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個高需求寶寶是什麼經曆?媽媽直呼「一邊渡劫一邊被治愈」,你家寶寶是高需求寶寶嗎,你有什麼感受?
來自丁香媽媽 App「早産寶寶呵護」星球的寶媽@蘭小羊和大家分享家有高需求的早産兒寶寶的感受。
我家寶寶是 36 周出生的早産兒,已經在足月邊緣徘徊了,體重 5.8 斤,也算正常,實際上已經非常接近足月兒了,也沒有什麼缺陷和後遺症。當這個早産寶寶測評一切正常被送回到我身邊時,我以為一切終于結束了,沒想到是我太天真,原來這隻是開始。對我來說,他早産并不可怕,畢竟已經跟足月兒無異,可怕的是,他是個有着高需求的早産兒。
是不是每個早産寶寶都有着高需求?這真是我發自内心的一個疑問。總之陪伴他成長的每一天,對我而言都像在渡劫,能堅強地笑着活到現在,都有種劫後餘生的感慨。
經曆過的那些 「劫」
1
愛哭
動不動就哭鬧,小月齡的時候我也不懂,以為是身體不舒服,每天被他哭鬧搞得心驚膽戰的。他那時候确實有很多小毛病,腸絞痛啦、脹氣啦之類的,經常會從淩晨 2 點哭到 5 點。那時候我們鄰居都說,經常能聽見孩子哭。
一開始還不知道這是個高需求寶寶,經常不明緣由的哭鬧真是讓我有點精神崩潰,最嚴重的時候,他躺床上哭,我坐在床邊哭,内心想的是:這孩子是上天派來折磨我的小惡魔吧?
到現在兩歲半了,還是每天都要哭好幾次,也不是那種因為疼痛之類的有理由得哭,而是有點無理由得大哭,比如睡覺前、睡醒後都會先哭一頓,雖然我也搞不清楚是為什麼,但是已經習慣了。
2
敏感
皮膚敏感。本身就完美遺傳了我的過敏體質,我是時不時會複發尋麻疹,他是幹性濕疹反複,抹了各種濕疹膏、面霜也不見好,換季容易起疙瘩。
腸胃敏感。五個月之前脹氣、腸絞痛、消化不良都是正常操作,各種方法、推拿都用過,沒什麼效果,也隻能熬夜抱着睡。吃奶粉還嘔吐,真是太難了。
對聲音敏感。對聲音敏感,睡覺的時候一點動靜就醒,玩的時候偏大一點聲音就吓得一哆嗦……
總之,敏感在生活中展現的淋漓盡緻,感覺他就像一個随時會炸毛的小獅子,一丁點變化都能被他捕捉到。
3
睡渣
吃奶的時候晚上兩三個小時醒一次,最高一次記錄是一晚上夜醒 11 次,白天睡覺就更短了,十幾分鐘也是一覺,腸絞痛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我和爸爸晚上輪流抱着睡。是以能活到現在,我也是全憑一口仙氣吊着吧。
哄睡難,奶睡、抱睡是最有用的方法。小月齡的時候也學着網上很多方法訓練自主入睡技能,折騰了一陣完全沒效果,最後還是屈服于現實乖乖奶睡。
睡覺淺,稍微一點動靜就會醒,像是我翻個身、關個門,都能把他吵醒。是以每次他睡覺我都得像做賊一樣蹑手蹑腳。
常聽人說斷奶以後就能睡整覺了,放佛又讓我看到了希望,等到正式斷奶以後,我再次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沒有夜奶也一樣會夜醒,直到兩歲以後第一次睡整覺,我激動得專門記錄了下來。
4
粘人
恨不得長到媽媽身上那種,時時刻刻都需要媽媽陪伴,如果我剛好在忙,回應得晚了,那就開始了哭鬧戰術求關注求抱抱。現在的口頭禅是:媽媽,抱兩分鐘。
現在去上早教課,一節課 45 分鐘,我們鄰居妹妹全程不會找媽媽,我家這個 3 分鐘看不到媽媽就要原地轉圈尋找了,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是以我經常跟老公抱怨,我這個全職媽媽,真的是一點自由時間都沒有,就算爸爸下班回家,也是一直粘媽媽,我經常被粘到煩躁。
5
膽小
膽子小,平時大聲說話、突然聲響(比如爸爸回家突然開門)會被吓到,平時天不黑就要求開燈,每次進地下車庫都得讓抱着。同時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極其謹慎,比如家裡的電路等危險品,警告一次就記住了,不會貿然探險。
認生期持續時間長。印象中他一歲多了帶出去玩還會認生,别人逗一下都會吓哭,也不是因為不出門,天天出去玩也是會這樣,對陌生人警惕性是很高的。當别的小朋友都打成一團時,我家這個就有點獨自美麗内味兒了。
6
易生病
可能是因為早産的緣故,非常容易生病,新生兒肺炎、濕疹、疝氣、腸脹氣、腸絞痛、病毒疹、小兒驚厥…… 更不用說平時的感冒發燒了,總之大小毛病特别多,感覺護理起來心力交瘁,每年都得住院,經常讓老母親這顆小心髒驟然加速。

