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景隆損兵折将,又打開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他朱棣的内應嗎?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認為宋元亡于主弱臣強。于是在1370年後,朱元璋建立分封制,将自己的二十六個兒子分封各地建蕃,作為朝廷的藩屏。其中晉王朱棡和燕王朱棣最為朱元璋倚重。

李景隆損兵折将,又打開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他朱棣的内應嗎?

這些藩王們待遇優厚,享有特權。建文帝朱允炆在1398年即位後,為加強皇權,立即在大臣黃子澄、齊泰的建議下,着手進行削藩。

在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和湘王朱柏等五王相繼被廢後,由于年長于燕王朱棣的秦王朱樉已于1395年去世,晉王朱棡也于1398年3月在朱允炆登基前去世,朱允炆的下一個目标便是藩王中年齡最長、實力最大的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實力強勁,朱元璋在世時,就擔心朱棣會對朱允炆的皇位造成威脅。是以,朱元璋在臨終之際遺诏各藩王不得入京奔喪。

在朱元璋死後,朱棣也在積極操練兵士、趕制軍器,意圖奪取侄子朱允炆之皇位。

朱允炆在廢掉五王後,任命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為都督指揮使,監視燕王朱棣。

李景隆損兵折将,又打開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他朱棣的内應嗎?

朱棣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誘騙張昺與謝貴至端禮門時,令伏兵擒殺張、謝兩人,起兵謀反,發動了靖難之役。

在靖難之役之初,朱允炆的兵力是絕對優于朱棣的。但由于朱元璋在稱帝後大肆清算開國功臣,是以能帶兵的良将已所剩無幾了。朱允炆隻得起用僅存的六十五歲老将耿炳文為征虜大将軍率兵伐燕。

但耿炳文的部隊在真定遭到朱棣的突襲,損失慘重。潘忠、楊松兩員大将被擒殺。

耿炳文兵敗後,朱允炆決定臨陣換将。

此時,朱允炆手中可用的将才隻有魏國公徐輝祖和曹國公李景隆。

徐輝祖是中山王徐達的長子,而徐達的長女是朱棣的燕王妃。是以說徐輝祖是朱棣的至親。這層身份關系還是令朱允炆有所顧忌的。

李景隆損兵折将,又打開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他朱棣的内應嗎?

在大臣黃子澄的建議下,朱允收決定任命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繼任大将軍統帥南軍。

李景隆是開國功臣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姐姐朱佛女的兒子,是朱元璋的外甥。是以李景隆與朱允炆還是表兄弟關系。

李景隆深受朱允炆的信任,緝拿周王朱橚一案就是朱允炆委派李景隆辦理的。

而據史載,李景隆雖然位居高位,卻是草包一個。《明史》對他的評價是缺少謀略而又驕橫無比,外表兇悍卻沒有勇氣,根本無法與其父李文忠相比。

李景隆到任後,屯兵河間。

在朱棣率軍離開北平,解救永平時,李景隆乘虛率大軍進攻北平。

但朱棣的世子朱高熾在姚廣孝的協助下,堅守北平。

都督瞿能父子幾欲破城,卻因援兵不至,被李景隆傳報撤退,朱高熾是以得以喘息,并馬上加緊戰備,潑水城牆,形成一道光溜溜的冰牆,令南軍無法攀援,隻得望牆興歎。

而此後,朱棣揮師傳回北平,與朱高熾内外夾擊李景隆。南軍不敵,李景隆在瞿能父子的掩護下,逃回德州。

朱允炆在黃子澄和李景隆的瞞報下,還嘉獎慘敗的李景隆為太子太師。

建文二年(1400年),李景隆再次率軍六十萬在今河北白溝河與燕軍展開激戰。

戰役之初,戰局對南軍非常有利,前鋒平安與都督翟能沖鋒陷陣,大敗燕軍,連朱棣的右軍主将都被平安斬殺。

但由于李景隆指揮不當,戰局很快被朱棣扭轉,南軍逐漸不支,并取終被燕軍擊潰,瞿能父子戰死軍中。李景隆再次逃回德州,後又逃到濟南。在濟南,李景隆部再次被燕軍擊潰。

李景隆損兵折将,又打開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他朱棣的内應嗎?

南軍在李景隆的統帥下,屢戰屢敗,數十萬大軍被殲滅,南軍在兵力上已喪失優勢,從此由攻勢轉為守勢。

一将無能,累死三軍。面對如此的敗績,朱允炆的群臣紛紛懷疑李景隆心存異心,連舉薦李景隆的黃子澄都請求誅殺李景隆。

但朱允炆對李景隆卻深信不疑,隻是将其召回南京,命盛庸接任大将軍,并沒有治罪李景隆。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打過長江,逼近南京。方孝孺再次請求朱允炆誅殺李景隆,朱允炆還是不允。

在朱允炆請求議和,被朱棣拒絕後,燕軍攻至南京金川門。

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與谷王朱橞不戰自降,大開城門,迎接燕軍入城。

李景隆損兵折将,又打開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他朱棣的内應嗎?

南京失守後,朱允炆悲歎自己待李景隆并不薄,奈何最後還會遭其背叛。

随後朱允炆下令焚宮,最後不知所終。

朱棣稱帝後,李景隆晉光祿大夫、太子太師等,朝廷議事位于班列之首,地位非常尊崇,這也令人懷疑他是朱棣的内應。畢竟在靖難之役中,李景隆葬送了數十萬人馬,最後又大開城門,迎朱棣入城。

而在永樂二年(1404年),李景隆不斷受到彈劾,最終被削爵圈禁,郁郁而終。這似乎也印證了李景隆早已充當了内應的結論。畢竟此時朱棣大事已成,李景隆這枚棋子已毫無利用價值了。

但我們翻看史籍,從朱棣處治李景隆的過程看,朱棣似乎并不急于對李景隆治罪。

先是在永樂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刑部尚書鄭賜先後彈劾李景隆收受賄賂、圖謀不軌。但朱棣并沒有追究此事。

李景隆損兵折将,又打開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他朱棣的内應嗎?

後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等再次彈劾李景隆與其弟李增枝謀逆。朱棣這才将李景隆的功臣勳号剝奪,但還是保留了國公之爵。

後來,禮部尚書李至剛又彈劾李景隆接受家人跪拜形同君臣之禮,其弟李增枝蓄養家奴百名,意圖不軌。朱棣于是将李景隆奪爵抄家,圈禁府中。

同年,李景隆絕食,黯然離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景隆或許并不是人們所猜測的内應,隻是一個不善用兵的庸将。而他又不是一個忠義之士,在朱棣得勢時,他又背叛了朱允炆,趨炎附勢地依附了朱棣。

李景隆損兵折将,又打開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他朱棣的内應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