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靈甫之死,有四個人難辭其咎,且看他們是怎麼成功“翻盤”的

張靈甫是蔣介石的愛将之一,孟良崮戰役大敗,張靈甫斃命之後,蔣介石大發雷霆之怒,他要大開殺戒,嚴厲懲治有過、有罪之人。

有四個人成為衆矢之的,他們是國防部鄭州指揮所主任顧祝同、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整編第25師師長黃百韬,還有整編第83師師長李天霞。

這四個人分别要承擔戰略、戰役、戰術協同三個層面的責任。

可是,“天雷滾滾”之後,天空并沒有飄下幾滴雨水,這四個人居然安然無恙,平安過關。

張靈甫之死,有四個人難辭其咎,且看他們是怎麼成功“翻盤”的

蔣介石對他們的處置都可以歸結為四個字-輕描淡寫。

人們不禁要問,顧祝同他們究竟要不要對張靈甫之死承擔責任?

他們最終能夠成功“翻盤”,轉危為安,究竟靠的是什麼手段?

首先說一下他們的責任。

蔣介石認為,顧祝同身為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在孟良崮戰役中,他的排兵布陣絕對是有問題的,用兵戰略上也有過錯,是以,才導緻了孟良崮戰敗。

是以,顧祝同在戰略這個層面上難辭其咎。

再說湯恩伯,他是張靈甫的頂頭上司,在戰役層面上,蔣介石認為,湯恩伯至少犯有兩大過錯-指揮不力、支援不濟。

蔣介石把湯恩伯召回南京,他要當面問個清楚。

湯恩伯熟知老蔣的習性,借故拖延了一個月,才硬着頭皮去了南京。

據說,見到湯恩伯之後,蔣介石劈頭蓋臉就是一通怒罵,更是勒令湯恩伯跪下,甚至掄起拐杖,打得湯恩伯滿頭是血。

最後,還是顧祝同等人從中勸說,蔣介石這才罷休,讓湯恩伯“滾”了出去。

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孟良崮戰敗,張靈甫之死,的确讓老蔣揪心般痛苦。

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韬直接參加了營救張靈甫的行動,但是以失敗告終。

他的官銜比不上顧祝同、湯恩伯,又不是黃埔嫡系,按慣例,黃百韬似乎在劫難逃。

可是,在“南京國防部”召開的軍事檢讨會上,黃百韬的一番陳述卻讓事态“峰回路轉”,顧祝同、湯恩伯借機得以成功“翻盤”。

張靈甫之死,有四個人難辭其咎,且看他們是怎麼成功“翻盤”的

其實,黃百韬的陳述都是在顧祝同的幕後安排、湯恩伯的“悉心指導”下精心準備的。

在“檢讨會”上,黃百韬出人意料地主動承擔了責任,孟良崮戰敗、張靈甫戰死既成事實,救援不力的責任怎麼也抵賴不了。

不過,黃百韬堅持聲稱自己“已盡全力增援,且傷亡萬餘”。

事實上,黃百韬也确實是出力救援張靈甫了,在幾路國軍援兵中,唯有黃百韬所部打得最猛,死傷也最多。

黃百韬再三強調:張靈甫擅自作主,完全不聽上司的指令,實屬狂妄自大,剛愎自用,這是導緻第74師全軍覆沒的主要原因。

總之,指揮所、兵團沒有任何責任。

随後,顧祝同、湯恩伯等人趁熱打鐵,紛紛發言,痛斥張靈甫桀骜不馴、不聽指揮,孤軍冒進,不但打亂了整個“魯南會戰”的作戰部署,還葬送了整編第74師。

于是,原本的“檢讨會”開成了“聲讨會”,矛頭集中指向張靈甫。

這就是顧祝同、湯恩伯他們精心謀劃的“以死賭生”之計。

最後,老蔣高高舉起的棒子便輕輕地落了下來,顧祝同被罷免了陸軍總司令的職務,湯恩伯背了個“撤職留任”的處分,黃百韬則順利過關,隻挨了個“記過”處分。

黃百韬“挺身而出”的“義舉”不但救了自己,也幫助顧祝同、湯恩伯順利過關。

是以,顧祝同對黃百韬更加信任有加,1948年組建第七兵團時,黃百韬輕輕松松地當上了兵團司令。

張靈甫之死,有四個人難辭其咎,且看他們是怎麼成功“翻盤”的

不過,黃百韬“官運亨通”的好日子很快就到了頭,在淮海戰役中,黃百韬被華東野戰軍團團包圍,最後戰敗而亡,終年48歲。

那麼,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的境況又是怎樣的呢?