圖檔來源:作者提供
總之,養育一個高需求寶寶,就是要在生活各個方面仔仔細細的悉心照料,對照料的要求也高,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果斷辭職,由職場達人回歸全職媽媽,就是為了力所能及全方位呵護孩子。
回顧這兩年多的帶娃之路,真像是對我的一場考驗,本身我就是個沒多少耐心的人,這個高需求寶寶把我的耐性都磨沒了,我需要時常遊走于崩潰邊緣,也有幾次實在忍不住爆發,過後又有點自責。
但是,在與高需求寶寶鬥智鬥勇的兩年多中,我也解鎖了很多養育技巧,特别是随着孩子長大,溫馨的瞬間逐漸變多,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被治愈。
那些被治愈的瞬間
能哭也能笑,笑容是最溫暖的武器
雖然高需求寶寶哭點迷之多,但是人家愛憎分明,哭得多大聲,笑得就多爽朗,甚至前腳剛哭完,臉上還挂着淚花,就能給辛苦哄孩子的媽媽一個微笑,情緒的轉變還真是快。
而且人家特聰明,自從發現了微笑武器以後,就十分善用,起床前、作妖後、撒嬌時,動不動就會眯着小眼睛笑一笑,從戰略上取勝了。
敏感捕捉情緒變化,趕走情緒小怪獸
正是因為比較敏感,是以他總能準确捕捉我的情緒變化,每次發現我有不高興的苗頭,都會自己嘟囔一句:媽媽是不是生氣了。然後過幾分鐘就會過來說:媽媽你别生氣了。每當這個時候,就算真的有氣也都跑光光了。原來皮夾克也能和小棉襖一樣細膩窩心哇~
親親抱抱愛撒嬌,都是因為愛呀
為了花式求抱抱,經常會撒嬌,小嘴更是甜得沒話說,什麼「媽媽我愛你」「你是最好的媽媽」「媽媽真漂亮」「媽媽你沒事吧」等等,這些小情話真是應用到了極緻,還會配合親親臉、摸摸臉等這些動作,誰能扛得住。
而且這些暖心表達可是媽媽專屬哦,連爸爸都不會有,這種強烈的被需要的感覺,是媽媽與其他家人的差別,想想能被一個人無理由的信任、依賴和愛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膽小也能「保護」 媽媽
記得有次我和老公因為某事起了争執,說話聲調越來越高,誰也沒意識到吓到了膽小的娃,沒想到他立馬沖着爸爸喊:不是跟媽媽慢慢說嘛!一句話成功熄滅了戰火,這句話的效果就是狠狠打了爸爸一個耳光呀,小小年紀就知道「保護」媽媽了。一定程度上,有孩子以後真的減少了很多争吵,小小家庭沖突調解師功不可沒。
這就是我養育高需求寶寶的日常狀态,在渡劫和被治愈中反複橫跳。
其實養育高需求寶寶,還有一個很讓我崩潰的點,不是來自寶寶,而是來自不了解的家人們。因為需求高,是以他的很多需求一定要及時回應,比如小月齡時他愛哭,如果不抱他會哭得背過氣,那就會經常有七大姑八大姨來教育我,孩子不能太慣,不能一哭就得抱之類的,還有比如孩子膽子小認生,就會盲目指責我沒有多帶孩子出去等等類似言論,總之就是不能了解我的做法。剛開始我還會解釋幾句,後來我發現他們根本不聽我說什麼,也就懶得解釋。來自家人的指指點點,真得讓我不爽。
我們老家有句話說,有的孩子是來報恩的,有的孩子是來「報仇」的,指的就是這種比較難帶的高需求寶寶,以前我也經常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六個月之前我真的很容易陷入帶娃焦慮,總覺得為什麼我家這個跟别人家的天使寶寶不一樣呢?為什麼這麼難帶呢?好在我自己也慢慢調整,渡過了那個焦慮階段,特别是孩子長大懂事不少,也越來越能感受到有孩子的樂趣了。
走過了極不适應的崩潰日子,現在我越來越佛系和釋然,也更加明白每個寶寶都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養育高需求寶寶确實會更累,但他不是小惡魔,隻是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愛,才能更好成長。
丁香媽媽星球是一個可以讓學習型媽媽分享交流的社群。這裡不僅有育兒知識,還有大量的經驗和了解陪伴。
希望學習型媽媽們能聚在「星球」這個小世界裡,分享經驗、交流觀點,一起學習如何做媽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