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召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大會十分重要,在會上周恩來總理宣讀了新中國各部門部長名單,誰也沒想到參加會議的傅作義竟然掩面痛哭,會議不得不暫時停止。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愛國将領傅作義
傅作義是山西人,生于1895年。他年幼時就抱有從軍救國的心思,學習十分刻苦。1910年,傅作義進入太原陸軍國小,同年十月參加辛亥革命,是最早參與革命的那一批人之一。受參與革命的影響,畢業後,傅作義就加入了本地的晉軍。
因能力出衆,很快傅作義就被重用,做了少尉。在此後的軍旅生涯中,傅作義不斷積累經驗閱曆,在1927年做到了中将師長,之後又參與了大大小小多次戰役。在這過程中傅作義的威信不斷提升,也成為國民黨的重要将領。
1928年,傅作義帶兵夜襲涿州,打得奉軍措手不及。之後又帶兵深入奉軍腹地發動緻命打擊,進而占領涿州。
但因奉軍瘋狂反撲,晉軍隻能退走,隻剩下涿州被圍。傅作義臨危不懼,帶隊死守涿州三月有餘,最終迫使奉軍不得不與晉軍停戰講和。
傅作義因涿州之戰一聲風頭無兩,成為國民黨軍中最強将領之一。抗日戰争爆發前,傅作義看到蔣介石的綏靖政策,預感到危機将至,提前做了戰備。很快日軍來襲,傅作義作為綏遠省政府主席帶兵與日軍厮殺,将日軍擊退,大壯聲勢。
随後因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國民黨軍隊不敢與日軍交鋒。傅作義不顧蔣介石的指令,率隊繼續抗擊日軍。他的舉動得到了共産黨的支援和聲援,他與共産黨在抗擊日軍的過程中進行了良好的溝通,也積累下深厚的友誼。
1937年,山西的八路軍與傅作義互相交換情報,配合作戰,打擊日本侵略者。在這過程中,傅作義了解到共産主義思想和制度,他發現共産黨的理念才是真正的為國為民,這與他想要追求的正好不謀而合。
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蔣介石所率領的國民黨反動勢力土崩瓦解,已到了窮途末路的邊緣。傅作義将這一切看在眼中,心中滿是糾結。他自己是國民黨的将領,但他知道國民黨的心中是沒有人民的,這又和他自己的夙願相違背。
最終蔣介石的一意孤行讓傅作義徹底看不到希望了,于是他下定決心要與共産黨合作,和平解決北平問題。
做出這個決定,傅作義就要背負背叛國民黨的罵名,但他心意已決,他了解共産黨,知道隻有共産黨才能夠真正的救中國。
在傅作義和共産黨的共同努力下,北平迎來了和平解放,他的決心避免了一次大規模的流血沖突,也保護了北平和北平的人民。人民歡天喜地的迎接解放,可傅作義卻心有餘悸,因為他的決定,讓已經沒有回歸國民黨的路可走。
1949年2月,解放軍進入北平,引發了劇烈的社會反響,百姓們紛紛湧向街頭,歡迎解放軍的到來。傅作義看到這樣的場面,心中所有的焦慮總算放下了,在這一刻他很清醒自己做出的選擇是正确的。
但随之而來的事,是傅作義怎麼也沒有想到的。将北平交給解放軍,意味着傅作義成為了一個敗将。未來将受到怎樣的對待,他自己的心裡并不清楚。他隻是覺得,這樣的選擇能讓人民歡天喜地,也就值得了。
出任部長
1949年,第一次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傅作義也應邀參加了會議。這次會議十分重要,共産黨的很多重要上司都參加了會議,不少原來的國軍将領和各界人士也都到場參加。而這次會議要宣讀的名單,将是新中國重要的崗位任命名單。
傅作義一直以自己是原來的國軍将領而自責,他始終帶着贖罪的心理,因為他知道他是新華社戰犯名單中的一員。當他聽到周總理将他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部長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個經曆過無數戰役的鋼鐵之軀竟然忍不住痛哭起來,這淚水是悔恨的淚水,是救贖的淚水,更是喜悅的淚水。因為傅作義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周總理也隻能暫停會議,來安慰他。
傅作義邊哭邊說着心裡的話,他覺得周總理提議讓他來當水利部長,主席團能全票通過,實在是他想不到的,他覺得他這樣的罪人居然能夠不受懲罰,還被予以重任,共産黨和毛主席的偉大真的讓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鞠躬盡瘁
傅作義上任後,工作一絲不苟,為了新中國的水利建設,他常年在奔走于各個水利項目,跋山涉水,走過了中國的大片土地。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國的水利事業發展迅速,曾經困擾人民的水患也得到了治理,他的功勞是首屈一指的。
傅作義從未想到過作為一個前國軍将領,在新中國也能參與到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去。共産黨和人民給予他的信任是對他最好的鼓勵和認可。也正因如此,他才會義無反顧地奔波在工作崗位上,對他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小結:
傅作義作為一名愛國将領,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期間都為國家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抗日戰争期間他不顧蔣介石的指令,悍然抗擊日寇,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解放戰争時期他深明大義,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保護了北平和人民,又是大功一件。
建國後,他出任水利部長。為了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他廢寝忘食,始終堅持在一線拼搏,治理水患,修建水利工程,為新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鞠躬盡瘁。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黨和人民的一緻贊同。
傅作義深明大義,能夠審時度勢判斷大局,更是将國家人民放在心中,這種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