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歲女童吃東西後變成“小黃人”,家長驚慌,醫生:此病緻死率高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法周融媒、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轉載請注明全部來源

近日,湖南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收治了一名外表看上去像“小黃人”的3歲女童。女童全身皮膚黃染,排茶色尿,精神很差,家長驚慌失措。

3歲女童吃東西後變成“小黃人”,家長驚慌,醫生:此病緻死率高

女童入院時。

經抽血檢查,女童血紅蛋白隻有65g(正常值120以上),總膽紅素超标明顯。追問病史,其奶奶說孫女2天前有進食過冷藏保鮮的蠶豆。完善相關檢查後,醫生最終診斷女童得的是“蠶豆病”,積極給予了輸血糾正貧血,激素阻抗溶血,堿化尿液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症治療,女童病情得以穩定。

3歲女童吃東西後變成“小黃人”,家長驚慌,醫生:此病緻死率高

女童經治療後。

醫生介紹,“蠶豆病”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疾病,大多在進食新鮮蠶豆後1到2天内發生溶血,最短隻有2小時。“蠶豆病”雖然發病率低,但緻死率高,患者救治不及時可能因起病急、進展快、多器官損害嚴重而緻命。

3歲女童吃東西後變成“小黃人”,家長驚慌,醫生:此病緻死率高

醫生提醒,患者今後不可食用蠶豆和蠶豆制品,慎重用藥不随意服藥,使用藥物均需經由醫師開處方,平時衣櫃、廁所要避免使用荼丸、臭丸、樟腦丸等,不要使用龍膽紫(紫藥水),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曾有過患病史。

健康知多點

什麼是“蠶豆病”

“蠶豆病”學名是“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症”。G6PD這種酶的缺乏,會導緻維持紅細胞膜穩定性的物質生成減少,使得紅細胞不能抵抗氧化損傷,最終導緻紅細胞破壞并溶血。

3歲女童吃東西後變成“小黃人”,家長驚慌,醫生:此病緻死率高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症是一種X染色體連鎖遺傳病,其發病常由誤食蠶豆而誘發,俗稱“蠶豆病”。

為什麼會得“蠶豆病”

“蠶豆病”和普通過敏性質不一樣,屬于基因缺陷,由父母遺傳給孩子,這些人血液裡的紅細胞膜上,天生缺少一種名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的酶類,而蠶豆中所含有的一些氧化物質,對于缺少這種酶的孩子,就很容易造成急性溶血性黃疸和溶血性貧血,蠶豆就成了緻命的“毒藥”。

3歲女童吃東西後變成“小黃人”,家長驚慌,醫生:此病緻死率高

“蠶豆病”全球約4億人受累,男性多于女性。我國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四川和貴州等南方地區高發。

“蠶豆病”預防

家長在第一次給寶寶吃蠶豆的時候,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反應,如果吃完蠶豆後出現全身不适、疲倦乏力,尿色變深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

此外還需要注意:

1、在蠶豆傳粉和成熟時,家長要避免帶孩子到蠶豆地。

2、購買樟腦丸不可選擇含萘的産品。

3、帶孩子就醫時帶上其G6PD生化酶活性檢測及G6PD基因檢測結果,一定要明确告訴醫生,孩子為“蠶豆病”患者,請醫生合理用藥。

4、寶寶有病史,平時要多喝水,多接觸陽光,注意日常護理。

不宜吃的食物:

“蠶豆病”不能吃珍珠末、金銀花、川蓮、牛黃、臘梅花、熊膽、保嬰丹,切記禁食蠶豆或蠶豆加工品,避免在蠶豆開花、結果或收獲季節去蠶豆地。至于其他水果蔬菜,一般沒有禁止。

不宜接觸的物品:

1、禁用品少接觸

禁止使用的日用品:樟腦、臭丸、冬青油、顔料、薄荷膏、跌打酒(含牛黃)、白花油、萬金油等。

2、小心殺蟲劑噴霧

有些殺蟲劑的噴霧可以使血液溶解,是以在使用的時候也要格外注意。

3、勿用氧化性藥物

不宜服用氧化性藥物,如伯氨喹啉、磺胺類、呋喃類、維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類等藥物。

繼續閱讀