲隻能是進階将領使用,普通士兵隻能穿防禦力不好的皮甲、木甲了。

像宋代的軍人們不僅會穿铠甲,還會在外面再穿一件簡單的袍子或者繡衫,同樣的,進階将士會穿得更精美一些;明代的士兵則會穿鴛鴦戰袍。唯一不變的是,曆朝曆代都會對軍事裝備器械把控嚴格,是以在戰場中,憑借裝備與穿搭就很容易分辨敵我。

還有一種就是起義軍,他們不像正規軍一樣,沒有正規的裝束,一般用戴頭巾、染眉來區分敵我,比如紅巾軍、黃巾軍、赤眉軍。

古代打仗時,兩軍交戰怎麼辨識敵我的?日本簡單粗暴,中國人聰明

真正訓練有素的軍人其實不用去分辨敵我,他們隻要遵從将士指揮,隻聽從将士的号令,什麼時候沖鋒,什麼時候退回,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因為在将士發号施令的時候,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都要依照指令執行,不可擅自行動,這樣才有勝利的把握。像戚家軍鴛鴦陣這樣的強軍,嚴格聽從指令,一絲不苟,在戰場上一下子就能區分出來,所有個人勇武在他面前全都不堪一擊。

但其實在大多數的戰鬥中,很少能有戚家軍這樣軍紀嚴明的,基本上在實戰中隻要攔着自己的都是敵人,隻管往前沖,根本沒時間想太多。

古代打仗時,兩軍交戰怎麼辨識敵我的?日本簡單粗暴,中國人聰明

相比較而言,日本作戰時采取分辨敵我的方式就比較簡單粗暴了,直接在參戰的武士或是士兵背後插上一面白旗并在上面畫上各家的圖紋,不利于戰鬥,但是幾百米開外就能看出是敵是友。

發展到後來,各家的圖紋不僅在作戰的旗子上,也運用在武器、住所、衣物、铠甲,甚至連日常用品都不放過,以至于一見面不用問看對方圖紋就知道對方是出自哪裡的。

古代打仗時,兩軍交戰怎麼辨識敵我的?日本簡單粗暴,中國人聰明

值得一說的是,在日本有一種作戰裝束,十分搶眼獨特,用竹子編成球,在騎馬時利用風力使衣物支撐起來,十分搶眼,以至于老是在戰場上被當成活靶子,他們就是"母衣衆",他們主要的職責就是去傳達主将的指令給各個武将。

可以說日本區分敵我的方式真的是簡單明了,但同時也有很大的弊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