1947年5月17日,整編第74師全軍覆滅,當時,李天霞的處境比其他三位更“兇險”。

孟良崮槍聲剛落,老蔣的“索命電”就發到了徐州:“李天霞就地槍決”!

李天霞人稱“黃埔老油條”,許多人都認為此番“兇多吉少”,難逃一死。

坊間傳聞,李天霞與張靈甫向來不睦,此次營救張靈甫,李天霞根本沒有出力,更談不上“盡力”了。

其實這也難怪,當時李天霞的部隊近在咫尺,是最有條件營救張靈甫的部隊。

是以,有人說李天霞這是“公報私仇”,見死不救,李天霞想要解釋、聲辯,也沒有什麼人相信他的話。

那麼,李天霞跟張靈甫究竟有什麼恩恩怨怨呢?

這事都跟第74軍、跟王耀武有關。

1944年2月25日,第74軍軍長王耀武擢升第24集團軍總司令,外界紛紛猜測,第74軍軍長的寶座非李天霞莫屬。

李天霞也是這麼想的,他已經從遵義回到湖南邵陽,做好了接手第74軍的一切準備。

李天霞和王耀武都是黃埔三期畢業生,論資排輩來說,李天霞應該是第74軍的“老人”了,資格老,輩分高。

王耀武擔任補充第一旅旅長時,李天霞是補一旅第三團上校團長,補一旅擴編為第51師,李天霞是該師少将副師長。

第51師和58師合組第74軍時,李天霞是51師少将副師長兼153旅旅長,張靈甫和邱維達還隻是他手下的團長。

張靈甫之死,有四個人難辭其咎,且看他們是怎麼成功“翻盤”的

是以可以說,李天霞确實是王耀武軍事集團早期的二号人物。

1939年6月,王耀武晉升第74軍軍長,李天霞順理成章擢升第51師師長,後來又晉升第74軍中将副軍長。

可是,當王耀武離開第74軍,卻突然把軍長的“交椅”交給了第100軍軍長施中誠。

在王耀武令人眼花缭亂的動作背後,分明透露出兩個資訊:

王耀武明顯在栽培張靈甫,而張靈甫當時隻是個師長,接任軍長的資曆還不夠,必須再“熬”一個過程;

“老資格”李天霞雖然升職為100軍軍長,卻被踢出了第74軍系統,從此,張靈甫前面再無障礙。

對王耀武的安排,李天霞心中有苦卻說不出來,而且,王耀武“如日中天”,李天霞也奈何不了他。

于是,李天霞隻得把怨氣發洩到了他的老部下、也是競争對手張靈甫身上。

抗日戰争勝利後,第100軍改制為整編第83師,李天霞又成為了中将師長。

當張靈甫深陷危機時,李天霞起初或許隻是想要挫挫他的銳氣,其中不乏看張靈甫笑話的意味。

隻是他有兩個想不到:一是張靈甫居然被全殲了,其二是老蔣後面真的急了眼,要動真格了。

據稱,是他的部下羅文浪“救”了他一命。

當時,李天霞為應付、交差,派羅文浪57團去協助張靈甫後撤,羅文浪臨行時,李天霞還示意他“能打就打,該撤就撤”。

羅文浪是個明白人,他知道,此時撤退,若是戰役失敗了,自己将替李天霞背上所有的黑鍋。

是以,羅文浪一咬牙,索性打進入了解放軍的包圍圈,最終和第74師一起被殲滅。

張靈甫之死,有四個人難辭其咎,且看他們是怎麼成功“翻盤”的

這一事實後來成為李天霞開脫責任的有力證據。

另外,李天霞一向善于利用資源,錢大鈞在暗中給予了很大幫助,再加上有金條開路,有顧祝同、湯恩伯的包庇,是以,李天霞剛剛到達南京即被保釋。

李天霞最後被撤職查辦,他不僅保住了性命,随着顧祝同、湯恩伯、黃百韬“翻盤”成功,李天霞還獲得三等雲麾勳章。

1949年9月,李天霞轉任福建平潭防衛指揮官兼重建的第73軍軍長,不過,在三野十兵團的打擊下,李天霞再次一敗塗地,被送上了軍事法庭。

而顧祝同被貶不久就得以“複出”,再一次擔任了國防部參謀總長。

湯恩伯“撤職查辦”的處分很快也被撤銷,沒過兩個月,湯恩伯居然升了官,出任了代理陸軍總司令,結果一經公布,令人目瞪口呆。

張靈甫之死,有四個人難辭其咎,且看他們是怎麼成功“翻盤”的

孟良崮戰役的失敗,令國民黨軍中的亂象暴露無遺。

如此爾虞我詐、各懷鬼胎,最後招緻失敗也就毋庸置疑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