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子治療裝置 趙強 攝
中新網合肥12月16日電 (記者 趙強)近日,安徽省合肥市“系統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成功入選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經驗做法,獲通報表揚。合肥自2017年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來,重大項目、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不斷突破,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全面啟動建設。
“我們公司在2018年才從研發陸續走向生産,我們(質子治療)主要的技術來源于大科學裝置,尤其是我們參與的核聚變裝置的研發,從零開始,目前(治療系統)非功能性的檢測已經完成了,現在正在做性能的檢測,接下來就要做與臨床相關的調試工作。”合肥中科離子醫學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永華說。
在合肥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一套專業的放射治療裝置映入眼簾。“患者就像做CT檢查一樣,接受質子治療,時間不長、副作用小。”陳永華表示,其公司研發的國産化的質子治療裝置,占地更小、成本更低。目前該治療系統已“翻過技術的高山”,接下來就是一些程式性的工作要做。
據介紹,質子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領域最尖端的技術。五年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導回旋質子治療系統項目啟動,依托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實驗中取得的原創成果,今年年初,全球最緊湊超導回旋質子治療系統正式落地合肥。
陳永華介紹,因為質子治療有兩大方案,同步加速器和超導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的直徑大概有十幾米,超導回旋加速器實體的外徑隻有2.5米。對于這種小型化來說,有很大的優勢。“未來我們還要在其他的小型化方面做一些工作,比如在布局的優化上、超導旋轉機架上。”
除了質子治療外,近年來,合肥依托科學島及周邊三十崗鄉等區域,規劃建設總面積約19.2平方公裡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布局在建、已建、預研大科學裝置11個,是全國大科學裝置最為集聚的區域之一。
在位于合肥市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項目建設工地,1/8真空室及總體安裝實驗平台開始吊裝,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中優先部署的大科學裝置,也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四個大科學裝置,目前CRAFT項目的園區工程已基本竣工,即将傳遞使用。
中科院等離子體實體研究所重大專項辦副主任韓效鋒介紹,如果說合肥“科學島“上被稱為“人造小太陽’”的EAST是用于實驗實體研究,那麼這裡的CRAFT相當于它的“更新版”,偏向于工程技術應用。而聚變反應堆研究的最終目的,是進行商業化應用,解決人類能源問題。
據悉,自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以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推進,基礎研究優勢轉化産業優勢程序不斷加速。項目機關累計承擔相關領域科研項目(課題)總數超3000個,累計授權發明專利超2200項,23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4項目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